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阅读答案辛弃疾

西江月阅读答案辛弃疾

  辛弃疾写的西江月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吧!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阅读题

  (1)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

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见,通“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2)“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3)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2分)

  答案

  (1)答案是C

  (2)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3)示例: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蝉鸣声。(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白话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创作背景

  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相关文章

老残游记阅读答案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阅读理解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残游记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老残游记》阅读原文: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
名著阅读2012-09-07
老残游记阅读答案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内容

导语:《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
名著阅读2014-02-07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内容

《乡情》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短文《乡情》,回答后面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原文: (1)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农村。没画山绣水,没茂林修竹。地薄,人也憨。据说五百 年前,家乡出产的...
名著阅读2013-04-02
《乡情》阅读答案

一腔诗意喂了狗歌词

词:姬霄 曲:花粥 沙海行旱舟 冰山做酒壶 二十多年没朋友 天涯任我游 孑然一身勇 算什么英雄 世间太多伤心愁 我身后三只狗 大的叫孤勇 小的叫词穷 不大不小的最没用 名字叫踟蹰 月上柳梢头 相约去青...
名著阅读2012-05-02
一腔诗意喂了狗歌词

颜回好学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颜回,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又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是所有弟子中孔子评价最高的弟子,不仅仅称赞颜回“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名著阅读2014-03-07
颜回好学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罴说阅读答案分享

罴说原文翻译 【原文】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
名著阅读2016-04-09
罴说阅读答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