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交的故事(推荐3篇)
杵臼之交的故事 篇一
杵臼之交是指两个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就像杵和臼一样,彼此相互依靠、支持和帮助。下面我要讲述的是我和我的朋友小明之间的杵臼之交的故事。
我和小明是从小学一年级就认识的朋友,我们同班同学,坐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很亲近,只是偶尔交流一下。直到有一天,小明生病了,他躺在床上不能上学。我听说后,主动去他家看望他,并带去一些水果和小礼物。我陪他聊天、唱歌,让他感到开心和温暖。从那时起,我们之间的友谊开始慢慢加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吃饭、玩耍。每当我有困难或者遇到挫折时,小明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助我,给我鼓励和支持。而我也会尽力帮助他,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有一次,我和小明一起参加了一场艺术比赛。虽然我非常努力地准备,但在比赛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心情低落。小明看出了我的困惑,他走过来轻轻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说:“不要放弃,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他的话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最终我取得了好成绩。
我们在高中时也选择了相同的学校,继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也一起面对了许多挑战。每当我遇到问题时,小明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助我,给我指导和建议。他的智慧和勇气成为我不断成长的动力。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社会,虽然工作忙碌,但我们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相互支持和鼓励,分享彼此的喜悦和忧虑。我们知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依靠彼此,因为我们之间有着真挚的杵臼之交。
杵臼之交的故事 篇二
杵臼之交是一种珍贵的友谊,它代表着两个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扶持。下面我要讲述的是我在大学期间结识的一个朋友,我们之间形成了真正的杵臼之交。
我和小李是在大一新生入学时认识的,我们同住在同一个宿舍。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太多接触,只是偶尔打个招呼。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摔倒了,受了点伤。小李看到后立即跑过来,扶起我,关切地问我是否受伤。他还帮我处理了伤口,并送我去医务室。从那天起,我们之间的友谊开始迅速加深。
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我和小李成了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上课、学习,一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无论是学业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上的烦恼,我们总是互相扶持和鼓励。小李总是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给我提供帮助和支持。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非常难的数学题,我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法解决。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就在这时,小李走过来,看到了我的困境。他坐在我身边,耐心地解释和指导我,帮助我找到解题的思路。最终,我成功地解决了那道题。我感激地看着小李,他微笑着说:“我们是好朋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大学四年的时光迅速流逝,我们毕业了。虽然我们要分别去不同的地方工作,但我们的友谊却不会因为距离而减弱。我们经常通过电话和视频通话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成就和快乐。我们相信,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会是彼此最坚实的支持者和朋友。
杵臼之交的故事是一段珍贵的友谊,它代表着彼此之间的真诚和信任。我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这样的朋友,我们将一直在彼此的人生旅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杵臼之交的故事 篇三
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叫公沙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公沙穆幼年家贫,立志为学,潜心攻读《韩诗》和《春秋公羊传》,并研究当时盛行的谶纬之学,逐渐学有所成,许多学者不远千里来到他所隐居的东莱山中拜访他。
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麽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於是,公沙穆到一位吴佑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吴佑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佑来到他的身边,吴佑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
富人王仲劝他说:"当今之世,人们多是以财富求通达。象你这样的高才,我愿赠你百万财货以求功业,何如?"公沙穆却婉言谢绝,表示"以货求位"不是自己的志愿。
谢承《后汉书》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沙穆家有患病之猪,他派家人到市上去把猪卖掉,再三叮嘱应对买主讲明实情,半价贱售,不可骗人。但家人还是把病猪当好猪卖了高价。公沙穆得知,当即拿了所得钱之一半,追上买者,说明
原委,把钱退给了人家。
公沙穆既博学,又有此类高行,于是名声越来越大,终于被北海国举为"孝廉",开始进入了仕途。先任主事,再迁缯侯国相("缯侯国"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当时的缯侯刘敞是皇族近支东海恭王的子孙,他在"国"内强占良田,掠夺财货,横行不法,残害百姓。公沙穆到任后,按礼节前去拜见刘敞,当众历数刘敞的种种不法行为,进而又当场把刘敞的几名助纣为虐的门客和家人下狱问罪;最后再诚心劝谏刘敞改恶从善,"免致覆宗之祸",终于迫使刘敞当场谢罪,而且以后"多从穆之所规"。
此后,公沙穆调任弘农县令。弘农地处今陕、豫交界,古函谷关在其境内,地理位置重要,政务繁巨,历称难治。公沙穆在任,治绩优异,尤其防治螟害卓有成效,深为弘农百姓所敬佩。汉桓帝永寿元年(155年),豫西一带连降暴雨,洪水为害,"三辅以东,莫不淹没"。由于公沙穆通晓气象水文之学,预先组织百姓迁移到高地躲避,结果唯独弘农受灾最轻,以此公沙穆更被百姓尊若神明。
再后,公沙穆升任辽东属国都尉。"辽东属国"是东汉王朝的东北边疆重地。公沙穆在任,治理得法,很受吏民拥戴。66岁时卒于任所。
公沙穆的五个儿子都有名气,时号"公沙五龙"。其中公沙孚官至上谷太守。今平度城北15里有公沙村。村南山上旧有公沙穆之墓,至今尚有遗迹可寻。在封建社会,贫富县殊,等级森严。一个富豪能够屈尊降贵与一个穷苦读书人交朋友,是件难得之事,因此被传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