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去倾听句子解析(优质3篇)
用心灵去倾听句子解析 篇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句子。有些句子是朋友对我们的问候,有些句子是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有些句子是家人对我们的关怀。然而,我们是否真正用心灵去倾听这些句子的含义呢?
倾听是一种需要用心灵去感知的行为。当我们倾听时,我们不仅仅是听到了句子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句子背后的真正含义。有时候,句子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是表面上的意思,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情感和心思。只有通过用心灵去感受、理解这些情感和心思,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倾听句子时,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偏见和主观意识,去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我们不能只是听到句子的字面意思,而是要尝试体会对方说话的背景和心情。例如,当朋友对我们说“你看起来有点累”,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理解为自己看起来疲惫,而是要想一想自己最近的状态和朋友对我们的关心。也许,朋友对我们说这句话是因为他们担心我们工作过度,或者是因为他们想要提醒我们注意身体健康。
除了理解句子的含义,用心灵去倾听还意味着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当我们倾听别人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中断对方的发言,不要打断他们的思路。我们可以通过眼神交流、微笑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关注和理解。这样,对方才会感到被重视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最后,用心灵去倾听也需要我们学会沉默。有时候,当我们沉默时,我们反而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能表达我们的理解和关注。当我们用心灵去倾听时,我们会发现沉默比话语更有力量。
总之,用心灵去倾听句子的含义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只有通过用心灵去感受、理解句子背后的情感和心思,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我们还需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学会沉默。通过这样的倾听方式,我们能够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用心灵去倾听句子解析 篇二
倾听是一种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需要用心灵去感知的行为。当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句子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建立更深刻的关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句子。有些句子是他人对我们的问候和祝福,有些句子是他人对我们的批评和建议,有些句子是他人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然而,我们是否真正用心灵去倾听这些句子的含义呢?
倾听是一种需要用心灵去感知的行为。当我们倾听时,我们不仅仅是听到了句子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句子背后的真正含义。有时候,句子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是表面上的意思,而是隐藏在其中的情感和心思。只有通过用心灵去感受、理解这些情感和心思,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
倾听是一种尊重和关注对方的方式。当我们用心灵去倾听时,我们能够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关注,使对方感到被理解和被重视。我们可以通过眼神交流、微笑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关注和理解。这样,对方才会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倾听也需要我们学会沉默。有时候,当我们沉默时,我们反而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能表达我们的理解和关注。当我们用心灵去倾听时,我们会发现沉默比话语更有力量。
倾听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当我们用心灵去倾听他人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建立更深刻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
总之,用心灵去倾听句子的含义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只有通过用心灵去感受、理解句子背后的情感和心思,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我们还需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学会沉默。通过这样的倾听方式,我们能够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用心灵去倾听句子解析 篇三
1. 同桌轮流接读故事,若有读错的地方请真诚地指正。读后完成填空:《心灵的倾听》是一篇____文,是按照____写的,先写____,再写____,接着写____,最后写____。课文的主人公是____和____,课文主要写的是____。
2. 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3. 教材分析
4.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5. 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6.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
7. 质疑导入
8.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9. 指名读课文。
10. 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11. 教学目标
12. 交流最受感动的句子(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预设:
13. 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14. 正确、流
15.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16. 那么苏珊是怎样看待她和我之间的交往的?(指名说)
17. 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18. 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19. 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采用范读、品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达到情感的升华)
20. 质疑解题: ⒈揭题:用心灵去倾听
21. 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22. 谈话揭题
23. 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24. 学生合作、探究、互助学习
25. 课前预习准备情况。放星期之前就布置预习,长达五天之久。学生对课文有充分的了解,对课文内容也还熟悉。教师准备充分,教案定成较好在本堂课的教学思路。
26.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7. 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28. 教材解读
29.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此时,苏珊已经感动了我们所有人。但故事的结局不免让人有些伤感,“我”最终是没有见到这第二个母亲,让我们圆作者一个团圆梦吧。
30.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1.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32. 初读感知
33. 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34. 总结深化。
35. 交流练笔。
36. 揭题解题
37. 初读课文,确立探究的问题:
38. 总结
39.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40.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41. 初读课文:
42. 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43. 分版块汇报学习成果
44.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45. 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指名说)齐读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46. 总结深化
47. 布置作业
48. 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49. 学生轻声反复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50. 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51. 师: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总结学生答案:苏珊和作者汤米。)
52. 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53. 学生轻声反复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培养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总结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54.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55. 质疑解题
56.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7. 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58. 那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生活中你有过倾听的经历吗? (“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59. 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60. 导入新课
61. 分版块汇报学习成果 我会读,我会品
62.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63. 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64. 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65. 指导学法
66. 研读感悟
67. 默读课文,找到另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现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8.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69. 因为苏珊在电话线那头用心倾听,给我带来的帮助和安慰,使我变得快乐和幸福。那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70.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71. 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72. 默读课文,找到另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现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73. 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74. 在《爱的奉献》这首歌中结束这堂课,让真情环绕我们身旁。教师在歌曲中总结这堂课并布置课下作业: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请同学们做一个会倾听的人吧。课下同学们再搜集一些真情故事,丰富我们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开一场真情故事会。
75. 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76. 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77. 认真研读课前自学要求,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78. 总结 拓展
79. 初读课文,确立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