央视主持人柴璐的励志故事【优选3篇】
央视主持人柴璐的励志故事 篇一
央视主持人柴璐,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子。她的励志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坚持和奋斗的力量。
柴璐从小就对主持工作抱有浓厚的兴趣。她喜欢站在舞台上,用自己的声音传达信息,与观众进行互动。然而,在她刚刚步入职场的时候,却遭遇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她所梦想的主持工作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样简单,需要的不仅仅是漂亮的外表和嗓音甜美,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表达能力。柴璐明白这一点,她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参加各种培训和比赛,努力地完善自己的主持技巧。
然而,柴璐的努力并没有立刻得到回报。她经历了无数次的面试失败和被嘲笑,但她没有放弃。她知道,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提升。于是,她坚持每天进行口语训练,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公开演讲和主持比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
终于,在经历了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后,柴璐终于迎来了她的机会。她成功地进入了央视,成为了一名主持人。这个机会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她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她的坚持和励志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成功的甜蜜和奋斗的力量。
央视主持人柴璐的励志故事 篇二
央视主持人柴璐,一个普通女孩的不平凡故事。她的励志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递。
柴璐从小就对主持工作充满了憧憬和向往。然而,在她的家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自学主持技巧和相关知识。她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观看大量的视频和培训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然而,柴璐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她参加了无数次的面试,却屡次碰壁。许多人嘲笑她的梦想,认为她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柴璐没有被打败,她选择了相信自己,并继续努力奋斗。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柴璐决定改变策略。她报名参加了一期主持培训班,并借此机会结识了一位资深主持人。这位主持人看出了柴璐的潜力,并决定帮助她。他为柴璐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和经验分享,帮助她提升主持技巧和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指导,柴璐终于迎来了她的机会。她成功地进入了央视,成为了一名主持人。这个机会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她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换来的。她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追求成功。
央视主持人柴璐的励志故事,是一个平凡人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梦想的故事。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能够战胜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柴璐的励志故事,让我们相信奇迹的存在,让我们相信努力和奋斗的力量。
央视主持人柴璐的励志故事 篇三
央视主持人柴璐的励志故事
导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故事,希望能帮助到你!
柴璐的成长故事
柴璐很小就识字,5岁上小学之前就读完了三年级语文课本。酷爱看童话,借着妈妈在图书馆工作之便,几乎看尽了全世界的童话,美国童话、俄罗斯童话、奥地利童话…甚至还有捷洛斯克伐克童话,虽然小柴璐不知道这个地方究竟在哪。小人书版的四大名著,儿童版的世界名著,如今西单图书大厦热卖区的《人生必读的100本经典》,翻一翻,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小柴璐在小学六年级之前完成的功课,也不知道当时读懂没有。最喜欢看书的地点是在厕所,最喜欢看书的时间是在吃饭时,呵呵,两者当然只能择一。如今留在儿时印象最深的一套书是《绝代双骄》,那是在六年级看完的,记得当时小柴璐在日记里写:这是一本让小柴璐的思想有质的飞跃的书。究竟质的飞跃为何,已经淡忘了,大概是感叹小鱼儿与苏姑娘的智慧吧。
也许因为看小人书多的缘故,小柴璐开始喜欢画画,从在作业背面画发展到偷偷从教室带回粉笔来,在楼梯上画,于是小柴璐们单元的楼梯总比别的单元显得有艺术气息,每一阶楼梯上都有一幅画,大部分是美女图,各式各样的美女,粉笔颜色不一,粉笔充裕的时候可以用白色画面部轮廓,红色粉笔画唇,蓝色画发髻,黄色画金色头饰,粉笔不充裕的时候,也能见到绿色眼睛眉毛头发的女子。等到渐渐美女的粉笔印被上上下下的邻居们的鞋踩淡了,小柴璐就一鼓作气从一楼到五楼再画一回。不过是80张图而已。后来小柴璐的画作偶尔流传到“江湖”上,被同窗一番啧啧称奇,还有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如若至宝般地讨要,有时在雨后泥地上的一番随意泼墨也被围观,就慢慢滋生起小柴璐的骄傲心来,竟想把这当作毕生事业去奋斗,被老妈一顿呵斥。结果是弟弟上了美术辅导班,小柴璐上了英语辅导班,与画画隔水相望两无情。
再后来,虽然作文几乎篇篇是范文,但数学实在是“百读不侵”,每每拉了后腿,加上太沉迷于课外书,功课总在中上徘徊。
柴璐的读书故事
中学时代
十几岁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柴璐变得非常难看。青春期的荷尔蒙分泌让柴璐从上到下圆滚滚的。妈妈为了杜绝早恋这种危险的事在她的家庭里发生,防微 柴璐杜渐的工作做到极至,中学六年,柴璐从没有新衣服穿,只能穿小姨和妈妈淘汰下来的旧衣服;发型也十分奇怪,很短很短的童花头,沿着耳朵边裁过去,傻傻的。所以即使有人在柴璐耳后大喊无数声“美女”,柴璐也不会回头,因为柴璐觉得那人一定不是在跟柴璐说话。
可是,即使是家西莫多,也恋上了艾思梅达。
7岁建立的自卑感仍然堪用,加上后来的发展没有可书之处,无论从哪一方面评价,柴璐都觉得自己都不是出众的女生,不够美、不够高、不够热情、不够活泼、跑步不快、数学题解不开……这些负面的评价让柴璐越来越敏感,悄悄关起稚嫩的心门,只留一道窄窄的缝隙,张望世界。不去靠近别人,也对靠近的人心存疑惑。但终于,柴璐还是喜欢上了一个人。偷偷地。那男生坐柴璐前边,来往过一两封字体俊秀的信函,以偷偷塞在课桌抽屉的方式,再后来,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喜欢他,他对柴璐说:咱们做哥们儿吧。
那时放学以后,男孩子通常会把他喜欢的女孩子的书包藏起来,好拖延与她在一起的时间,等大家都走了再两个人一起回家,女孩子虽然明白,却也假装生气,然后娇娇地发脾气,无限柔媚。那时的柴璐曾经偷偷盼望自己的书包也会被谁藏起来,却始终没有。于是柴璐只好自己一个人去学校图书馆看书,直到闭馆了,看门的大爷把饭盒敲的山响,柴璐再遛遛达达回家去。
一个人穿越操场是一种享受、用嗅觉分辨热闹和静谧的尘土气息、仰望擦得干干净净的玻璃窗反射下来夕阳光、低头拨弄水龙头弄湿的一片花草、诺大一个校园,人去楼空,却被柴璐收获无数张美丽画面,所以柴璐写诗,把美都写成诗,因为只有诗才配得上那些美。那些残红的落日;斜逆光线的灰尘;车棚中柴璐孤零零的自行车;校门的大锁;天空的云,柴璐常常想象自己是这个、那个,好象大自然的万物都和柴璐有关,都读得懂柴璐的心事,都可以和柴璐交流,而柴璐是个柴璐的外壳下面的一个美丽的精灵。
柴璐经常会哭,甚至为一根飘荡在空中的蒲公英。那时候,柴璐孤独而安静,不被注意。藏在角落。
只有一件事情,柴璐是可以站在众人注目之下的,那就是说话。
说话包括:几乎承包所有为大家朗读语文课文的任务;在英语老师教新课前就能流利背诵全文;把一个童话故事讲到让女生抹眼泪男生锁眉头;在合唱比赛中屡屡担当旁白重任;在演讲中滔滔不绝;在辩论中唇枪舌剑……只要是与说话有关,柴璐就似乎变了一个人,从怯懦委琐变得自信夺目,光彩奕奕。这是柴璐唯一的舞台。
命运之神的眷顾梦想开始
直到高二的一个下午。命运之手在柴璐面前,打开一扇门。
正在上自习课的柴璐突然被通知去政教处一趟,一路上柴璐磨蹭着,数窗户铁栏的影子,一步一步挪到办公室门口,却怎么也没想出自己有什么犯错的地方,硬着头皮敲门、进门,抬眼,一位穿红色夹克的青年男老师转过身来(他长得很好看),微笑着问柴璐:“你叫柴璐吗?”柴璐懵懵地点头,他说:“你好,我叫陈浩。”后来才知道,这个叫陈浩的男老师并不是柴璐们学校的老师,他只是柴璐们学校老师的朋友,路过时偶然听到了学校喇叭里传出的朗诵诗歌的柴璐的声音,想见见念诗的学生……就是这个陈老师让柴璐知道,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有一个大学,叫北京广播学院,那里每一个学生都很优秀,新闻联播的每一个播音员都是那里的学生,陈老师说:“柴璐觉得你可以试试。”
从那时起,陈老师真的成了柴璐的老师。他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交给了柴璐。
那年柴璐刚刚16岁,但是柴璐知道自己这一生是要做什么了。
很多练习的记忆都模糊了。一个夏天,一个冬天,又一个夏天,又一个冬天,柴璐在快乐中痛苦着,痛苦是因为自己的进步不够大;柴璐又在痛苦中享受着,享受着柴璐用声音和文字交流的权利和快乐。
有一个情景柴璐至今不能忘,那是一个雪夜的早晨,天还是黑漆漆的,柴璐骑着自行车去上学,路上的雪化了一半又上冻了,厚厚的冰被轧成横七竖八的'冰道,有窄有宽,歪歪斜斜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路上并不黑,因为路灯亮着,黄黄的、温暖的光,晕成一个圈又一个圈,,经过每一个路灯时,柴璐就在心里默念一遍:“柴璐要考上北广”,又经过一个路灯,柴璐又默念一遍,一路上,有很多路灯,所以,柴璐要念很多遍,不知道有多少遍……
柴璐考北京广播学院的故事
还差一个多月满17岁。
留着齐耳短发,穿着跟同学借来的白色大毛衣,黑健美裤, 柴璐旅游鞋,柴璐去面试了。
有考生的家长轻轻说:这个女孩长得像鲁豫(那时候她还叫鲁玉,主持《艺苑风景线》)。柴璐就低头乐,美得不行。
挤在人群里看发榜,榜榜都在前三名。更美了。
最后的三试在兰州,西北五省的考生都要去那里参加考试,坐火车去,柴璐第一次坐火车。妈妈陪着。
考场设在甘肃电视台里一个很高的楼上,听说这里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李修平参加工作的地方,柴璐们就觉得肃然起敬,然后觉得自己未来也会因踏进过这个地方而成为新闻联播的一员似的。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清晨,站在大楼的窗户旁,俯视整个街道来来回回的人群和车流,柴璐心烦意乱。陌生的城市,嘈杂的考生,令柴璐感到一种无依无靠的慌张。终于,柴璐找到一个没有人的楼道,长长舒了口气,习惯的孤独让柴璐安静下来。柴璐举起手,握成一个空心圆,就把整个太阳握在手中了,迷起眼睛透过粉红的掌心看窗外射进来的阳光时,眩目的白,迷幻而温暖的,接着就呈现出七个美丽的颜色来,旋转着,像孔雀的屏,这美丽是为柴璐的坚持而闪烁,柴璐满足地笑了。然后走进考场。
柴璐以为柴璐可以成功,但,柴璐没有。柴璐没有收到北广播音专业录取通知书。
消息传来,最后录像一关时,由于柴璐的新闻播报总歪着脑袋,所以被PASS了。
为什么歪着脑袋?习惯吗?不是。医生告诉柴璐,不是。那为什么?
因为柴璐出生时候,是个难产婴儿。妈妈说的对,柴璐是个坚强的孩子,战胜了死神却也负了伤。柴璐脖上的一块肌肉轻微地失去了弹性,并不影响生活,但是却影响出镜的形象。老天像跟柴璐开了一个玩笑,把柴璐推向战场,却拿走了柴璐的剑。难道是让柴璐又一次要放弃柴璐的梦想?像7岁时一样?不。 30%的机会也决不放弃
那一年柴璐的高考分数可以上外语学院,专业第一成绩也使柴璐可以去陕西广播电影电视学校学播音,但是那都不是柴璐想要的。柴璐想要的,柴璐得不到。除非柴璐做手术,可能有30%的机会,只有30%的机会。
医院病房的灯亮得特别早,每天5点,护士姐姐就准时来抽血,不知道为什么每天她们都要抽那么多血。柴璐的主治医生的名字也很奇怪,就叫“李一生”,好像生来就是做医生的。他们研究了很久,每天柴璐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就是看他们测量这个测量那个,忙来忙去。写了很多档案在床头的夹子里。
手术并不大,只是位置在颈动脉旁边。
局部麻醉,柴璐可以跟他们聊天。
李医生说:“柴璐,我们知道你有个梦想,要考北京广播学院,对不对,我们会给你做一个特别小特别小的伤口,以后摄影机都看不到。”
柴璐使劲笑,听到刀子划开皮肤的声音。
李医生说:“不过我们有个要求,以后你去北京广播学院念书了,毕业了,一定要做《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一定把我们请到北京去做嘉宾,好不好?”
柴璐使劲点头,眼泪滑下来。
那天夜里,妈妈趴在柴璐的床头睡着了,柴璐静静躺着,一动也不能动,耳朵里的收音机里传出柔美悦耳的女主持人的声音,她在主持一个音乐节目。柴璐的眼泪就一直流一直流,整整一夜。不仅仅是麻药过后伤口的痛,更多的疼在心里,柴璐好羡慕那个收音机里的人,可以在话筒前面这样柔美地讲话,而柴璐,柴璐不知道,一个月石膏拆掉之后,柴璐能不能好,柴璐的声带会不会受影响,柴璐可不可能得到像她这样的一个工作的机会,在话筒前面,柔美地对柴璐的听众说话。柴璐不知道,因为一切只有30%的机会! 命运之神不会忘记她的付出。
再后来,柴璐脱下了石膏壳,摆在阳台上,远远看像个盔甲卫士。妈妈要扔掉,爸爸拦住了,爸爸知道柴璐的心思。
第二年,忘记自己穿了什么去面试。
柴璐一个人去的,走进一个好大的操场,满满的,全是人,上千考生,数千家长。中间不乏帅哥靓女,很多美美的女生,个子高高的,长长的发,她们的家长围在旁边,左手润喉茶,右手化妆镜;还有很多人在大声朗读;也有人在翻字典。柴璐低着头默默从他们中间穿过,柴璐没有她们美,柴璐知道,但柴璐一定赢,因为柴璐付出的比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都要多。命运是不会忽视这些的,他给耕种的人收成。
那一年,柴璐的专业分与文化分双双全省第一,并同时以全国专业最高分的成绩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柴璐梦想开始的地方。
柴璐的采访故事
第一次出镜做现场报道是在广西边境的一个城市――防城港。一个美极静极的小城。采访的由头是防城港海关缉私队在北部湾海面击沉了一艘走私“大飞”(他们把四个马力的走私艇称作“大飞”)这在当时的海关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整整三天的追踪调查和报道中,柴璐深刻体验到了一名缉私队员的辛苦,在颠簸的甲板上,在 漆黑的风浪中,柴璐已经不可能再顾及头型化妆是否亮丽、衣服是否平整,姿态是否端庄,柴璐面对在晃动甲板上东歪西栽还要努力站稳的摄像大徐,只在心中要求自己必须“一遍过”,柴璐的师傅大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真实、准确、迅速。这不仅是对记者的要求,也是对一名缉私队员的要求,而柴璐就是艇上唯一的女缉私 队员。
当柴璐一行三人摄制组和缉私队员们一起在海上熬了两个通宵却一无所获的时候;当风浪越来越大、暗涌越来越猛,柴璐实在支持不住而跑到船尾大吐不止的时候; 当大家都平躺在甲板上,听满是雪花点和电波声中依稀传来的《新闻联播》时;当海关工作人员离别前情真意切地嘱托柴璐为改善缉私艇的马力多呼吁一下时,柴璐 真的深深感到,作为一个记者,一个电视人,一方面是重于泰山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深感人微言轻,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这次采访中,柴璐邀请人大环保资源委员会的主任曲格平做现场访谈。他虽然早已鬓染白霜,但依然谈锋甚健,庄中亦谐。访谈很成功,但与柴璐无关。那只得宜于师傅的智慧与曲主任的口才。
坐在曲主任对面的柴璐像一个小学生,坐在一面镜子前,一眼看穿自己的浅白,柴璐只能仰视他,柴璐只能背诵问题,柴璐的师傅大李写给柴璐的问题。柴璐厌恶自 己这样装腔作势的提问,柴璐羞愧于无法与对面的这个思想丰沛的老者交流,人家是一片海,柴璐,只是一条细细的小土沟。那一刻,柴璐想到了那位喜欢皱眉头的 前辈曾说的那句话“渴望年老”,的的确确“年轻”对于柴璐而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劣势,当面对一个有丰富人生阅历的采访对象,两股洪流必须旗鼓相当才激得 起壮观的浪,否则,只能被淹没,被征服,被吸呐,而对方,也没了兴致。(后来这种感受一再发生在柴璐面对这些人时: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澳门回归筹委 会副主席马万祺、秘书长陈滋英、经济学家吴敬涟)
越老就越容易找到平视的感觉,这平视的角度是被智慧、知识、经验、感悟托起来的,平视才能不卑不亢、才能从容不迫。柴璐知道自己远远达不到这个高度,但柴璐在攀登。
柴璐说:“第一次上节目的时候,我也很紧张,但是当我对着嘉宾提出第一个问题之后,紧张情绪就消失了。可能是我之前作记者和编导的缘故,跟嘉宾交流实际上 跟以前采访也没有很大差别”现在的孩子们却极少有这样的觉悟,大多觉得等不到上镜的机会便放弃了!殊不知这样的磨练会成为他今后的宝贵经验,成为制胜的法 宝!就像敬一丹在柴璐竞聘《海峡两岸》新主持时说的:“很难得看到从毕业开始踏踏实实积累磨练,走到今天成熟的主持人。柴璐通过八年来工作的努力积累已经 完全能够驾驭这样的节目。她会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
柴璐简历:
柴璐1977年3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
3岁,第一次站上舞台背诗,表情丰富、手舞足蹈,赢得了一口袋的糖豆;
6岁,第一次参加诗歌朗诵比赛,骄傲地背下30多页的长诗,却因为时间实在太长引得评判哈欠连天而大笔一挥得了亚军;
10岁半,第一次参加全市“古城知识竞赛”,却在临上场的最后一刻惨遭淘汰,一个人站在大雪纷飞的楼 顶流泪,在心底摸索到“坚强”两个字支撑自己微笑着重回舞台,捧得竞猜奖;
15岁,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从校园喇叭里放出来,合着音乐在尘土飞扬的操场流淌, 夕阳西下,立刻沉 醉成一幅剪影,全然忘记晚自习的铃声;
17岁,第一次参加中传面试,第一次知道自己先天斜颈,作出此生第一个冒险选择:为坚持梦想埋单——用一个外科手术和一年的生命;
18岁,以全国专业最高分90分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19岁,第一次电影配音,扮演《简爱》里的女主角,捧着小说连读三遍依然泪流满面,发誓要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有知识的女子;
21岁,第一次以其和同学们合作创作的《百年恩来》获得齐越诗朗诵大赛一等奖;第一次以实习记者的身份采访,大受震撼,改变人生方向;
22岁到今天,选择了一条路,没有拐过弯,没有停过脚,无论晴天还是雨季,无论泥泞还是平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直走着,一走就是8年,一直走到你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