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内容、写法、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3) 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句式特点;

  (4) 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

  (2)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激发学生们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情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诗经》中《关雎》、《蒹葭》等简单的篇目;

  3.学生对《诗经》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4.学生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许;

  5.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朗读诗歌,但古诗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6.学生已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

  【教学策略】

  1.问题解决策略:①学生通过朗读本诗,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文言现象(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解决问题)②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本诗,提出问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诗句(如:“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的点拨,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与全班进行交流(问题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助学习,讨论问题,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和感想,达到启发小组其他成员思路和共同理解的效果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这一时期产生了再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被学术界称之为“风骚”。因为诗经的精华部分是十五国风;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所以二者合称“风骚”。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中国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常识(师生互动)

  1.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诗三百”

  共收入305篇 风,即音乐曲调,160篇 十五国风

  (诗歌形式; 雅,即朝廷正乐,105篇 大雅、小雅

  内容) 颂,即宗庙祭祀之乐,40篇 周颂、鲁颂、商颂

  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3.《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表现手法; 赋:铺陈,陈述,使事物具有直观性

  艺术手法) 比:比喻,用比喻来代替直接描写

  兴:象征,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4.《诗经》的影响

  《诗经》当中汇集了我国古代五百年之久的写作经验,对后世诗歌创作有重大意义,比兴的技法和借景抒情的方式一直为后世诗人所借鉴。反映现实,干预政治的创作倾向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结论: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1.学生自由朗读《采薇》,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字音问题,注意节奏。

  2.学生个别朗读《采薇》,订正字音,调整节奏。

  3.学生齐读《采薇》。

  重点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猃狁(xi

ǎn yǔn )之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大车。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yù)雪霏霏:下雪。

  四、结合课下注释,反复读本诗,掌握大致意思。

  五、作业

  继续熟读诗歌,并能概括大意。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齐读《采薇》

  二、分析文章,理清情节,理解文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个别朗读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第三章 思归之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难归之因)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军旅劳苦)

  「赏析」

  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2.个别朗读第四、五章。

  第四章,第五章 追述往日战争生活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车马之盛)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士卒之苦)

  「赏析」

  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3.个别朗读第六章。

  第六章 回乡后,抚今追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①「赏析」:古人评价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古人评价二: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②今人评价: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该诗语调低沉,低回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

  ③「赏析」:眼前的生活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一别经年,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必会生发忧惧心理。正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在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全诗在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这是因为《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第六章的作用:①追溯过往 ②增加了感情的浓度 ③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感染力

  三、分析诗歌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1.中心主旨(学生先概括,老师后补充)

  这首诗通过一个服役士兵的自述,再现了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表现了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真实地反映了被压迫者愁苦无奈的思想情绪。

  2.艺术特色

  (1)以小见大的写法

相关文章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答案 编辑:云梦  发布时间:2017-12-15   手机版 ...
名著阅读2019-06-06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答案

螃蟹的谜语及答案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螃蟹的谜语及答案,仅...
名著阅读2018-09-04
螃蟹的谜语及答案

猜谜语附答案

导语:猜谜语的活动是我们很早就流行下来的了。多玩谜语游戏有助于的智力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猜谜语附答案总汇,欢迎借鉴!  猜谜语附答案 篇1  1:大哥说话先摘帽,二哥说话先脱衣,三哥说话先喝水...
名著阅读2018-08-08
猜谜语附答案

儿童灯谜附答案

导语:灯谜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族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儿童灯谜大全(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儿童猜灯谜答案1  1、谜题:身细头尖鼻子大,一根线儿拴住它,...
名著阅读2016-04-01
儿童灯谜附答案

身后的眼睛阅读答案

问题补充 : 身后的眼睛(13分) 那是一头野猪。 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A)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名著阅读2016-06-04
身后的眼睛阅读答案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全文及赏析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25年亲祭孔子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生,对孔子生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悼念...
名著阅读2015-01-08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全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