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书笔记(优质6篇)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一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书由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整理而成,于1888年出版。《实践论》以实践为核心概念,提出了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实践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格斯系统阐述了实践的本质和作用。他指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实践是主体的能动性的表现,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恩格斯强调了实践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指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他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实践论》还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恩格斯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反映和总结。实践是人们通过实际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而认识则是人们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实践和认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只有通过认识才能指导实践活动。
除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恩格斯还论述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实践活动不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活动。恩格斯指出,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反映。实践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总之,《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以实践为核心概念,系统阐述了实践的本质和作用,探讨了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通过阅读《实践论》,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实践在认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认识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指导我们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二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书由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整理而成,于1888年出版。《实践论》以实践为核心概念,提出了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实践论》中,恩格斯对实践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实践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活动,是人们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世界的过程。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恩格斯认为,实践是主体的能动性的表现,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断改变自然界和社会,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
《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密切关系。恩格斯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反映和总结。实践是人们通过实际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而认识则是人们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实践和认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只有通过认识才能指导实践活动。恩格斯认为,实践和认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实践改变世界,通过认识发展自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除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恩格斯还论述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实践活动不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活动。恩格斯指出,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反映。实践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总之,《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以实践为核心概念,系统阐述了实践的本质和作用,探讨了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通过阅读《实践论》,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实践在认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认识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指导我们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三
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实践论》的中心思想是全面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着重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论的知行统一观,即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实践的“左”、“右”的错误思想。
在《实践论》中,我了解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实践的几个主要观点。毛泽东同志系统地阐明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的观点,指出实践基本内容、基本形式和基本特点。他指出真理是通过实践发现、证实和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全面具体阐明了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次能动飞跃,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为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飞跃为实践。 指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深刻地揭露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认识 论根源。明确了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又包括改造主观世界。
《实践论》中关于主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具体历史统一的原则,要求我们在社 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 活显著改善。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实践。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 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 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 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实践论》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必须 用改革的实践来检验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凡是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那就 是正确的,必须坚持下去。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感觉是对 现象问题的解决,理论是对本质问题的解决,两者都离不开实践。简言之,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 是认识的深入阶段。感性有其不可替代的前提性作用,是理性思辨的基础。没有感性的直接观念,就没有 进一步思维的可能。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初级的感性阶段,没有感性向理性的那一次飞跃, 思维的深度只能限于直观的浅层次阶段,从而断绝了思想深刻的可能,以至于关闭通往真理的大门。
《实践论》关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的原理, 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要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群众利益无 小事,环境污染危害群众健康,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区 域的监管力
度,认真解决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严格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环境安全事故防范,维护环境安全。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是我们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借鉴的方法。《实践论》永远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永远是照耀我们事业前进的光辉理论灯塔。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四
《实践论》是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在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你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你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你回想一下高考的知识你还记得多少。如果现在让我们去再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来的分数呢?所以实践是重要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是正确的实践观。“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中去”,相信这也是对于我们年轻人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步的一个最好手段。所以,在实践中进步,从现在开始。
《实践论》论文的语言不仅直白生动,还准确。对于论文而言,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通篇用的都是常见的词汇,但却十分精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比如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些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各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简洁精确的例子把要说的问题一语道破,这也算是的高明之处了吧!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实践,不论是怎样的工作都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
实践也是要求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个统一,因为不同的时期和地点则要求我们进行不同的实践,在整篇实践论当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具体实例,用那些实例说服人们,我们也知道,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地点,进行不同的实践。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实践论》引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五
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哲学著作《实践论》,蕴意深刻,内涵丰富,对于纠正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推进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给处于水深火热的抗日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今天,《实践论》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提高自己对于人生、世界的认识,依然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文中,作者用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论述了认识的过程,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物,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是形成概念、做出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至此,认识运动还没有完结,毛泽东同志在文中指出:将预想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从认识事物,到形成正确的思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再将这种想法投身于实践中,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文章中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作者曾说道,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
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还有就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就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就好像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刻思考。
文中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就说明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从经过我们缜密推理和判断的抽象思维中,我们往往能获得更加可靠的答案。
文中说到,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正如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有个成语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
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文章的最后也写到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的,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我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认识这个世界,发现其中的现象,从而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当这种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时,就可以用它反过来去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产生巨大的实际能动作用。由此,我们找到了一条提高自己的很好的途径。
而从全文来看,从党和国家的高度出发,第一,《实践论》中关于主观、理论和实践、知行统一的原则,要求我们要用认识来能动的作用于实践,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进程中先后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正确的认识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二,《实践论》关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要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第三,《实践论》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必须用改革的实践来检验改革的路线、方针和
政策的正确性。
不仅如此,《实践论》对于我们自己本身,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我们以后要走入社会,走入企业和公司,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要保持严谨的心态,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同时,我们在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必须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要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比如,在绘图设计产品时如果没有按照标准尺度和规范随随便便,下一步的加工就无法进行,再多的心血也是白费。而在大学生活中,我觉得我们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认识的过程。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才是根本。没有认识过程的进步和积累,实践就永远是虚无缥缈的。只有正确对待实践与认识过程中的辨证关系,才是观看事实的真相和本源。虽然实践第一,但是不能忘记,理性认识的获得,还应建立在感性材料上的收集、提炼和推理的基础上。这时,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诺大的大学宝库里找到自己想要的,获得自己想学的,同时也要总结自己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如此,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以后在大学毕业后更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
总之,《实践论》引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并最终走向成功。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六
《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对具体来说就是: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是:
1)观察事物的外在特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详细列举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
2)观察事物的内在特性:探寻事物内在特性,尽可能多地列举事物的特性的各个要素。
3)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即探寻事物特性如何随推演变化的。划分事物的变化阶段、描述每个阶段的事物特性的变化。
4)观察手段:从一切可以或得文字、影像、交流、思考中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记录。提取过程中,保持客观态度,忽略原作者所有带有推断性、结论性或感性化的描述。
5)观察事物内在联系:描述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
6)观察事物外在联系:描述事物与周边相关的联系:是如何区别与联系的,整体与局部是如何互动的。
7)技术方法:矩阵法,关系图,时间轴。
8)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反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摸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实践论的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