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流逝的古典》阅读答案

王开岭《流逝的古典》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开岭《流逝的古典》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原文:

  温习一下这些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样明亮的户外,那样的四季,那样的江河岳脉,它们今天在哪里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月安在?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里被生生扯去?多少诗词风景像“广陵散”般成为了遥远的绝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抚摸这些《诗经》句子的时候,我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永远同我们告别了!阅读竟成了永诀和追悼!

  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洞庭……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意境外,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和祭奠意义,更有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绝唱意味!难道我们在对之阐释时,就只停留在汉语表面的字义上(比如“蒹葭”、“雎鸠”,难道除了“一种植物”、“一种水鸟”,就再也延伸不出别的含义)?除了挖掘莫须有的政治意义和阶级分析,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隐隐动容?除了分享审美愉悦,难道就品咂不出“挥别”的忧愤和悲怆?

  我更想建议老师:为什么不问问孩子,那些美丽的“雎鸠”、“鹿鸣”哪里去了?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去想,假如诗人活在当下,他又会作何吟?这等反差难道不会在孩子心里掀起一场风暴吗?我不知道老师们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儿,有没有升起一丝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那我要为我们的教育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在未来,携带着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铲平的古街时,至少会有一丝心痛和迟疑。这就有救了。

  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笔画、词条、年代、人名、事件和“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树立起一种信仰,当他们成年后,所谓的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上,做得远远不够。试想,从小缺少“感动”的孩子会变成什么人?所以,当今天从网上看到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惊讶得目瞪口呆时,我忽然想到:这些食客曾经也是孩子,谁曾告诉他们“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呢?随即又想起那个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

  曾经看到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

  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向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高喊着“拯救斯德哥尔摩”,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百年古树前。终于,政府做出了让步,将地铁绕道而行。

  读着这些报道,我深深被打动了。多么勇敢和纯洁的心灵啊,其心灵像那些大树一样美丽而健康!我深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与其童年教育和自然意识的启蒙有关——这热爱一定是童年就埋藏在心底,正是那些深刻的印象刺激和鼓励着他们,才做出这般不顾一切的举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呢?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阅读试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我们熟悉的古典名句入手,提示我们古典不再,警醒世人反思自身,找出根源,重视教育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从小给孩子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B.作者对留存于阅读中的明山丽水满怀深情,而对语文课堂上意义挖掘和阶级分析深恶痛绝,表现了对人文课程科学性的鞭挞,其言虽烈,其情可嘉。

  C.两则报道

都和“树”有关,由此过渡到“树人”,谈到塑造心灵,行文巧妙自然。

  D.文章追古思今,涉猎中外,叙事、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感染力极强,能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

  2.请说出标题“流逝的古典”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应怎么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末热切呼唤“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综观全文,他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B

  2.答:指已经消逝了的古代美丽的自然风光,人类与自然最亲近和谐的美好岁月。

  3.答:老师向学生传达了一种理念,教他们学会敬畏自然,珍爱生命,这种教育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得他们面对种种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无知与粗鲁时,有种免疫力。(前一要点侧重内容,后一要点侧重作用,大意如此即可)

  4.答:作者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是这样的:他们能够敏锐的感受丰饶的自然信息,具有相当的生命审美意识,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心灵美丽而健康,勇敢而纯洁,有着健全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是整合第五和第九段的内容)

相关文章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

导语:《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 只有一个地球...
名著阅读2013-02-08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

秋风吹不尽的下翻译、赏析

导语:秋风吹不尽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秋风吹不尽的下一句是:总是玉关情。 原句是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意思是: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这句话出...
名著阅读2017-05-04
秋风吹不尽的下翻译、赏析

猜人名的谜语附答案

导语:我们的谜语游戏种类很多,大家都知道哪些关于 人名的谜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猜人名的谜语附答案,欢迎借鉴!  猜人名的谜语附答案1  1、三令五申。(打一《西游记》人名)  【答案】:【...
名著阅读2018-01-06
猜人名的谜语附答案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高考文学常识

第一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
名著阅读2018-07-08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高考文学常识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阅读理解的答案

文阅读(8分) 京兆①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②皆( )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 ),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谓( )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故( )...
名著阅读2018-02-06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阅读理解的答案

《小雅·节南山之什.十月之交》赏析

  《十月之交》是《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八句。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因为不满于当政者皇父诸人在其位不谋其政,...
名著阅读2016-07-07
《小雅·节南山之什.十月之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