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优质5篇】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篇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航海家们扮演着探索未知、开辟新世界的重要角色。无论是中国的郑和、或是欧洲的哥伦布,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勇气和冒险精神。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中外航海家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郑和。郑和是明朝初期的一位著名航海家,他的航程远超过了当时任何其他国家的船队。郑和的航海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和南海地区,他带领着庞大的船队,探索并开拓了中国的海外贸易。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了许多珍贵的物品和动植物,也建立了许多友好的外交关系。他的航海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和文明,也为后来的航海家们树立了榜样。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欧洲,看看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哥伦布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他的目标是找到一条航线,连接欧洲和亚洲。1492年,哥伦布获得了西班牙女王的支持,带领三艘船队向西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航行,他终于发现了新大陆,这也是欧洲人第一次发现并登上美洲大陆。哥伦布的发现不仅开辟了新的航线,也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地理知识。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航海家们也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比如葡萄牙的麦哲伦,他是第一个成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还有荷兰的亨德里克·哈尔维,他发现了南极洲并成为第一个穿过德雷克海峡的人。
总结起来,中外航海家的故事多种多样,每个航海家都以自己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地理和历史,更鼓舞着我们追求梦想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篇二
无论是中国的郑和,还是欧洲的哥伦布,中外航海家的故事都是人类历史中的经典。他们背负着探索未知、寻找新世界的使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下面,我们将继续探寻中外航海家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航海家郑和的故事。在明朝初年,郑和带领七次下西洋,开拓了中国的海外贸易。他率领着庞大的船队,航行印度洋和南海地区,不仅带回了许多珍贵物品和动植物,还建立了许多友好的外交关系。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和文明,也为后来的航海家们树立了榜样。
接下来,我们转向欧洲,看看哥伦布的故事。哥伦布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他的目标是找到一条连接欧洲和亚洲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获得了西班牙女王的支持,带领三艘船队向西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航行,他终于发现了新大陆,这也是欧洲人第一次发现并登上美洲大陆。哥伦布的发现不仅开辟了新的航线,也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地理知识。
除了郑和和哥伦布,还有许多其他的航海家们也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比如葡萄牙的麦哲伦,他是第一个成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还有荷兰的亨德里克·哈尔维,他发现了南极洲并成为第一个穿过德雷克海峡的人。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冒险精神。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展示了人类的无限可能性,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些航海家们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地理和历史,更鼓舞着我们追求梦想和探索未知的勇气。让我们铭记这些伟大的航海家,向他们致敬。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篇三
哥伦布
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成功的首航
8月初,出海的一切已准备就绪。一支将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队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个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伦布的旗舰圣玛丽亚号和两艘轻快帆船平塔号和尼娜号(la Pinta,la Nia y la Santa María)。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装有大炮,与当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个月粮食和其他食品。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米,甲板长18米,有3根桅杆,并备有角帆,由哥伦布任船长。第二艘是平塔号,船长是马丁·宾森,重90吨,速度快,船体长度只有旗舰长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号,重约60吨左右,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宾森兄弟也是作为投资者参加这次探险的,是否成功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相关联。
最困难的工作是召募水手,队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好奇的官员们。相当一部分是以这次航行为条件特赦的犯人。这样凑成了88人,其中包括一名懂阿拉伯语的语言学家。这是因为在那时人们认为所有语言的母语是阿拉伯语,所以这位语言学家是打算在会见中国大汗时充当翻译的。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起锚出海了。那时没有一点风,船帆无力地悬垂着,船队缓缓地趁着落潮沿着廷托河驶出。
8月12日,船队驶到了位于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岛。补充了木柴和供应品之后,9月6日,船队离开加那利群岛,由于所有的船员情绪
都很好,所以没有一个逃亡的。船队乘着加那利群岛附近常起的东北风朝正西方航行,根据哥伦布几年前在这一带航海的经验,这种东北风是越洋驶向日本国最好的风向。
船队顺着偏东风日夜不停地航行着,有时一昼夜可以向西航行150多英里。可是日复一日,总是那空无一物的海面展现在人们面前。船员们过着单调的海上生活。从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钟报告一次根据沙漏得到的时间。船员每隔4小 时换一次班,由于在15世纪后期的小船上,只有船长和一两名高级官员才有享受舒适的船舱和卧铺的权力,所以不当班的船员只有懒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闲聊,或缩在阴凉处好好地睡上一觉。
远航开始的日子里,哥伦布过得非常愉快,空气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后和宁静的大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唯一使他焦虑不安的是海员们焦虑的心情。哥伦布在开始的时候就准备了两本航海日志。一本记录他估计的每天驶过的实际距离,是秘密的;另一本记载的航程比实际航程小得多,是公开的,这样是为了在航期拖长时,使船员们不致感到惊恐而失去信心。但是由于哥伦布总是把航速估计过高,所以他这本假日志倒更接近于实际的情况。
虽然,两个星期后,由于风向改变,航队开始逆风而行,可这却使哥伦布感到宽慰。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正需要这逆风,因为船员们很担心这一带海上以后永远不会有适当的风向来送他们返回西班牙。”......
哥伦布一生中最愉悦的日子要算他回来后的几个月,4月中旬他被召进宫,并且得到了将军的封号,隆重的招待也大出哥伦布意料之外。哥伦布也因此成了风云一时的英雄。
麦哲伦
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
麦哲伦(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o de Magalh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allanes),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年~1512年)和西班牙(1519年~1521年)作航海探险。地点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但他的船队依然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被世界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他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詹姆斯·库克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1728-1779)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是英国的一位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学家。他由于进行了三次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通过这些探险考察,他给人们关于大洋,特别是太平洋的地理学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他还被认为在通过改善船员的饮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来预防长期航行中出现的坏血病方面也有所贡献。库克船长在太平洋和南极洲的伟大的航行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也是第一位绘制澳大利亚东海岸海图的人。
库克于1728年10月27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8岁时,他在一家船主那里找到一项工作并且到波罗的海作了几次航行。当英法战争爆发时,他作为一名强壮的水手应征到皇家海军服役。不到一个月他被提升为大副。四年之后升为船长。1759年,他授权指挥一艘舰船参加了圣·劳伦斯河上的战斗。1763年,战争结束之后,库克作为纵帆船“格伦维尔”号的船长承担了新西兰、拉布拉多和新斯科舍沿岸的调查工作。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后来由英国政府予以发表。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篇四
孩子们把船放到河里去。哥哥用小刀把厚的几块松树皮做成船,妹妹装上用破布做成的帆。在顶大的一只船上,需要一根长桅杆。
“要用一根笔直的树枝才好。”哥哥说着,就拿着小刀,走进灌木丛林里找去。他突然在那儿叫喊起来:“老鼠!老鼠!”妹妹奔到他那儿去。“我割下树枝,”哥哥告诉她说,“它们就叫起来啦!整整的一群!有一只在这儿,在树根底下。你等着,我马上把它。”他用小刀把树根割开,拖出一只小鼠来。“它是多么小呀!”妹妹惊诧起来,“又是黄的!真有这样的老鼠吗”“这是鼠,”哥哥解释着说,“田鼠。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名称,可是我不知道这一只是怎么叫的。”那只小老鼠张开粉红色的小嘴,“比克”、“比克”地叫起来。“比克!它在说,它叫比克!”妹妹笑起来了,“你瞧,它在发抖呀!唉,它的耳朵上还有血哩。一定是在捉到的时候,你的小刀把它割伤了的。它是多么痛呀!”“反正我要杀掉它的!”哥哥生气地说,“我要把它们杀光。它们为什么要偷我们的粮食呢?”“放它去吧!”妹妹央求着说,“它还小哩!”可是哥哥怎么也不肯,“我要扔它到小河里去!”他说罢,就向着河边走去。
女孩子顿时想到了一个法子来救活这小老鼠。“停住!”她喝住了哥哥,“你知道吗?把它放在我们顶大的一只船里,让它去做个旅游吧!”哥哥同意了这个做法──反正小老鼠定会淹死在河里的。小船载着一个活旅客放出去,倒是挺有趣的。
他们装好帆,把小老鼠放在木制的小船里面,就放到河流里去了。风推着小船,推着它离开了河岸。
小老鼠紧紧地抓住干燥的树皮,一动也不动。孩子们在岸上向它挥手。
这时候,家里叫他们回去,他们还看到那只轻飘飘的小船,扯着满帆,在河的转弯地方不见了。
“可怜的小比克”他们回到家里以后,女孩子说,“一定的,风会吹翻那小船,比克也终究会淹死的。”男孩子一声不响。他正在想,怎样才能够把谷仓里所有的老鼠弄个干净。
中外航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篇五
郭川以朴素又浪漫的言行,以拓荒者的姿态,推开一扇面向海洋的门。他被称为“现实版的少年pi”。郭川背后,大众的目光被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激荡着,一批民间航海人持续拥抱海洋,也被海洋改变。
“中国青岛号”已经在北太平洋上漂浮了20天。
11月11日,四名法国专业远洋帆船水手组成的救援队,追上了她。在郭川失联20天后,最新消息显示,在“青岛号”右侧浮筒后方,发现了断裂的安全绳搭扣。这证明郭川在落水时,不仅穿着救生衣,也系着安全绳。
从美国旧金山,到上海金山区,两个“金山”之间,是相距7000海里的茫茫大洋。这是“青岛号”船长郭川发起的又一项挑战——单人不间断跨越太平洋,预计用时18天左右。
出发5天后,郭川于10月25日下午,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随后被确认落水。
“你一定会成为航海英雄。”最近,青岛市旅游局副局长朱悦涛,总是想起12年前与郭川首次合作时说的话。12年后,他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郭川达到的境界,“比我期望的英雄要高得多。”
51岁的郭川是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和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
郭川在中国现代帆船运动初起时走向海洋,他开创的航海事业几乎是中国现代帆船航海的缩影。在他背后,大众的目光被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激荡着,一批民间航海人持续拥抱海洋,也被海洋改变。
孤独、纯粹的`家伙
安立奎伊格莱希亚斯演唱的《Hero》躺在朱悦涛的电脑里。郭川失联后,他听了一遍又一遍。
那是航行第二天时,郭川发回的视频日志中的音乐。
10月19日,从旧金山出发,横穿整个太平洋,原计划11月5日或6日抵达上海——郭川希望以20天或更短的时间,打破意大利“玛莎拉蒂号”船队创下的世界纪录。“玛莎拉蒂号”上曾有11人,“青岛号”上,只有郭川一人。
朱悦涛对此次航行并不是很担心。他曾任2008年奥帆委综合部部长,在他的策划和参与下,2004年—2006年,郭川作为青岛城市形象代表,义务驾驶“青岛号”大帆船远航,沿途宣传奥运,先后完成了远赴日本下关、中国东南沿海行、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一系列远航。
他看着郭川从“小学生”,一路精进,成为举世瞩目的极限职业帆船手。
郭川出发前,他到北京为郭川饯行。“大江大海都过来了,别成了老水鬼,淹死是不行的。”
“好,好。”郭川答应。
10月18日,中国航海家郭川驾驶三体帆船,在美国旧金山湾航行。10月18日,中国航海家郭川驾驶三体帆船,在美国旧金山湾航行。
10月26日中午,朋友的电话打过来,“郭川那小子,20个小时没动静了。”朱悦涛下意识反应,“会不会是GPS故障?”
船还在跑,显然不是GPS故障。
从二十节左右的速度,突然降到几节。不正常减速让一向乐观的朋友异常严肃:“联系不上人,不知道人在不在船上。”
在航海界,人员落水被视为致命危机。
12年前的恐惧,潮水一样涌到眼前。
2004年,为了宣传奥运,朱悦涛策划了中国到日本下关的航行。那是国内绝无仅有的帆船跨国航行。郭川是青岛人中为数不多摸过大帆船的。他被选作船长,远航日本。起航第二天遭遇台风,狂风暴雨中,朱悦涛将近12个小时联系不到郭川。
“躺在床上,一夜没睡”,第二天早上7点突然接通电话时,朱悦涛眼泪哗地流出来。
他希望能像上次一样,过不多久,又能联系上。但很快,美方的搜救消息传来,帆船大三角帆落水,甲板上没有人。27日,救援人员登上了“青岛号”,但船上没有找到郭川。
在青岛,失联和搜救的消息像突袭的冷空气,让这座海滨城市里每一个听过郭川故事的人打个冷颤。
出租司机们翻腾着记忆里的细节讲给乘客:2013年138天环球,吃的是压缩食品,雨水洗澡。回来的那天,晨曦里人头攒动,他在船头点燃烟火,一个猛子扎进冰冷的海水,和妻儿跪地相拥……
“这是一个坚韧、孤独,又非常纯粹的家伙。”朱悦涛对剥洋葱说。
拓荒者的喜忧
10月28日晚,郭川近百位北航校友和部分青岛市民,在青岛奥帆中心的灯塔下,用跳跃的红烛摆出“郭川平安”的字样。
同一天,1900公里外的深圳,正在参加第十届中国杯帆船赛的宋坤和船队的12位水手,在海上一起听葡萄牙诗人安德拉德的《海,海和海》,并为郭川祈祷一分钟。
宋坤是中国女子环球航海第一人,中国帆船的另一位标志性人物。2013年,单人环球航海后,郭川被称为“现实版的少年pi”。他在一档名为《为你读诗》的栏目里,朗诵了那首诗。“我同样不知道什么是海。”在朗诵的开头,他解释说,“海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海洋,朱悦涛曾有过一个雄心勃勃的奥运“三步走”计划——“先跨国航行,然后中国沿海航行,最后环球航行。”
2004年,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青岛希望通过帆船打造城市品牌。时任2008年奥帆委综合部部长的朱悦涛希望用3年时间,“干三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因为缺乏了解,对航海的安全性、科学性完全没有了解,“是闭门造车,干想出来的。”朱悦涛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用青岛话说就是‘飙’(傻)。”
国内几乎没有停靠帆船的码头。尽管中国唯一一所航海学校坐落在青岛,但青岛的海面上也很难看到帆船。
他从上海一个帆船销售代理手里,谈下了一条亨特40。这艘船成为国内第一艘注册的远洋帆船,代码“001”。
他没有找帆船运动员。奥运会比赛都是小船,像是汽车的场地赛。远洋航海则都是大帆船,类似越野赛和拉力赛,“不是一个等级的。”兜兜转转,他找到了郭川。
那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控制器专业毕业的郭川,辞去了副局级的职位,沉迷于滑雪、航海等极限运动。
“我断定那时的他还不具备远航能力,”但俩人一拍即合,希望干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10月28日,山东青岛奥帆中心,郭川近百位北航校友和部分青岛市民,用红烛摆出“郭川平安”的字样。10月28日,山东青岛奥帆中心,郭川近百位北航校友和部分青岛市民,用红烛摆出“郭川平安”的字样。
在朱悦涛的策划下,郭川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完成了中日下关友好航行和“中国沿海行”。
朱悦涛印象最深的是郭川在到达下关的欢迎仪式上的发言。他担心不善言谈的郭川“政治水平不够”,提前拟好了发言稿。郭川没有朗诵那些“意义深远”的官方语句。
他说,我6年前我来过日本,坐飞机两个小时的事儿;6年后,我以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冒着最大的风险,在海上走了6天,又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我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一个青岛市民对下关人民的情谊。
朴素又浪漫的言行,以拓荒者的姿态,推开了一扇面向海洋的门。“日本人的赞赏,让你真切地看到文明和文明的交流。”朱悦涛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
但两趟远航结束,朱悦涛打了退堂鼓,“环球航海需要的技术和资金都太难。”
除了海上不可预测的危机,职业帆船在陆上也阻力重重。市里领导疑虑,一叶扁舟,船毁人亡谁负责?企业不屑一顾,船翻了,企业形象往哪搁?保险公司也不敢接单,“没有这个险种,因为风险太大。”
最惨痛的例子是当初与他合作的帆船代理商——“帆船已经让他赔得倾家荡产”。
但郭川希望走下去。2006年,41岁的郭川,决定去欧洲学习。理由简单:他不想只做形象代言,“希望把爱好变成一个真正让别人信服的东西。”
先把自己活出来
10月27日,美国海岸警卫队暂停搜救郭川后,郭川亲友、校友和团队成立了救援指挥部。通过民间力量,先后协调了厦门远洋“瑞安城”号和一艘日本轮船进行搜救。
“目前夏威夷附近的海水温度在25摄氏度以上,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10月28日下午,郭川的妻子肖莉声明称,郭川团队和亲友正在联络美国当地专业的民间救援组织,准备在海面以船载直升机方式进行地毯式搜救。
作为郭川的粉丝,曲志国一直关注着搜救信息。
2009年,曲志国在青岛一家都市报做校对。35岁的他从没有离开过山东省,每晚扎在报纸堆里圈圈画画,生活平淡而稍显沉闷。直到他从报上看到了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船员招募广告。
那是一项打有郭川印记的赛事。克利伯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业余环球航海赛事。2005年,正在筹办2008年奥帆赛的青岛成为国内首个与克利伯结缘的城市。郭川成为第一位参加这项赛事的中国人。
曲志国报了名。他想要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干一件伟大的事”。没想到参赛的最后关头,签证被拒签。直到2011年,他才和宋坤等共6位中国籍船员,开始一段历时2个月的克利伯远洋航行。
曲志国与郭川仅有过两次会面。
2012年,郭川开始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曲志国带着女儿登上朋友的船,送郭川出海。临行时,郭川说,“没有远方,只有故乡。我一定回来,明年春天见!”人群激昂中,几十艘船在海面划出波澜,把他送出很远。
2013年,曲志国再见郭川时,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世界纪录已经诞生。郭川在奥帆中心,向来访者示范升降帆。曲志国怀着崇拜的心情,走过去问候他。
郭川与“青岛号”帆船。郭川与“青岛号”帆船。
曲志国开始接触克利伯的2009年,郭川正在完成从业余到职业航海的跨越。
2009年,他与抑郁症同行,完成了2008-2009年赛季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此后,为了摆脱中国元素带来的名利,他决定开始环球挑战。“我要做到名副其实。”郭川曾对媒体表示。
陈小曾见过郭川为之付出的代价。2011年,她协助旅游卫视,跟拍在法国拉罗谢尔港训练的郭川。彼时,他备战的是一个跨大洋航海的经典赛事——横跨大西洋迷你帆船赛。
“每天两点一线,吃得非常单调。”在陈小印象中,郭川过的是一种苦行僧式的留学生活——早上8点到港口修船、训练,晚上7点多回去查邮件、给怀孕的妻子打电话。
因为当时没有团队,孤身一人备战的郭川,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精力消耗,早中晚三餐吃的都是淋了西红柿酱的法国肉丸。
作为赛事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中国人,郭川曾一度领先,成为最大的“黑马”。同时,他也遭遇险情,与死神擦肩而过。
陈小觉得,郭川很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画家,“放弃了从前优越的生活,走向了一条充满挑战的路。”她起初不太理解,为了比赛,郭川曾错失了照顾父亲的机会。
“通过他的行为,我的生命观有改观。”陈小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郭川会让你意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个人,“你要为自己负责,要先把自己活出来。”
2013年初,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权威帆船杂志《风帆与帆船》写道:现代远洋航海这门技术正在变得全球化,48岁的郭川从一位工程师变身为中国最顶尖的水手之一,他用行动证明中国的航海运动正在兴起。
2014年7月12日,宋坤完成环球航行之后,郭川和英国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帆船运动员徐莉佳,一起到圣凯瑟琳码头迎接她。
2014年7月12日,宋坤(右二)完成环球航行之后,郭川(右一)和英国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帆船运动员徐莉佳,一起到圣凯瑟琳码头迎接她。宋坤供图
谁能阻挡川流入海
美国夏威夷时间11月6日晚,由当地商人谢航组织的为期两天的民间飞行搜索行动结束后,郭川家属从飞行搜索队员传回的照片中发现,在一处名叫加德纳礁的上部有一个类似人形的物体,在阳光下还拖着阴影。
美方再次出动飞机进行搜救。一天后,那个类似人形的物体被证实为岛礁上的一处人工建筑物。依然没有郭川的行迹。
“我从来没有把他当英雄看,从来没对他说’加油’,也没有鼓励他去创造新的世界纪录。”11月1日,为救援郭川紧急支付救援费用的同学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我感觉他有压力,内心有种东西在搅扰他。”
宋坤知道那种被搅扰的感觉。
11月2日,她正在准备接受一档访谈节目的采访。化妆师问:为什么要一个人去做这样的挑战?我还是理解不了。
这是过去十年中,她遇到的再平常不过的一个问题,此时却最难回答。
如果在以前,她会盯着提问者,语速轻快地反问:就像跑马拉松,为什么在交通如此发达的时候,有人还去跑42公里?你为什不坐车、不骑自行车呢?
但最后,她只默念了一句话:“谁能阻止,一条河流奔腾入海。”
航行中的郭川。航行中的郭川。
宋坤和曲志国都是克利伯帆船赛2011-2012赛季的船员。此前,她的工作是在帆船俱乐部做翻译,同时,做青少年帆船的推广。2012年,她第一次远航,一下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远洋航海与近岸玩帆船是完全不同的体验。风帆几百斤重,船上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几个人配合。导航、气象、天文、水流、水上交通……可以学的东西太多,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狐狸掉进鸡窝里”,开心得不得了。
2012年,主打业余航海的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已经在中国打开市场。与宋坤一起报名参赛的女性逐渐增多——空姐、教师、会计师,还有自己开店创业的人。
宋坤决定环球航行。2013年,船队从英国出发时,郭川去为她送行,还把自己的睡袋送给她。11个月后,她成为第一位全程参与克利伯赛的中国船员,也是第一位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女性。
危险与美景是航海的两张面孔。风浪曾把她摔得撞伤了尾骨,“吃光了船上所有的止疼药”,但上岸看医生时,她却不敢说疼,“怕失去继续航行的机会。”
这种残酷的浪漫几乎根植于所有有过航海经历的人心中。曲志国穿越赤道的时候,在甲板上干活,海水打在身上,暖暖的。没有风的夜晚,天上是闪闪的银河,帆底是发光的单细胞生物,人和船躺在其间,非常虚幻,又无比享受那一刻的宁静、自由。
暴风雨的夜晚,一出船舱,风迎面堵得人窒息,四周黑漆漆一片,最害怕船长喊话作业,但越是恶劣的时候,越忙活。在黑暗和恐惧中,完成一段工作,就是对心理的突破和锻造。
宋坤喜欢清风扑面的夜晚。月光照在海上,一条船在波浪中起伏,“就像驾着骏马在银色的草原上驰骋,像御风前行的侠客。”
但绝非没有恐惧。郭川曾多次讲到航海圈里的一个故事——曾经有一对航海的夫妇,男的爬上去修桅杆,突然被卡住,完全没有救生的办法,女人眼看着男人挂在桅杆上,直到腐烂。
就在郭川横跨大西洋的赛事开始前,一位选手在训练中坠海。“海洋最可怕的是,你在海里很多东西是未知的。”郭川对陈小说。
他也曾袒露自己的恐惧:我好像随时都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比如仅剩的那个电子风向标,我总是担心它又被风吹走了。有一次,恍惚间,我好像发现它也不见了。常常这样,自己吓自己一跳。
“但是不管有多少痛苦、恐惧,你总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做到,看看自己有多坚强。”宋坤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那种挑战和冒险,让微小如尘埃的人,找到自己的意义。
终有一天,再去航海
朱悦涛无法想象郭川落水时的情景。
他听着那首被郭川编进儿子笑声的《Hero》,那一天,郭川刚刚结束频繁的收帆和缩帆,夕阳打在舵盘上,惬意中,朱悦涛体会出自由、纯粹和孤独。
按照他最初的想象,2004年时,他与郭川将去干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要对社会有价值、有影响,郭川要成为行业的标杆。”
12年后,他剥洋葱说,郭川达到的境界,“比我期望的英雄要高得多。”
克利伯之后,宋坤去参加了英国皇家游艇协会的培训。帆船从最初的工作,成为一项事业。
北京奥运会之后,帆船赛事密集,“不少内陆城市也在打造自己的帆船赛”。宋坤成了中国第一批职业帆船水手。夏季,她在密集的帆船赛里扬帆,同时,也从事着赛事解说等传媒工作。
去年,宋坤担任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解说主持。拥有4名中国船员的“东风队”在与世界帆船豪门的竞逐中,拿到第三名。当船队在阿布扎比至三亚赛段获得赛段冠军时,宋坤在兴奋地叫喊中流泪了。这是沃尔沃41年历史上,中国船队的最佳成绩。
曲志国依然上着夜班。妻子开了托管所,白天,他帮忙照看着二十几个孩子。
2012年在海上的两个月成为曲志国唯一的一段航海经历。回来那天,市民挤满了木栈道,几十米的路,锣鼓队激鸣中,走了一个小时。因为严重晕船,他瘦了30斤。
女儿读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得知了他的航海事迹,请他到学校开讲座。那是他最大规模的一次分享。更多时候,那段经历就像被他珍藏起来的航海服,成了专属自己的一个秘密。
“不管你吃过多少苦,想过多少次再也不去了,最后还是会忍不住再去。”每当有大帆船在码头停靠,曲志国就带着妻子和女儿去参观,他有时会想,“也许有一天,会再去一趟。”
报道显示,在郭川之后,有近50名中国人通过克利伯远航;在青岛,每年有5万余人参与帆船运动。
救援还在继续。郭川的妻子肖莉把救援的过程都记进日记。
“这次如果他回来,你最想跟他说什么话?”有记者问。
“看日记,看我这九天的日记都写了什么,让他天天看一看,看看大家都怎么睡觉的,看一看,我都记了哪间屋睡了哪些人,哪个人睡在地上,哪个人睡在沙发上,我全给他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