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精彩6篇)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 篇一
《看不见的城市》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位旅行家与一位大汗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一系列无法在现实中存在的城市,以探讨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的几个城市印象深刻,特别是“欧洲镜像城”、“细线城”和“隐秘城市”。
“欧洲镜像城”是一个由欧洲各个城市的片段组成的城市。每个片段都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但当它们合在一起时,却形成了一座全新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存在让我想到了欧洲大陆上的多样性和共通性。欧洲各个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但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正如“欧洲镜像城”中的城市片段一样,每个国家都是独特的存在,但当它们联系在一起时,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整体。
“细线城”是一个由无数细线组成的城市,这些细线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座无法辨别的城市。这个城市让我想到了现代城市的复杂性和混乱性。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正如“细线城”中的细线一样,我们在城市中迷失了自己,无法辨别方向和目标。这个城市提醒我要反思自己在现代城市中的生活方式,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保持内心的平静。
“隐秘城市”是一个无法被发现的城市,它存在于人们心中,只有在梦中才能被看见。这个城市让我想到了人与城市之间的情感联系。城市不仅仅是一座由建筑物和道路构成的地方,它还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每个人在城市中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回忆,这些故事和回忆构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正如“隐秘城市”一样,城市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只有在与城市建立情感联系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存在。
通过阅读《看不见的城市》,我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空间,它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而这些城市又构成了一个更大的整体。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通过更多的阅读和探索,能够对城市有更全面的认识,并找到我在城市中的定位。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 篇二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部令人思考的小说,通过描述一系列无法在现实中存在的城市,探讨了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其中的几个城市深深吸引,特别是“连续性城市”、“变幻城市”和“死亡城市”。
“连续性城市”是一个由无数相连的街道和广场组成的城市,没有方向感和区域感。这个城市让我想到了现代城市中的迷失感和无所适从的困惑。在现代社会中,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常常感到迷失和无所适从。正如“连续性城市”一样,我们在城市中徘徊,无法找到方向和目标。这个城市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提醒我要寻找自己的定位,并保持内心的平静。
“变幻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城市,没有固定的形态和结构。这个城市让我想到了城市的动态性和多样性。在现代社会中,城市的变化非常迅速,新的建筑和设施不断涌现。正如“变幻城市”一样,城市的形态和结构在不断变化,给人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这个城市让我意识到城市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生命体。
“死亡城市”是一个没有人类居住的城市,只有死者和他们的回忆。这个城市让我想到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由建筑物和道路构成的地方,它还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正如“死亡城市”一样,城市中的居民可能会消失,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将永远存在。
通过阅读《看不见的城市》,我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空间,它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意义,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通过更多的阅读和探索,能够对城市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找到自己在城市中的定位。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 篇三
所谓“看不见”,想看见而未能看见的缘故,所以有此说。 说起来城市最有利于“看见”,明亮的灯光使城市即使在夜晚也如同白昼,天空也被照亮了,明亮的夜空令鸟儿迷路、群星隐没。为了看见,城市里的人们想出了各种手段,结果人们看见了很多景象,却不能真正地看见城市。 城市像个神秘的庞然人物, 人们生活在其中,她的真相却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 在强烈的灯光和各类光学镜头之下,城市的街头巷尾一览无余,那又为何看不见呢?卡尔维诺想看见的是什么?人类存在的确立离不开对外界的观察,世界是随着人类的视线一起醒来的。当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城市的时候,他会感到不安。 要解除这种焦虑,光靠肉眼的视力还不够,人们必须看到事物安住于自身之中,看清风中抖动的小草,惊讶于一朵花的开放,看到城市如同设计精良的机器和谐地运转,这时,人才能安心,他从这些和谐的事物看到了自己的存在。但城市从来就不是在从容与和平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这个在滚动碰撞中成长起来的庞然大物在人们意料之外,成为一个巨大的迷宫。人们要想在喧嚣的城市中看清城市,获得存在,谈何容易?卡尔维诺清晰地看到了城市的虚幻性,但他对叙述的作用充满信心。
为了说明现代城市的虚幻与希望,卡尔维诺从各个侧面反映现代城市的特点,将对现代城市的持续观察用马可波罗的讲述串联起来,在故事中让马可波罗向忽必烈讲述自己游历世界时的沿途所见。在叙述者和倾听者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山作者对于叙述所寄予的希望。 在讲述中拥有帝国―――马可波罗的故事
在拥有帝国之后忽必烈陷入了对帝国的遗忘和迷失,帝国变成了“无止境又无形象的废墟”, 他现在想做的并不是占有她,他已经厌倦了战争,现在他要做的只是听马可波罗的讲述,以便能看清他的帝国。 忽必烈有一个企图:通过叙述重新获得帝国。 因此,他请马可波罗讲述他走过的城市。这么一来,他发现,要拥有一座城市是多么困难:没有一座城市是真正存在的,人们生活在其中,却无法拥有真实的存在。其实就连看清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千变万化的城市令人难以看清真相,记忆和遗忘互相混杂,人们看到的不过是城市的影子。现代生活已使城市成为一个巨大的迷宫,这个巨大的迷宫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迷失于其中而又难以自觉。
怎样才能从中走出,获得真正的存在?卡尔维诺发现了叙述的功能:通过马可波罗的叙述,可汗的记忆恢复,帝国的版图重新建立起来,记忆的建立在叙述中完成。 (其实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叙述是他终生的使命,他通过写作完成对现实的把握,这比物质性的把握更加真实。 )
眼见的实物并非存在,人们的叙述可以接近真实。 对现代作家来说,叙述是确立存在的支点,惟有貌似虚幻的叙述才能对抗虚幻的世界。在这部依靠灵感断续写成的作品中卡尔维诺采用不同的主题来反映现代城市。 语言的蛛网色彩斑斓,卡尔维诺就是那个神异的织工,读者且不可被美丽的色彩迷了眼睛。
城市与天空
天空向我们昭示着更大的存在。世界的秩序都要由他决定。各种宗教都把最美好的意义赋予天空。仰望天空以察天象的习惯自古就有。人们习惯于通过天象来决定世间的秩序和生活,并用天象来解释个人的命运。人们用大堂盛放高尚的美德与情感,用地狱放置卑劣丑恶的事物;按照星星给予的启示设计蓝图建造城市,让城市布满脚手架。天空的明亮和确定却常遭到世间生活现实的质疑:卡尔维诺经常在低头的时候发现现实生活的一再发展遮蔽了天空,世界的混乱由此开始。
城市与眼睛
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殊不知眼睛在大多数时间只能看到表象。对于同一座城市,每个人所看的都不同,那么人们如何接近城市的真相? 随着观察者的观察角度和时间的变化,人们所看到的东西也会不同。初入城市的人因为陌生感会发现城市的许多惊人之处,时间久了却只能注意到脚下的道路。久视若盲,熟视无睹,琐碎的城市生活粉碎了人们的整体美感。(城市与眼睛之四)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也是毫无希望的,眼睛用看见遮挡了存在。
城市与名字
在接触到实质之前,我们首先遇到名字。 名字是对事物轻柔而又深情地呼唤,名字改变了事物此生的命运,事物聚拢在名字之下,向心生长,或者准备在适当的时机远离。 多少事物在名字之下运行!“传说中的城市很大部分是其实际存在需要的,而实际存在的城市却比传说的实际要少。 ”(城市与名字一)。 传说反映了人们的理想,而现实总是跟理想有着不小的距离。 “当地居民始终相信他们居住的是一座建立在自己名字之上的阿格劳拉城,而不能发现那座生长在自己土地上的阿格劳拉城”。 名字在现实世界中为自己安排了命运,自此之后事物便在名字决定的命运与实际的存在之间摇摆。 “生长在自己土地之上的阿格劳拉城” 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她并没有向当地居民显露自己的身影,当他们具备内在视力的时候,他们便能发现那座实际存在的城市。“我”发现那座实存之城无法用语言表述,那是因为现在的人已经失去了观察的能力,在表述方面更是显得无能为力,尽管语言在不可阻挡地发展,物质的波涛滚滚,人们应接不暇,他们还有精神上的视力吗?作者发现城市正在远离名字,在变化中猛烈撞击着自己的身体。有着辉煌历史的城市在破坏中获得新生,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是常给篡位者而不是创造者的感觉。从实质来上说,建设者就是篡位者。 尽管很多人参与了严密的筹划,他们并不能控制城市的发展,城市成为一个无法控制的怪物。 所有那些被大张旗鼓宣传的文化传统都在远离或歪曲着这座城市,良好的意愿最终成了阴谋,引起的是宣传者都不能控制的后果。城市自身的发展类似肉身的成长与衰败的过程,五蕴炽盛,不可阻挡,新生在毁灭中完成。名字就像一个敏感脆弱的容器,摇摇晃晃,容纳着那些粗糙坚硬变动不居的实体。 它用心良苦却枉受其名。
城市与标志
在远古时代人们依赖自然而生存,或是住在树上或是住在洞中,树木的枝杈能否支撑人的身体, 形状是否适宜做巢,洞穴在冬天是否温暖, 能否抵挡野兽的侵袭,这些都要看具体的情况。 更不要说天气对人的影响, 一场大雨会使人躲进洞穴,而狂风会让人们紧紧抓住树枝。 后来人们建房而居, 房屋依据自然的地形建造。 在山区依山势而建,近江河则临水而居,此时的建筑与大地相通,人生活在大地之间,为大地之子,人们对居住区域的辨认依自然标志进行。在人类的力量还没有掩盖自然的力量之前,空间的感觉多半跟自然地貌有关 (这一点可以从传统的地名得到验证,现代的地名则多是人为的想象了。 )。 后来人类依靠自身力量营造小世界, 人工的建造超过了自然的影响,人与天地相隔,与自然分离,人就渐渐迷失在自己建造的迷宫之中。现代城市的复杂性使它不得不采用各种标志来标注街 道与房屋,以便使人们不在其中迷路。 每一幢建筑也在密布的招牌中努力显示出自我来。 这正是标志的城市。 城市非自然的特点使她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各种标志来建构自己的庞大体系,供人们在其中劳作生活。 但这种标志仅示区别,并不反映事物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强调功能的特点使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的关注,忽略了跟天地之间的关系,迷失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卡尔维诺意识到迷失的危险性,因此他对此进行了反省:一、城市通过重复夸张标志来确立自己的形象,肯定城市确实存在。 二、标志形成了一种语言,“但并不是你们自以为了解的语言,但没有一种语言是绝对不骗人的,”(城市与标志之四)因此,必须“从引导人追寻事物直至此地的形象中解脱出来”,由形得实;对标志保持一种警醒,在形象之上读出秘密,由此真正理解事物存在的秘密。 在最后一节,卡尔维诺提出了富有革命意义的见解,他 看到了事物在其形象上的多面性,事物是立体的多维的, 世界的荣衰系于一点,现实中的形像只是事物的关系和命运,而不代表他的真实。事物自身在其形象之外或在其形象之内,而不在于形象本身。 卡尔维诺的叙述闪烁着辨证的光芒:人们按照自己意愿建立的城市,并不代表城市自身的发展方向, 繁荣并不是城市自身的理想,代谢的废物和垃圾却是城市最朴素可亲的一面。人们只有看到了城市的全部面貌,愉快地接受它们,对于城市的认识才 会是客观的。
城市与记忆
对于急剧变化的城市,记忆是把握它的一个重要途径。 然而在卡尔维诺看来,记忆对于城市也是无力的。 一方面,城市的过去在各处留下印记需要解读,(城市与记忆之四)另一方面,所有关于城市过去的记录记住的是一座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旧城,正像名字与实际存在的城市之间的分离,记忆与现在的城市无关。 (城市与记忆之五)“一切记忆都是遗忘"。 (耿 占春《观察者的幻想》)。
连绵的城市
在《连绵的.城市》中作者写出了现代城市连续不断、无限扩张的特点,城市规模超出了人类的感受能力之外,不要说来自外乡的人,就是那些生活在本地的居民也难以说清这座城市的边界,他们只能说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城市空间大得似乎成了虚空本身。这种人为的巨大迷宫甚至骗过了羊群,如果不是长在空地的草提醒了它们,羊群也会迷失方向(连绵的城市之四)。 羊群的出现对我们是一个极好的提醒,离开自然的生活方式就连羊也会迷失方向,恢复自知的方法就是回到自然的生活方式之中。
城市与死者
角色在变化,命运在重复,剧情却没有变化,这就是人类的生活情景。 人类的关系就像命中注定的因缘,即使生命结束了,这些因缘留下的影响还在。 在生者身上人们看到了死者的影子。这表明世上的人像戏中的角色是可以分类的,至于这些角色让人伤心, 那纯粹是因为剧情的动人,与具体的演员无关。为了安心地死去,人们希望在死后能实现生前的愿望。为了让每个人安然地死去,建立一个合理的死后的世界是非常可取的。现实生活折射着死者的愿望,而未来之城表明了人们的理想。
隐蔽的城市
在迷宫般的城市中隐藏着一座城市,对于不幸的城市来说, 她是快乐之城;对于不公正的城市来说,她是公正之城。 她隐藏在城市的缝隙中,她就在你的下一个步子里,“要到达她不能太当回事,要在不经意中完成:?只要人仅仅为快乐而做什么事情, 而他的快乐能够变成他人的快乐。 ?”在这瞬息万变的城市里,因为城市扩张而消失的动物们也隐藏在地下,随时准备复苏。 卡尔维诺对城市充满希望,相信迷宫之城依然可以被突破,人们可以冲出
重围,获得幸福和希望。 但是这一切要在不经意中完成。马可波罗告诉可汗从一些奇妙的入口和瞬间可以抵达乐土。卡尔维诺确信乐土的存在,抵达乐土的道路却要每个人来找寻,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现实使人们辗转于永无止境的生活中,我们生活在黑暗沉重的地狱而不是天堂。 地狱是我们一起集结形成的。 卡尔维诺提出了两种避免痛苦的法子,“第一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很容易。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习辨别他们,使他们继续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前一种是沉沦和迷失,在物质的狂欢中一再下沉;后者要保持警醒学会捕捉机会。
事物具有无限繁殖的能力,为此人们必须抛弃对于有形之物的执着而不被物质的尘埃淹没,对事物警醒即不沉迷于事物之中,不被自己的欲望遮盖,也不被符号的尘土遮蔽。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符号与手艺始终是他的支点,他以此建立起跟世界的平衡关系。 所谓乐土,并非远离尘世的净土, 乃是人对于存在的把握,人跟世界建立起和谐关系,清晰地听到世界的声音,看见世界的景象,将自己自由地表达。忽必烈对于叙述的期待表明了卡尔维诺的艺术追求,在创作上,他对叙述形式寄予了期望,也获得了成功。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 篇四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随笔:七月,一座城市的早晨
黄昏的御花园,暮年的蒙古大帝忽必烈凝神倾听来自威尼斯的青年旅者马可
。波罗讲述他旅途中的城市,那些记忆的城市、欲望的城市、符号的城市、轻盈的城市、连绵的城市、所有疆图上亦真亦幻的城市……而我,则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清晨,跟随一辆bus,追寻一座城市的蛛丝马迹。
太阳从环绕着乡村田地的连绵群山中升起。
我站在七月温热的空气中,任细雨落在衣上。
站在村前的站口,等一辆橘黄色的bus,那是一只在城市和乡村的迷宫中不断往返的蚂蚁。
它是现代城市的一道印迹,犹如地面下错综复杂的管道能让人想起城市的模样。
巨蚁不断穿行在固定的空间和形式里,甚至连时间、人群、沿途的风景都少有变化。
早晨,它带着城市周边的欲望涌向城市的心脏。黄昏时分,它带着一车的倦意走向夜色中的河畔。
我等待的是一只装满记忆和符号的蚂蚁。
四个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越来越近,车身在北边的道路上出现。车顶上代表固定的空间、形式、和路线的三位数字隐隐闪现,借着七月的光芒,映入了我的眼睛。
它停了下来,按照重复了成前上万次的方式,停在了站口。我也用同样重复着一种固定的形式,将两枚闪着银光的硬币喂入了巨蚁的口中。它将提供我大量关于城市的线索。
二分之一的道路远离城市的喧嚣,行进在乡村独有的宁静中。白鹭在田地上空飞行,农夫在地上耕耘,在一座桥旁,你可以看见渔夫在寻找鱼的踪迹。
二分之一的道路无限接近于城市,两旁是过往车辆发出的鸣笛声。时而拥挤、时而宽敞的空间里,节奏被无限放快。窗外一张张陌生的面容犹如转瞬而逝的花瓣。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中巨蚁已经吞噬掉了四分之三的道路。它的肚子里装满了一张张陌生却因无数次的重逢而渐显熟悉的面容。青年人被电子世界俘虏,耳机是残酷的枷锁。老人是站在遥远的雾中眺望新世界的迷惘者,旧的世界正渐渐褪色,新建立的电子世界又使其无所适从。中年人是工作的囚徒,负责输送城市的血液。婴儿是未来世界的囚徒,此刻享受着片刻的无忧,却终要戴上尘世的枷锁,为城市奔走效命。
道路两旁的店铺是一个个转瞬而逝的符号,因为在店铺上标着它们的名字。犹如人名象征一个人,不论他已死亡还是活着。
一个个行走在城市道路上的人都是城市的符号,城市通过他们的双眼展露光彩,通过他们的口诉说它的光怪陆离,通过他们的手刻录城市的光阴。见证它的成长、壮大、衰老、死亡、复活、再度壮大,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没有关系,连环的生命会将一代代全新的个体塞入城市的空白处。因此一座城市可以有上千年乃至万年的历史。
驶过高架桥,城市的心脏片刻间出现了我的眼前。高大的建筑和巨型烟囱是城市的骨骼和血管,工厂里轰鸣的机器是它的手臂,学校、书店、独立的个体是它的大脑。无数个体给予了它生命,它则创造了无数个体的命运。
一辆洒水车行进在道路上,水从车身喷向两侧。一个行人毫无知觉地走在洒水车前,待它快要接近时,才慌忙奔跑起来,不时望一眼身后。我坐在车中,看着窗外的一切。
巨蚁不久就会奔向巢穴,而我将开始新的一天。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 篇五
这个城市压抑了很久,阴霾统治着这片天空,厚重的爆米花机玻璃后传过一声鸟鸣,却映不出飞鸟的影子。水泥森林作为这个城市的基调,用吱唔的呻吟敷衍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疑问。
爆米花机里,我看见他用一种很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与其它等待的人有所不同,从里面掠过一丝惊恐。他盯着“没有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这句广告语看了良久,付了钱,拿着这个装有我的袋子,匆匆跑了。穿梭在水泥森林间,他跑得很快,影子被拖得很长。“咚咚”的脚步声听的出他在追赶些什么,同时也有什么在追赶着他。
这座城市真的很压抑。
他冲进了他的房间,里面闷热异常,就像一个爆米花机,而其中的他,就是一颗原生的玉米。他一定会炸开成为一种形状。但这个形状是人家替他设计好的。他追寻良久,钻入人家替他设计好的套子里。他是一粒原生的玉米,一粒可怜的玉米。
他埋头处理那些作业。昏暗的灯光下,看得到他额头渗出的汗水。停笔,拿起我们中的一颗,享受舌尖滑过的一丝甜味。随即又低头写起东西,然后再拿。重复着这个动作,流水线一般,机器人一般。他的眉头是紧锁的。一粒可怜的玉米。
厚重的玻璃后传过一阵鸟鸣,却映不出飞鸟的影子。
他用他那双空洞的眼睛,像两个深深的黄鳝洞,但里面好像确实有一点点的光。他一直盯着我,后来才发现他睡着了。
又是急匆匆的脚步声,开门声,翻书声。当他的笔划到“快乐”时,停住了。
“什么牌子的破进口水笔!?”
他索性不做了,盯着我看。他伸手,抓住一颗放入嘴巴,再伸手,抓住。动作快了很多,但仍是如此机械。他拿住了我,盯着我看。我看见他用一种很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与昨天所看见的不同,里面掠过一丝无奈。他举起手,将我扔出窗外。
飞翔中,看清这个水泥的世界,蜘蛛网状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
又一个背着大书包的他,用同样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从里面掠过一丝慌张。他便匆匆过马路了。
厚重的云朵后传过一阵鸟鸣,却映不出飞鸟的影子。
确实,这个城市压抑了很久。
……
看不见的城市读书笔记 篇六
这是一本受很多人青睐的作品,因为我曾在各种不同的段落中瞥见过这本书的名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本书一座城》纪录片里,在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城市,这本书被创作者一再提及,伴随着诗意的解说词和唯美浪漫的镜头。“这是一本浪漫的书吧?”我在心里思忖着,“有机会,买来读一读”。
直到今天,打开它,初读它,我发现,它的唯美与浪漫超出了我的想象。
“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在黄昏时分袭来,带着雨后大象的气味,以及火盆里渐冷的檀香木灰烬的味道”,为什么是雨后大象的气味?我们通常的意向不都是雨后青草的气味吗?毕竟这样的味道才是熟悉的、司空见惯的。渐冷的檀香木灰烬的味道是什么样子的?我未曾闻过,我只知道普通木柴燃尽后的味道,有淡淡的柴火香。
“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依稀看到那幸免于白蚁蛀蚀的精雕细刻的窗格”,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铺面而来的沧桑气息将人包围。
而所有这些,不过是文章开头的楔子。短短数语,我就觉得我被一种强大的气场包围,而我上一次出现这样的阅读体验,大概是早年读张爱玲的作品。于是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被如此多的人钟情。
在书的开篇,本书的作者,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就告诉他的读者,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也正是因此,作者给这本书起名为“看不见的城市”。作者的另一个浪漫之处在于,他给所有的城市都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作者还说道“每个章节都应提供机会,让我们对某个城市或泛指意义上的城市进行反思”。
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去读这些看不见的城市的。在作者简短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中,我的脑海出浮现出了我所有亲历过的城市(或乡村)。在那个叫做扎伊拉的城市里,作者这样描述“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着膨胀着。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沉醉在作者所描绘的意向里,我不禁回想起当年参观徽派建筑时的场景,想起了那些废弃不用的灶台,方正的天井,亦或是墙角里散落的瓦片,这些不就是城市的手纹吗?
在另一座叫做达阿纳斯塔西亚的城市里,作者如此写道“某天清晨,当你醒来,所有的欲望会一起萌发,把你包围。这座城市对于你好像是全部,没有任何欲望会失落,而你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婺源的一个村落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展开。那是一个极其安静的小村庄,伴随着夜晚潺潺的流水和白天旅途的劳累,我睡了一个极其香甜而又无梦的夜晚,这对于常常失眠的我实在是罕见。第二天清晨,被鸟鸣声唤醒,然后一个人在雾气氤氲的村庄里闲庭散步,黑白相间的建筑加上金黄色油菜花的映衬,让我觉得那是一个梦,是我昨晚上没来的及做的清幽的梦。在这里,没有欲望,没有失落,人就是这里的一部分,而且是沧海一粟般渺小的一部分,却让人怡然自得。
我合上书,不想这么快就把这份精彩读完。然而记忆却关不住了,它们呼啸着向我涌来。大连海畔的凛冽海风,某个不知名的街角上礼貌给我让路的司机师傅,还有索性开车把我们送到目的地的年轻夫妻,那个叫做猫的天空之城的小店和里面满墙的明信片,丽江古镇一家叫做那里的青年旅舍,有抬头就能望到的雪山风景和憨厚正直、亲自背着箩筐去买菜的店主,古镇里有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抄手,就在一个非常不显眼的位置,而我差点因为店家当晚停电就放弃了它,直到我们在微弱的烛光中吃饭到一半,还有大理的街头,那里的夜市上有好玩的手工艺品,尽管我最后一个都没买,而只是喝了路边的一杯酒,味道称不上多好,却可以听到旁边女歌手动人的演唱。。。。。。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当然没读过万卷书,更没有行过万里路,却有这么一本叫做看不见的城市的书,它不过寥寥数语,就把我走过的这些路串联起来,或者说这些文字像是一个开关,打开了我脑海中的那些片段,路上的风景和记忆就像是幻灯片般,一张张在我脑海中闪回。
记得
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是,我们从小背诵古诗词到底有什么用?有一个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意就是当你看到夏日的荷花时,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就体会了作者写这句诗时的心情。当你和心爱的姑娘幽会是,你可以理解“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份悸动。这些从小而来的熏陶让你不至于在面对所有的美好时,除了一句“好美啊”再也想不出任何多余的表达。
旅游和读书的意义,大抵也是如此。也许在当下,你无法感知到更多,却在某一个瞬间,内心被点亮,然后你觉得内心像初融的春水,可以波澜不惊,也可以阵阵涟漪。
点亮我的这本书,是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总有一本书,会这样点亮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