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简介、评价【最新3篇】
中国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简介、评价 篇一
《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由司马迁撰写而成。全书共分为十二卷,记载了从上古到西汉初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呈现,即通过记载历史事件和传记人物的方式来展现历史。全书以五行为纲,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个部分。其中,本纪主要记载了历代君王的事迹和治绩,表则是列举了各个朝代的官员及其职位,书则是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化传承,世家则是详细记载了各个世家的历史,列传则是记载了一些重要人物的传记。通过这种编排方式,司马迁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史记》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历史的详实记载,更在于它对历史的思考和评价。司马迁在书中不仅描述了历史事件,还提出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价。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传记,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并对他们的功过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具有历史的客观性,更展现了司马迁对人物品德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同时,司马迁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史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限制,无法完全客观地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其次,由于《史记》的篇幅较长,内容较多,读者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和理解。最后,由于《史记》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撰写的,其中的一些观点和评价可能不适用于后世的历史研究。
总的来说,《史记》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史书。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对历史进行了思考和评价。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的地位。通过阅读《史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和思考。
中国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简介、评价 篇三
中国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简介、评价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的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作品简介: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作品成就: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后人评价《史记》: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西晋华峤也说:&ldq
uo;迁文直而事核张辅说“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可见郑樵对《史记》评价之高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是继唐代刘知几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他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他认为《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梁启超对《史记》评价颇高,认为《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是一部博谨严著作。他认为: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因此他主张对于《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