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道德小故事【精选3篇】
中国古代名人道德小故事 篇一
《孔子的一课》
在中国古代,孔子被誉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其中之一就是《孔子的一课》。
据说,有一天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称自己为李文。李文向孔子请教道德的问题:“孔子,您认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
孔子微笑着回答:“一个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好儿子。一个好儿子要尊敬父母,孝敬他们,照顾他们的生活。只有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能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
李文听了孔子的话,感到很惭愧,因为他自己从小就没有好好孝敬过自己的父母。他决定回家后立刻去孝敬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回到家里,李文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家务,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他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做早饭,然后送他们去工作。晚上他负责做晚饭,等父母回来后再一起享用。每天他都会陪父母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爱。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李文已经成为了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儿子。他的父母对他感到非常骄傲和满意,他们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起来。
孔子听说了李文的变化,非常欣慰。他说:“只有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能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李文,你已经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人。”
从此以后,李文一直秉持着孔子的教诲,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帮助他人。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在社会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好儿子或好女儿。只有懂得孝敬父母,才能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去关心他人。这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
中国古代名人道德小故事 篇二
《韩信的忠诚》
中国古代,有一个名将叫做韩信。他是刘邦部下的将领,以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然而,韩信的忠诚品质才是让人们铭记于心的。
在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中,韩信一直是刘邦最得力的将领之一。他始终忠心耿耿,为刘邦出谋划策,为他的胜利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有一次,刘邦因为项羽的猛烈进攻而陷入了困境。他身陷敌人重围,生死未卜。这时,韩信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刘邦,他挡在刘邦面前,毫不退缩地与敌人搏斗。
敌人见韩信如此勇猛,纷纷向他发动进攻。然而,韩信不畏强敌,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攻击。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刘邦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刘邦得到了及时的支援,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困。他感激地看着韩信,说:“韩信,你是我最忠诚的将领,有你在,我才有胜利的希望。”
韩信听了刘邦的表扬,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说:“我只是尽了一个将领应尽的责任,为国家和君王而战。只要国家太平,君王安康,我就心满意足了。”
韩信的忠诚深深地感动了刘邦和所有的人们。他的名字成为了忠诚的代名词,流传至今。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只有忠诚于国家和君王,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最大的贡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韩信的忠诚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去奉献和服务他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古代名人道德小故事 篇三
中国古代名人道德小故事集锦
在古代,很多与道德有关的故事值得人们借鉴学习。道德行为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道德行为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朋友们可以通过故事进行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国古代名人道德小故事,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
篇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篇二: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重。
篇三: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篇四:程门立雪
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篇五: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看他坐在一张竹席上,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还有很多的竹席。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篇六:李士谦乐善好施
李士谦是北朝魏齐时人,他家
中十分富有。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他便将借契全部烧掉。第二年庄稼丰收,借粮的人来还粮,他仍然坚决拒收。这也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篇七:张良拜师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把鞋捡起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敬老人的典故。
篇八:崔枢还珠
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后来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给他一颗价值万贯的珠宝。崔枢埋葬了商人,却没有收下珠宝,而是将其一同埋进坟墓。他的不贪钱财后来被传为美谈
篇九: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篇十: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篇十一: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一次他去探望病重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他不肯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生命代替朋友的生命。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都得救了。荀巨伯对友情的忠诚也流传千古。
篇十二:泰伯采药
殷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篇十三: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篇十四:许武教弟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篇十五:姜肱大被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做伯淮。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虽然他们兄弟三个人,各自娶了妻子,可是不忍分开了睡,所以他们做了很大的被,兄弟三个人一同睡着。
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
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问姜肱这是什么缘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并且很懊悔,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
篇十六:缪彤自挝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缪单名叫做彤。表字豫公。他在幼小年纪的时候。早已没有了他的父亲。兄弟四个人。一同住在一块儿。等到后来各自娶了妻子。这几个妇女们就要请求均分家产。已经有好几次了。甚至于屡次有争闹的言语发生。缪彤听见了很感愤叹息。就关了门。自己打着自己说道。缪彤呀缪彤。你勤修身体。谨慎行为。学了圣贤人的法则。想去整齐世界上的风俗。为什么不能够去正了自己的家庭呢。他的弟弟们和那几个妇女听到了。就都在门外叩着头、谢了罪。缪彤才开了门出来。从此以后。他们一家的男男女女。就更加敦好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