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盐》文章阅读答案

《抢盐》文章阅读答案

  篇一:抢盐阅读答案

  (1)一大早,王月荣就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急促,他说,妈,你放下电话赶紧去买盐,买得越多越好。

  (2)王月荣有些意外,她问买盐干啥?儿子说,您就别问了,现在我这里所有的人都在抢购,这附近的超市已经买不到盐了,我等会要去更远的郊区碰碰运气。

  (3)王月荣还是没明白儿子的意思,她问没事儿买那么多盐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当汤喝,儿子在电话那头就不耐烦了,他说,您先别问那么多赶紧去买吧,我晚上再给您解释。儿子还说,别告诉其他人,知道的人多了,反而自己买不到了。

  (4)儿子挂掉电话,王月荣心怀忐忑,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城里人怎么突然抢起盐来了。可是王月荣转念一想,城里人学问大,懂得的东西多,要抢购什么东西总是有道理。再说了,儿子是不会骗自己的。想到这儿,她把自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带足了钱和手提袋就匆忙出了门。

  (5)出了门的王月荣没有直接踏上去镇上的小路,而是犹豫了片刻,返身往村后走去,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白丈举。她和白文举家处得不错,尤其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儿总是先夸一阵王月荣的儿子有本事,说什么同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了,可是她的儿子不但落户到城里,而且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这话王月荣爱听,儿子的确是她的骄傲。

  (6)所以,她愿意把这个好消息给白文举分享,说不定白文举又会对她的儿子一阵猛夸呢。此时的王月荣走得很急,脚步却努力迈得很轻,整个人就显得鬼鬼祟祟。

  (7)去白文举家要经过李秀英的门口,走到李秀英门口,她的脚步更轻了,像过地雷阵那样小心翼翼,这件事儿她不想让李秀英知道,她烦李秀英。这主要是因为李秀英嘴巴大,啥事都往外说,她的一张嘴就像个广播站,一天到晚地发信号,无非是张家长李家短什么的。最让王月荣反感的是她竟给人说,自己的儿子留在城里不是自己的本事,是找个城里媳妇的缘故,还说什么“倒插的杨柳不是柳,倒插门的女婿不是人”的怪论。就凭这点她也不会让这样的好消息给她分享。让她后悔去吧,想到这儿,她嘿嘿地笑起来。

  (8)让她颇感心安的是,此时的村子很安静,除了鸡鸭鹅在街上溜走,并没有看到村里的人。否则,真要是遇见了,自己是说,还是不说呢,说吧,人家买到了,恐怕自己就买不到了,不说吧,这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也怪不好意思的。

  (9)“他文举叔、他文举叔。”来到白文举门口,王月荣压着嗓子喊,屋里没人应承。老东西睡得真死相,算了,我还是多买些吧,回头给他几包,省得把李秀英给喊醒了。

  (10)等上了去镇上的官路,人流就多起来,看到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一辆辆从身旁鱼贯而过,王月荣心里就紧张,他们该不会都去抢盐的吧!想到这儿,她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学骑自行车,这要是盐都被别人都买光了,自己咋办呢。可是她仔细一想,他们应该还不知道消息呢,想想看儿子才打来电话,离乡下这么远不可能那么快传到。这样想着心里平静片刻,可是看到人流越汇越多,心里又不踏实起来,好在她离镇上是越来越近了。

  (11)可是,就在王月荣挥汗如雨疾步如飞往镇上赶的时候,她却看到不少人开始从镇上返回,按道理说这集市刚开始,人们不该这么早回来。正疑惑着,王月荣看到白文举和其他村人各背着个尼龙袋一路聊着笑着回来了。她还看见李秀英也在其中,她一路走还不忘用蓝格格手巾抹汗。

  (12)等他们看到王月荣,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你咋才来呀,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王月荣一听脚步就有些踉跄,她想说些什么,不知道从何说起,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就哇一声捂住脸蹲在地上哭起来了。众人赶忙上前劝说,而王月荣像撒泼的孩子,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众人无奈,只能悻悻地走了。

  (13)王月荣就这样从镇上哭回来,她不知道这到底咋回事,怎么大家都比她知道得早?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这不是大家商量好欺负她吗!她越想越委屈,越委屈眼泪越多。

  (14)当王月荣有气无力地回到家门口,立刻停住了哭泣,她看到自己的门前铺着一条蓝格格手巾,手巾上整齐地堆放着一袋袋食盐,足有15包之多。

  (15)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儿子的声音跟先前一样急促,他说,妈,盐买了吗,要是没买就别买了,刚才网上和电视上说了是谣传。王月荣一听立刻又哭起来了,电话那头儿子一直在喊:“妈,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此时,王月荣哭得声音更响了。

  (选自《羊城晚报》2011.3.21,有删改)

  1.小说第(4)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小说中的王月荣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3.小说的后半部分重点写了王月荣的“哭”,使王月荣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请结合文章分析她“哭”的原因。(4分)

  4.目国人的“抢盐”行为,有人认为是荒唐的举动,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您对中国人“抢盐”的看法。(6分)

  【答案】

  1.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揭示了王月荣接到儿子的电话后虽有疑惑,但更相信儿子的真实心理。(2分)为下文情的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2分)

  2.千月朵是一位思想愚昧、心胸狭隘而义富有虚荣心的农村妇女。 (1分)①当儿子让她赶快去“抢盐”时,她听从了儿子的叮嘱,不愿把这一消息告诉其他人,表现了对儿子的盲从。 (1分)②只因为李秀英说过他儿子的“不好”,就怀恨在心,不想让李秀英知道要尽快“抢盐”的事,显示出她狭窄的心胸。 (1分)③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总是先夸一阵她的儿子有本事,她就愿意和白文举一家交往,表现了强烈的虚荣心。(1分)

  3.①她听说“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为自己抢不到盐而哭。 (1分)②她为“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而哭,觉得自己被人欺负了。(1分)③当儿子告诉他别“抢盐”了时,她又为今天“戏剧式”的遭遇而哭。(1分)(三点全答出的得4分)

  4.观点一:抢盐的举动是荒唐的。(1分)①中国曾不止一次陷入如此疯狂的“抢购”风潮中,如2003年SARS时,人们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等,应该给人以深刻的教训——不要盲目跟风。 (2分)②“抢盐潮”再一次凸显国内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基本知识以及盲从心理。 (2分)⑧我们要理智去评测一些事情,然后再开始行动。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再一次成了虚假信息和市场炒作的受害者。习惯盲从的消费者应该学会理性购物。 (2分)

  观点二:抢盐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①这并不是素质高低的问题。美国和韩国不也出现抢碘片抢海藻类食品的热潮吗?其实消费者怕的并不是日本的核辐射,而是内地食盐价格的可能上涨。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蒜你狠”、“豆你玩”和“姜你军”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已学会抢购和囤积即将涨价的生活必需品。(2分)②中国国民绝人多数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这缘于勤俭持家、喜欢储蓄的文化传统,也与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后顾之忧有关。(2分)⑧物价上涨,尤其是市场炒作所导致的物价暴涨,已成为百姓的人敌。因此,政府应着力平稳物价,才能稳定人心、稳定社会。(2分)

  【解析】

  1.小说第(4)段的写法属于描写方法中的心理描写,然后再谈作用,揭示人物的心理,为下文情的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由“当儿子让她赶快去“抢盐”时,她听从了儿子的叮嘱,不愿把这一消息告诉其他人”可知其“盲从”,由“因为李秀英说过他儿子的“不好”,就怀恨在心,不想让李秀英知道要尽快“抢盐”的事”可知“心胸狭隘”,由“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总是先夸一阵她的儿子有本事,她就愿意和白文举一家交往”可知“有虚荣心”。

  3.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王月荣的“哭”是为了自己抢不到盐、觉得自己被人欺负了、今天“戏剧式”的遭遇而哭。

  4.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篇三:抢盐阅读答案

  (1)一大早,王月荣就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急促,他说,妈,你放下电话赶紧去买盐,买得越多越好。

  (2)王月荣有些意外,她问买盐干啥?儿子说,您就别问了,现在我这里所有的人都在抢购,这附近的超市已经买不到盐了,我等会要去更远的郊区碰碰运气。

  (3)王月荣还是没明白儿子的意思,她问没事儿买那么多盐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当汤喝,儿子在电话那头就不耐烦了,他说,您先别问那么多赶紧去买吧,我晚上再给您。儿子还说,别告诉其他人,知道的人多了,反而自己买不到了。

  (4)儿子挂掉电话,王月荣心怀忐忑,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城里人怎么突然抢起盐来了。可是王月荣转念一想,城里人学问大,懂得的东西多,要抢购什么东西总是有道理。再说了,儿子是不会骗自己的。想到这儿,她把自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带足了钱和手提袋就匆忙出了门。

  (5)出了门的王月荣没有直接踏上去镇上的小路,而是犹豫了片刻,返身往村后走去,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白文举。她和白文举家处得不错,尤其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儿总是先夸一阵王月荣的儿子有本事,说什么同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了,可是她的儿子不但落户到城里,而且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这话王月荣爱听,儿子的确是她的骄傲。

  (6)所以,她愿意把这个好消息给白文举分享,说不定白文举又会对她的儿子一阵猛夸呢。此时的王月荣走得很急,脚步却努力迈得很轻,整个人就显得鬼鬼祟祟。

  (7)一去白文举家要经过李秀英的门口,走到李秀英门口,她的脚步更轻了,像过地雷阵那样小心翼翼,这件事儿她不想让李秀英知道,她烦李秀英。这主要是因为李秀英嘴巴大,啥事都往外说,她的一张嘴就像个广播站,一天到晚地发信号,无非是张家长李家短什么的。最让王月荣反感的是她竟给人说,自己的儿子留在城里不是自己的本事,是找个城里媳妇的缘故,还说什么“倒插的杨柳不是柳,倒插门的女婿不是人”的怪论。就凭这点她也不会让这样的好消息给她分享。让她后悔去吧,想到这儿,她嘿嘿地笑起来。

  (8)让她颇感心安的是,此时的村子很安静,除了鸡鸭鹅在街上溜走,并没有看到村里的人。否则,真要是遇见了,自己是说,还是不说呢,说吧,人家买到了,恐怕自己就买不到了,不说吧,这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也怪不好意思的。

  (9)“他文举叔、他文举叔。”来到白文举门口,王月荣压着嗓

子喊,屋里没人应承。老东西睡得真死相,算了,我还是多买些吧,回头给他几包,省得把李秀英给喊醒了。

  (10)等上了去镇上的官路,人流就多起来,看到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一辆辆从身旁鱼贯而过,王月荣心里就紧张,他们该不会都去抢盐的吧!想到这儿,她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学骑自行车,这要是盐都被别人都买光了,自己咋办呢。可是她仔细一想,他们应该还不知道消息呢,想想看儿子才打来电话,离乡下这么远不可能那么快传到。这样想着心里平静片刻,可是看到人流越汇越多,心里又不踏实起来,好在她离镇上是越来越近了。

  (11)可是,就在王月荣挥汗如雨疾步如飞往镇上赶的时候,她却看到不少人开始从镇上返回,按道理说这集市刚开始,人们不该这么早回来。正疑惑着,王月荣看到白文举和其他村人各背着个尼龙袋一路聊着笑着回来了。她还看见李秀英也在其中,她一路走还不忘用蓝格格手巾抹汗。

  (12)等他们看到王月荣,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你咋才来呀,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王月荣一听脚步就有些踉跄,她想说些什么,不知道#from 本文来自 end#从何说起,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就哇一声捂住脸蹲在地上哭起来了。众人赶忙上前劝说,而王月荣像撒泼的孩子,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众人无奈,只能悻悻地走了。

  (13)王月荣就这样从镇上哭回来,她不知道这到底咋回事,怎么大家都比她知道得早?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这不是大家商量好欺负她吗!她越想越委屈,越委屈眼泪越多。

  (14)当王月荣有气无力地回到家门口,立刻停住了哭泣,她看到自己的门前铺着一条蓝格格手巾,手巾上整齐地堆放着一袋袋食盐,足有15包之多。

  (15)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儿子的声音跟先前一样急促,他说,妈,盐买了吗,要是没买就别买了,刚才网上和电视上说了是谣传。王月荣一听立刻又哭起来了,电话那头儿子一直在喊:“妈,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此时,王月荣哭得声音更响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7.小说第(4)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8.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王月荣?请简要分析。(6分)

  19.小说的后半部分重点写了王月荣的“哭”,使王月荣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请结合文章分析她“哭”的原因。(4分)

  20.中国人的“抢盐”行为,有人认为是荒唐的举动,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您对中国人“抢盐”的看法。(5分)

  答案

  17.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揭示了王月荣接到儿子的电话后虽有疑惑,但更相信儿子的真实心理。(2分)为下文情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1分)

  18.塑造了一个思想愚昧、心胸狭隘而又富有虚荣心的农村妇女形象。 (“思想愚昧、心胸狭隘而又富有虚荣心”一个要点一分共3分)简要分析(3分)如:分析①当儿子让她赶快去“抢盐”时,她听从了儿子的叮嘱,不愿把这一消息告诉其他人,表现了对儿子的盲从。②只因为李秀英说过他儿子的“不好”,就怀恨在心,不想让李秀英知道要尽快“抢盐”的事,显示出她狭窄的心胸。③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总是先夸一阵她的儿子有本事,她就愿意和白文举一家交往,表现了强烈的虚荣心。

  19.①她听说“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为自己抢不到盐而哭。②她为“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而哭,觉得自己被人欺负了。③当儿子告诉他别“抢盐”了时,她又为今天“戏剧式”的遭遇而哭。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20.观点一:抢盐的举动是荒唐的。 (1分)

  理由(4分)①中国曾不止一次陷入如此疯狂的“抢购”风潮中,如2003年SARS时,人们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等,应该给人以深刻的教训——不要盲目跟风。②“抢盐潮”再一次凸显国内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基本知识以及盲从心理。③我们要理智去评测一些事情,然后再开始行动。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再一次成了虚假信息和市场炒作的受害者。习惯盲从的消费者应该学会理性购物。

  观点二:抢盐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1分)

  理由(4分)①这并不是素质高低的问题。美国和韩国不也出现抢碘片抢海藻类食品的热潮吗?其实消费者怕的并不是日本的核辐射,而是内地食盐价格的可能上涨。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蒜你狠”“豆你玩”和“姜你军”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已学会抢购和囤积即将涨价的生活必需品。②中国国民绝人多数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这缘于勤俭持家、喜欢储蓄的文化传统,也与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后顾之忧有关。③物价上涨,尤其是市场炒作所导致的物价暴涨,已成为百姓的人敌。因此,政府应着力平稳物价,才能稳定人心、稳定社会。

相关文章

大地的语言节选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短文《大地的语言》,回答后面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原文: 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
名著阅读2018-02-01
大地的语言节选阅读答案

孔子游春原文文言文版、白话文版

孔子游春讲述了孔子和弟子们春天外出游玩的情景及感悟。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原文】 孔子游春 出自:《论语》 1、文言文版: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
名著阅读2012-06-03
孔子游春原文文言文版、白话文版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宋儒莎,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我在哪儿给你写这封信吗?在花园里!我把一张小桌子搬到外边来,很隐蔽地坐在绿森森的灌木丛中。我的右边是丁香般芬芳的黄醋栗树,左边是一簇矮矮的女贞,在我的头顶上,一棵尖叶的枫树...
名著阅读2013-04-05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听泉》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短文《听泉》,回答后面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原文: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 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
名著阅读2016-07-08
《听泉》阅读答案

文言文《淮阴侯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淮阴侯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淮阴侯列传》阅读:  淮阴...
名著阅读2012-09-02
文言文《淮阴侯列传》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汉江临泛的阅读及答案

汉江临泛①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③...
名著阅读2014-02-07
汉江临泛的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