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翻译及赏析

  《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词句注释

  ⑴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

  ⑵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⑶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⑷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⑸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⑹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⑺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白话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赏析

  唐时与日本国际交往频繁,有许多日本人来中国学习或作官,唐人集中多有寄赠日本人的篇章。诗人送一位回国的日本僧人,赞扬了僧人不畏艰险,勇敢实现自已理想的精神,因为是写僧人,所以用了许多佛家术语。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的是日本僧人,具有特殊性,故诗之写法也很特别。当时,日本派了不少遣唐史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大海展开想象,笔底含情。它通过生动景物的描绘和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相关文章

《山的呼唤》语文阅读附答案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
名著阅读2017-03-07
《山的呼唤》语文阅读附答案

疯狂猜谜语及答案

猜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疯狂猜谜语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男女老...
名著阅读2012-03-01
疯狂猜谜语及答案

文言文《贾岛推敲》阅读答案

导语:《推敲》是一篇文言文,很多同学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其文言句式给难住了。阅读短文《贾岛推敲》,回答后面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贾岛推敲》阅读原文...
名著阅读2011-02-07
文言文《贾岛推敲》阅读答案

《鹤林玉露》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
名著阅读2015-03-08
《鹤林玉露》阅读理解附答案

眼界与读书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眼界与读书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名著阅读2012-01-06
眼界与读书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诗经·燕燕》赏析

  燕燕  燕燕于飞⑴,差池其羽⑵。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⑶,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⑷。之子于归,远于将之⑸。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⑹。  燕燕于飞...
名著阅读2016-06-07
《诗经·燕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