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典语录解释(最新3篇)
孟子经典语录解释 篇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经典语录是他思想的总结和表达,也是他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孟子的经典语录,深入探讨其含义和意义。
孟子曾经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这句经典语录表明了孟子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具有善良的本性。这与柏拉图的学说相似,他们都认为人性是善良的。然而,孟子进一步解释说,人的善良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展和实现。这意味着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善良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人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善良本性。
另一句经典语录是:“故君子者,吾未能使其学也, 为之使之心。”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培养自己的心灵和品德。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只有通过心灵的修养,人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此外,孟子还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经典语录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孟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人们应该尊重和遵守礼仪,不仅仅是出于形式,更是出于内心的尊重和敬意。只有通过遵守礼仪,人们才能保持社会秩序和和谐。
在孟子的经典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教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善良品质和内在修养的关键。他还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通过理解和应用孟子的经典语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孟子经典语录解释 篇二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经典语录是他的思想的总结和表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孟子的经典语录,从中找到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孟子曾经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这句经典语录表明了孟子对人性的看法。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人们常常看到坏事和恶行,但孟子认为每个人都还是具有善良的本性的。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在对待他人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即使一个人犯下了错误或者做出了恶行,我们也应该相信他们依然具有改过自新的能力。
另一句经典语录是:“故君子者,吾未能使其学也, 为之使之心。”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孟子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道德和责任感的公民。
此外,孟子还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经典语录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礼仪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礼仪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通过遵守礼仪,我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理解和应用孟子的经典语录,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许多有意义的启示。人性的善良本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改过自新的能力。教育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礼仪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和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通过运用孟子的经典语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在现代社会中实践和应用。
孟子经典语录解释 篇三
经典语录有哪些?经典语录有哪些
世界曾经颠倒黑白,如今回归绚丽色彩。世界曾经失去声响,如今有你们陪我唱歌。夜里黑暗覆盖着左手,左手覆盖着右手。曾经牵手的手指,夜里独自合十。风吹沙吹成沙漠,你等我,等成十年漫长的打坐。你是天下的传奇,你是世界的独一。你让我花掉一整幅青春,用来寻你。五、四、三、二、一、他和她的迷藏。开始
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
毕淑敏经典语录-求毕淑敏经典语录进入毕淑敏经典语录-求毕淑敏经典?
??——毕淑敏,《爱怕什么》
6、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7、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我所喜欢的女子》
8、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四条孟子的经典语录,要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孟子经典语录
原发布者:郭迎春
不要轻易取笑他人
1.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
福祸无门,惟有自召
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人和的重要性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言教不如身教
4.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错误的扭曲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
5.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译文】交友时,是因为友的品德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要存在任何倚仗的观念。
规矩的重要性
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百姓的重要性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8.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译文】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19.【译没有同情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礼让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的也不能算是人。同情心是仁德开端
其实后面还有“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语录三篇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薪〕柴火。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与于不仁之甚者也〕和很不仁的人相同了。与,同。,亦终必亡〔亦终必亡〕也终究会消失(指已经积下的一点仁德)。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五谷〔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五种谷物。者,种〔种(zhòng)〕播种的,这里指庄稼。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荑稗(tí bài)〕两种类似庄稼的野草,子食也可以吃。荑,即“”。。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孳孳〕勤勉的样子。为善者,舜之徒〔舜之徒〕舜一类的人。舜,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重华,是儒家推崇的明君。徒,类。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跖〕春秋战国之间民众起义领袖,被诬称为“盗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无他〕没有别的。,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
孟子继孔子之后,极力“推销”儒家的仁爱思想,劝勉人们弃恶从善。看他在这三段话中,多会打比方,多么能言善辩!古今社会,世殊时异,但人心善恶的道理还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利己”与“利他”怎样调和,仍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所面对的问题。
孟子和孔子一样,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带着学生周游各国,宣传他的社会理想。他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极力劝勉君主实行“仁政”,认为“仁者无敌”。为了
使人心向善,他特别重视“利”和“义”的分辨,认为人们在这两者之间作出怎样的抉择,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读他的语录,我们会明显感到他的执着、自信和锐不可当的气势,令人折服。孟子语录三篇①选自《孟子》。《孟子》语录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有人伦以及建立在人伦之上的道德原则。这与亚里斯多德主张的“人是政治动物”是相同的。如此,国君若没有圣君必备的道德条件,人民在道德上就有革命的权利。
孟子还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王道。还有一种治道叫霸道。王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征服天下之心;霸道是通过暴力和强迫。王道作用在于德,霸道作用在于力。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公孙丑上》
有一位弟子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位弟子又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回答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浩然之气的主要内容是不动心,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也。(《滕文公下》)
这就是不动心,但是不动心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强制其心使它不动。别一种是心自然而然地不动。这种不动心才是真正的不动心。有了这种境界的人,才能是至大至刚,无所畏惧,而独立于天地之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