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读书笔记荐读(优秀3篇)
鲁迅传读书笔记荐读 篇一
《鲁迅传》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鼓舞人心的传记,作者汇集了大量资料,深入探索了这位伟大思想家和作家的生平和思想。在这本传记中,作者对鲁迅的一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创作生涯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鲁迅的家庭背景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家族成员多为官僚和士人,这使得他在早年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和思想。然而,他的家庭也充满了冷漠和压迫,这使得他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和道德败坏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这种家庭背景塑造了他坚定的反抗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
其次,鲁迅的教育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曾就读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系,但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渐对医学失去了兴趣,转而投身于文学和思想的探索。他在日本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和进化论的影响,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始质疑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和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最重要的是,鲁迅的创作生涯和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他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孔乙己》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讽刺风格,对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他的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读《鲁迅传》是一次启发性和鼓舞人心的阅读体验。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鲁迅的一生和思想,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鲁迅的精神和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反抗精神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和警示作用。因此,我强烈推荐《鲁迅传》给所有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鲁迅传读书笔记荐读 篇二
《鲁迅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传记,通过对鲁迅一生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这位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的丰富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深刻观察。这本传记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了鲁迅的成长背景和创作历程,也让我们对他的思想和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传记通过对鲁迅的成长背景的描述,揭示了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他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士人家庭,但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这使得他在早年就体验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不公。这种经历激发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意识,并使他成为一个坚定的反抗者。他的作品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领军人物。
其次,这本传记详细介绍了鲁迅的创作历程和思想转变。他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白话小说创作、中期的杂文和评论写作,以及晚期的散文创作。通过对这些不同阶段的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思想的逐渐成熟和他对社会问题的不断关注。他的作品通常以讽刺和讽刺的手法表达,深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这本传记也对鲁迅的思想和作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鲁迅的思想和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鲁迅传》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传记,它通过对鲁迅一生和作品的深入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位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的丰富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深刻观察。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和作品,也可以让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的发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因此,我强烈推荐《鲁迅传》给所有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鲁迅传读书笔记荐读 篇三
鲁迅传读书笔记(荐读)
导语:《鲁迅传读》这本书让我不仅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和言行,还了解到了鲁迅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情怀。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鲁迅传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鲁迅传读书笔记(一)
前不久,我刚听完了《鲁迅传》这本书,书中主要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和生活。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界最崇敬的笔名。他去过日本留学,开始是做医生,后来又成了作家。
在《鲁迅传》一书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鲁迅的精神。鲁迅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上。虽然他家很穷,但仍造就了一位伟人,真是好厉害!因为当时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非常时期,而鲁迅则带领大家在这场暴风雨中前行。他顶住压力发表了许多著名的小说,真是太顽强了!我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不做日本鬼子的奴隶,不当日本鬼子的俘虏。所以,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精神。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说的这句话一点不错,而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身影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鲁迅传读书
笔记(二)全书着墨于鲁迅的文艺上的革命斗争,并以此勾勒出鲁迅文艺革命的斗争历程。很显然,作者是比较敬佩鲁迅的,因此没涉及过多鲁迅的缺点,即使对于文艺界的论战等,仍是站在他那一边。因此,以下观点只是基于作者文中描述的一些体会,也许不够客观,但我个人觉得差不了多少的。
首先说说鲁迅先生的性格以及为人。
鲁迅是个性格坚强的人。早年他老爸“不欺负别人但是对别人的欺负予以猛烈还击”,后来老爸病了,他因采药迟到但却不对老师透露家里情况,再后来家境衰落使得他早早担当家里更多的责任,种种的早期行为,对他的今后影响很大。再到后来,在日本求学时面对别人的歧视不惧怕,回国后在教育系统及文艺界的的辗转磨难,都一次次锻炼他那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在革命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软弱性格的人能担当如此重任,也许他的弟弟周作人是个反面教材。
鲁迅是个有独立精神的人。我觉得这跟他的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不拘一格的祖父,开明的父母。因此,从很小时候开始,对事物看法就有自己见解。师从章太炎时见解独特不迷信老师权威,留学日本时在视日本为友邦的大环境下对日本野心的准确研判,及至以后在文艺斗争多次坚持自认为观点。
鲁迅是个负责任的人。早年家庭由盛转衰让他提早担当照顾家庭的责任,成年后对老母亲悉心赡养,之后对其弟周作人一家尽心照顾,再之后对儿子海婴的'照顾,都可以看得出。不必说工作上的尽心尽力,鲁迅先生并没有忽略生活的其他部分,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而我则认为这跟他精力充沛,能力强有关。没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负这么多的责任是空谈。
鲁迅是个革命斗士,但是却在吸收一些革命经验后不愿战友做无谓牺牲。例如在杭州教学时,被学生问及“有辫子好还是没辫子好”时,不加思索答道“无辫子固然好,但是我劝你们还是留着好”。因为他尝试过无辫子带给他工作生活的不便,并且在根据经验觉得不必过多做这些剪辫子的表面革命,应该做多些实在革命。基于这一原则,他创造了壕垒战理论,即用最少的牺牲让敌人付出最大的代价。他曾说过“革命者应善于保存自己,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
下面来说说书中提到的一些比较深刻的观点。
鲁迅提出过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也就是国人的关于爱国的解读。他认为,国人的爱国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自大的爱国,一种是集体从众的爱国。前者,区别于精神病中的夸大狂,是指在大家都不支持他的观点时,仍能保持自己独立之精神,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这观点,出发点纯粹是为了国家,即使有失偏颇,也不应过多指责。一个国家有多一些这种人,万幸也。后者,则很大基于从众以及私利,标榜自己爱国。这种爱国,映射出自己的自卑,但是放之于爱国人群中,摇身一变成了“自信”——大家行动观点正确,自己是其中一员,自豪;大家行动观点不正确,自己是其中一员,不单单是自己错误。此种爱国,还是越少越好。
联系到此次钓鱼船事件,说得极是。且这种国民性,一直如此,不由得联想起文 革。
他有提出过一个“拆屋顶”理论,大意是国人都是喜欢调和与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都不肯行。这种理论其实很简单,平时砍价就有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大处,个人一直认为,一个社会的舆论肯定需要些激进的人与保守的人,这样社会舆论才会更加接近真实,拆屋顶理论刚好可以支撑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