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房知人》阅读和答案

《萧房知人》阅读和答案

  《萧房知人》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蒲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 去:离开 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 迁:调任

  C.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表:表彰 D.角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

细:小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①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 ②非一士之略

  C.①唐俭赞太宗建大策非庸臣也 ②此世所以不传也

  D.①盖以信、靖而视哙、俭不,犹熊罴之与狸狌耳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独具慧眼,留住了能助刘邦成就汉业的人才韩信,使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千古佳话。

  B.秦王李世民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房玄龄认为只要留住杜如晦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C.樊哙、唐俭等人虽然劳苦功高,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

  D.大将韩信、宰相杜如晦那样的人才固然重要,但萧何、房玄龄这一类人能够选贤进能,显得更重要。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狌耳。(3分)

  (2)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3分)

  参考答案:

  2.C(上表,上奏) 3.C(均表判断。A①用,表示工具;②助词,表修饰,地。B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C①来,表承接;②连词,表并列)

  4.C(他们不过是熊罴与狸狌而已,不是特殊人才有误,应是以韩信、李靖与樊哙、唐俭相比较,就好像是拿熊罴与山猫相比罢了。)

  5.(1)以韩信、李靖与樊哙、唐俭相比较,就好像是拿熊罴与山猫相比罢了。

   (2)只有将萧何、房玄龄一类人安排到营帐之中,选贤进能,那么珍珠宝玉般珍贵的人才就不请自来了。

相关文章

仕数不遇阅读附答案

仕数不遇阅读附答案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
名著阅读2013-06-05
仕数不遇阅读附答案

阅读题《论美》含答案

阅读《论美》,完成问题。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
名著阅读2011-01-08
阅读题《论美》含答案

七言诗春日偶成的诗意

导语:《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
名著阅读2018-08-07
七言诗春日偶成的诗意

聊斋志异的好词好句赏析

读恼疽臁芳虺啤读恼罚酌豆砗罚侵泄宄∷导移阉闪浯醋鞯奈难远唐∷导K腔蛘呓衣斗饨ㄍ持蔚暮诎担蛘吲昊骺凭僦贫鹊母啵蛘叻纯狗饨ɡ窠痰氖浚哂蟹岣簧羁痰乃枷肽谌荨O旅嫦卤喔...
名著阅读2011-04-01
聊斋志异的好词好句赏析

杜甫诗人的头像简笔画

导语:杜甫,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简笔画,欢迎大家参考! 人物评价 《杜工部诗话...
名著阅读2014-03-05
杜甫诗人的头像简笔画

别样的山茶红的阅读答案

阅读是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找得到技巧的,那么有关别样的山茶红阅读题做完之后,相关的阅读答案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别样的山茶红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别样山茶红  ①虽然被称为“春城”,...
名著阅读2018-03-07
别样的山茶红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