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气味》阅读及答案解析

《秋的气味》阅读及答案解析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秋的气味》阅读及答案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的气味》阅读及答案解析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给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小题1:本文先写物,再写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北平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小题2: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4分)

  小题3: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小题4:“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4分)

  小题5: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北京秋的气味吗?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人 祥和 亲切

  小题2:(4分)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小题3:(4分)公平、亲切、随和、诚朴 (一词各一分)

  小题4:(4分)拟人。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地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

。(修辞1分,“形象生动”1分,描写的内容2分)

  小题5:(4分)言之成理即可。扣住“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展开。语言详细生动有条理。否则酌情扣分。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2—4段主要写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5—7段主要写回教馆子里的矮而胖的老五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卖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画面,还是写回教馆子里的矮而胖的老五待人公平和亲切的情形、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选文第六段: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都表现北平秋天祥和、亲切的特点。

  小题2:试题分析:文章第二段开头说“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这“气味”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选文第四段中说“安儿胡同口儿上”的“ 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选文结尾 说“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这句话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材料是要服务文章中心的,本文的文题是《秋的气味》,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小题3:试题分析:从选文第六段“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和第七段“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这两处的语言叙述可以看出老五公平、亲切、随和、诚朴的优秀的品质。

  小题4:试题分析:从 “红着半个脸”和“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两处可以明显地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我们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如“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

  小题5:试题分析:做题时首先表态:不是;然后再根据选文内容分析理由。从选文内容可以分析出:文题《秋的气味》中的“气味”不仅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不仅是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更指老五的公平、亲切所带来的和谐的氛围之味。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不仅“老五”待人公平、亲切、随和、诚朴;北京市民之间也是和平共处:“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 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相关文章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短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回答后面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原文: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
名著阅读2014-03-01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阅读答案

谜底是螃蟹的谜语及答案

在家庭中,家长往往喜欢用猜谜的方式作为早期教育的手段之一。这首先是因为谜语的娱乐作用,谜语能够以健康活泼、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形式,使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艺术享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谜底是螃...
名著阅读2018-06-05
谜底是螃蟹的谜语及答案

赵畅《眼界与读书》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短文《眼界与读书》,回答后面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原文: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名著阅读2011-09-02
赵畅《眼界与读书》阅读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粉笔歌

粉笔是老师传递知识的一个工具,粉笔虽不起眼,但功劳却特别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粉笔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歌唱教室明丽的阳光,  何曾忘记你粉光,  你洁白、无私,天天都在牺牲...
名著阅读2018-03-03
小学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粉笔歌

《黄河一掬》阅读答案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黄河一掬》阅读答案 ,欢迎阅读。 黄河一掬 (台湾)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
名著阅读2015-08-08
《黄河一掬》阅读答案

《匆匆》阅读题及答案

习题就是一门课程或者一部教材为学生或读者提供的,可供练习和实践的、具有已知答案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匆匆》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匆匆》阅读题  燕子____了,有再来的时候...
名著阅读2011-07-03
《匆匆》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