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文学》阅读答案
《致文学》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文学》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致文学》阅读原文:
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你是现实的回声,是梦想的折光,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斑斓的理想世界奇异的交汇。① 有时候,你展现漫长的历史,有时候,你只是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②如果你真实、真诚,如果你是真实人生的写照,是跌宕命运的画像,那么,人们就会在你面前发出情不自禁的感叹。你是神的一双大手,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你在人心中激起的回响,是这个世界上最激动的声音。人心是无边无际的海洋,这个海洋发出的声响,悠远而深沉,任何声音都无法模拟无法遮掩。
《致文学》阅读试题:
1.给文中的加粗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1)斑斓( ):__________
(2)跌宕( ):__________
(3)模拟( ):__________
(4)情不自禁( ):__________
2.指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第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
(1)文中“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一句中“刚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你是神的一双大手,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一句中的“拨动”一词能否换成“敲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致文学》阅读答案:
1.(1)bān;灿烂多彩
(2)dàng;这里指起伏、上下
(3)mó;模仿
(4)jīn;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2.①比喻、排比,形象生动而又富有力量地解释了文学艺术的手法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读者自由地想像
②对比,突出文学反映生活贵在求真,以此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
3.(1)不能。“刚刚”,极言时间之短,突出文学对过去生活的体现令人记忆犹新,让人时时刻刻从中有所启示。如去掉,就没有“记忆犹新”的含义。
(2)不能。“敲击”一词没有“拨动”一词的程度深,从而说明文学对人的真诚而忠实的特点,使读者反求之于自己,进而提高自己的修养。
(3)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一段写出了文学运用艺术手法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读者自由地想像。后一段主要称道文学反映生活贵在求真,以此拨动读者心弦,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
(意对即可)
拓展:《善很柔软但有力量》阅读材料
①两千年前,孟子把道德不够好的人统统称作禽兽。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人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兽的区别究竟有哪些?孟子认为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失去这些品质,人就不是人了。
②恻隐之心,被孟子排在“四心”之首,足见它之于人是何等重要。《三字经》开端的两句话即为“人之初,性本善”,其意是想说明,作为高级动物,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干净的。至于随着逐渐长大,人有可能撒谎,有可能作恶,有可能损人利己,那皆因人之心田在尘世里遭遇了滚滚红尘的污染。
③恻隐之心潜藏于人的体内,久而久之,就转化为人一种生理与心理上的反应:看见别人流泪,自己的眼圈就潮湿;看见别的生命在受伤流血,自己就肌肉抖颤,心灵抽搐。恻隐之心是人的本能,人的天性。人心不是铁,不是钢,更不是顽石,而是一团活着的血肉。血肉的属性,决定了人心的敏感性与柔软性。柔软的人心才能产生怜悯、同情、爱恨、快乐、沮丧等诸多情绪。其中,怜悯与同情,则是人精神世界里最为鲜亮的一抹翠绿。有了怜悯之心,有了同情之意,人才能趋向善良,才能忘却一己之得失,去帮助与救助那些身处困境中的旁人。当然,人原始意义上的“性本善”,并不等于人在漫漫的一生中,必然踩踏着一条行善之路。人是脆弱的`,经不住外在世界抛来的媚眼。于是极易受引诱、被蛊惑,致使人性之善,宛若日益流失的水土,被渐渐蚕食,被渐渐剥离,被渐渐冲刷,露出了或多或少的恶的端倪。鉴于此,无数的先贤都痛心疾首,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之以谕,谆谆告诫人要以仁义为立命之根,要以厚德为立身之本。佛祖教人以善,基督教人以爱,孔孟教人以仁……圣贤们表达的角度尽管各有侧重,但主体理念大致相同,那就是:() 。在相互的依偎里,在相互的抚摸里,在相互的关爱里,在相互的帮扶里,人才不孤单,不寒冷,不疼痛,不绝望。关爱别人,也是关爱自己。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人遭遇不幸时,自己若肯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轮到自己落难之际,无数只热手才会纷纷向自己递来。
④人要有善行,更要有善念。善念驱动着善行,善行反哺着善念。有了善念,善行就变成了一种发自肺腑的自觉行动,而不是表演式的作秀。以善目打量万物,以善心度量世界,以善举行走于人间,人才能变得宽厚博大。宽厚的人,博大的人,不但自身的生命有了厚度,其生命的价值亦得到了彰显。
⑤行善,没有前提条件,也没有固定方式。给迷路者指一下路,给饥饿者递一个馒头,给遭灾的人捐一些被褥,给交不起学费、药费的人资助一笔钱,甚至,给那些贫贱者以平等尊重的口吻,给那些落魄失意者以鼓励的微笑等等,都是善行善举。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善举
却没有高下。穷人捐赠的一元钱和富翁施舍的一万元钱,在功德的意义上,没有本质的区别。⑥(善是火苗,需要呵护;只有呵护,才能燎原;善是种子,需要播撒;只有播撒,才能发芽,并绿满原野。)一个人的善,可以引导更多人的善;对某一件事情的善待,可以繁衍出更多善事。在表象上,善很柔软,但其实,它却最有力量。一个国家,若只有坚挺的枪炮而无正义,这样的国家纵然可以让别国恐惧,却无法让别国臣服。一个社会,若只讲究利益,而没有爱的传播、爱的弥漫,纵然堆满金山银山,也只是冰冷的荒原。
⑦(三国时期的刘备曾有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小善就成了大善。遍地皆善,善就会转化为一种土壤,成为一种气候,催促更多的善行善德破土而出。
《善很柔软但有力量》阅读题目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抽搐( ) 蛊惑( )
2.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把句子补充完整:
但主体理念大致相同,那就是:
3.文章的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4.本文的论证结构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 文章的第⑦段画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6.在你的身边见过哪些善行善举?请在下面写出一个事例来。(80字左右)
《善很柔软但有力量》阅读答案
1. chù gǔ
2. 人活着,不单单要考虑自己,还要顾盼别人。
3. 排比 突出强调了善很柔软,但是很有力量。
4. 层进式 善很柔软,但是很有力量。
5. 引用论证 运用刘备的名言来论证善良需要从点滴做起。
6.示例:今年夏天,暴雨连连,洪水泛滥。李杰不幸一人被困孤岛,在危机时刻被一名船夫所救。李杰感激不尽。而船夫却说:不必感谢了,只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就行了,今后如若遇到有困难的人,一定要为其提供方便。说罢船夫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