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螽斯》翻译及赏析
螽斯
螽斯羽⑴,诜诜⑵兮。宜尔子孙,振振⑶兮。
螽斯羽,薨薨⑷兮。宜尔子孙,绳绳⑸兮。
螽斯羽,揖揖⑹兮。宜尔子孙,蛰蛰⑺兮。
词句注释
⑴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
⑵诜(shēn 身)诜:同莘莘,众多貌。
⑶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⑷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⑸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⑹揖(jí集 古音)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⑺蛰(zhé哲)蛰:多,聚集。
白话译文
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赏析】
《螽斯》是一首祭祀时的礼辞。诗中‘宜尔’两字,可以说明这一点。宜的意义最初是指祭耙的活动,宜在诗经常常是与先民祭杞活动的内容相关的,本诗是寓言诗,说:在螽斯的家祭上,螽斯族长的礼辞中,有如此话语告戒子孙,要牢记“诜诜、振振、薨薨、绳绳、揖揖、蛰蛰”的话,家族才能越来越兴旺。孔子借此诗诗旨,劝戒执政者应该如螽斯,做‘忠于子孙、忠于人民’好家长、好领导,这样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是根本无法推行的,不仅不能推行,言之不当是极可能灭九族的,故只能如此《螽斯》说来了。这是本诗的诗旨本意。
‘螽’字的甲骨文的构字法,涵义极为丰富,人文哲学涵义深刻;而螽斯这种动物,与儒家经典的《尚书》中的《前序》理论、《周易》中儒家易理、《论语》理论、《春秋》理论结合完美。比如螽斯春为绿色,秋为黄色且有触目惊心之纹,仅这一点就说明孔子是严格按《易理》‘黄裳元吉,文在其中’挑选诗主体的。按如此思路,本诗的意境,已经无法用现代文的一首诗表述。因为本诗有五本经典为衣,而此五本书,《春秋》失传,且《尚书》、《周易》、《论语》、《诗经》都存在重大误解又传播不普及。
本诗的写作特点是:分三节,每节层层推进。重来三次,共九节,第一次的三节(即原文的全部三节)按春季的螽斯特点训诂通假字,切记每节必须前后按《论语》中有关理论秩序推进。第二次的三节(即原文的全部三节)按秋季的螽斯特点训诂通假字,切记每节必须前后按《论语》中有关理论秩序推进,秋的境界比春的境界要上档次;第三次的三节(即原文的全部三节)按春秋合笔,一春加一秋等于‘未央’的特点,训诂通假字,本次的全诗意境归于‘正乐永恒’、‘ 德风未央’、‘忠信礼恭’作结尾,且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韵味,可得本诗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