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语录经典语录【优选3篇】
曾国藩语录经典语录 篇一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才智和忠诚赢得了道光皇帝的赏识,成为了清朝的重要官员。他的一生坎坷而辛苦,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以及他的治国理念却让人们至今仍然铭记。
曾国藩的语录中蕴含着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理解。他的经典语录不仅仅是对于自己的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其中一句经典语录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表达了曾国藩对于做人做事的态度。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以善良和宽厚的心态对待他人,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是争夺和竞争。这种善良和宽厚的心态才能够带来真正的和谐和幸福。
曾国藩还说过:“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知足和满足,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曾国藩的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学会满足于现有的条件和拥有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曾国藩还强调了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他说过:“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和成就,就必须付出努力和汗水。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曾国藩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例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曾国藩的语录经典语录不仅仅是对于个人修养和生活态度的思考,更是对于治国理政的启示。他提出了“养民、修身、治学、治国”的治国理念,强调了培养人才和提高国家素质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了“以理学为基础,以道德为根本”的治国方针,强调了道德和人文关怀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曾国藩的经典语录不仅仅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更是一种道德的引导。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勤奋和奉献精神,学会知足和满足,以及以善良和宽厚的心态对待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曾国藩语录经典语录 篇二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和治国理念一直被后人所推崇。曾国藩的经典语录中蕴含着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理解,这些语录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曾国藩的一句经典语录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敌人或者竞争对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和心态,才能够制定出更好的战略和策略。只有通过了解对方,我们才能够找到对付对方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取得胜利。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军事方面,也适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竞争和挑战。
曾国藩还说过:“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和理想,首先要战胜自己。我们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和消极,战胜自己的贪婪和急躁,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曾国藩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例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战胜了自己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曾国藩的经典语录不仅仅是对于个人修养和生活态度的思考,更是对于治国理政的启示。他提出了“养民、修身、治学、治国”的治国理念,强调了培养人才和提高国家素质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了“以理学为基础,以道德为根本”的治国方针,强调了道德和人文关怀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曾国藩的经典语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借鉴的机会。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勤奋和奉献精神,学会战胜自己,以及注重道德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曾国藩语录经典语录 篇三
曾国藩的十二字名言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十二大名言:
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2.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3.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
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4.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
5.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6.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7. 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9.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10.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
11.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2.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人物评价:
李瀚章: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毛泽东: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真诚在于谦恭,自信在于不息
曾国藩语录
○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作者: 141.151.12.* 2006-8-16 07:58 回复此发言
--------------------------------------------------------------------------------
7 曾国藩修身处世语录
○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kz=278513840
引用 曾国藩语录
狂拽今生 的 曾国藩语录
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慎重啊!)
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
(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大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样而上。)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伤人一分面子,人必损十分面子。为人处世,面子不可不慎。
(给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给你两分脸面;伤他人一分脸面,他人必伤你十分脸面。为人处世,脸面问题不可不慎。)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凡事留一分余地,则可周旋回转,灵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则容易失之于刚硬,一旦做错则无可补救。)
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
(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之我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人生在世,单个人是无法做成任何事的。凡想做成大事者,都必须经营好自己的关系网络,学会如何借别人的力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我的便宜,绝对不能让自己占他人的便宜。)
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雅量虽然是天生的,但是通过学习也可以获取。只要用圣贤之道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己的度量就自然广大了。)
观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单者无以成大业。
(观古今成大事之人,无不有人鼎力相助,无不有人尽力相扶,力单势薄者无以成就大的事业。)
人苟能自立志,则对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我想到仁,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能够阻止我成为孔、孟那样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一起,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啊!)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高即明。贤否智愚,所由区也。
(人才的高下,主要根据他的志趣高下来确定。志向低的人安于现状,摆不脱世俗陋规的束缚,因而让人觉得越来越卑污。志向远大的人仰慕古圣先贤,因此一天一天地高明起来,人才的优劣和智愚,就从此开始区别开了。)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决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一不可。
(读书人读书,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会甘心落后于别人;有见识就知道做学问没有停止的时候,不敢有点收获就自满。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看天那样的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不会有做不成功的事情。这三条对于读书人而言每一条都不可或缺。)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
(气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宰,在人体之内表现为精神,在人体之外表现为气色。)
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也。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故天下之至虚,天下之至诚者也。
(所以,诚实,就是不欺骗;不欺骗,也就是心里没有杂念;没有私心杂念了,就能够做到谦虚和坦荡。所以说,天底下最虚心的人,就是天下最诚实的人。)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知道自己的过失,马上就赶紧承认,并且毫不犹豫地加以改正,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学会慎于独处,是人一生最好的自我强大的道路,是最好的寻找快乐的方法,是首先就要学会的保持自己身性的要务。)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败。
(自古至今,天底下的那些平凡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由于懒惰而导致失败的,而那些有才华而不能成功的人,他们的失败都是由于骄傲造成的。)
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
(废除了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而废除了学习则不能够使自己成材。)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
(安静可以使人明智,好动就会引发很多过失,这是明显易见的道理。)
天下事总是在局外呐喊无益,必须躬身入局。
(对天下的事而言,总是在局外空喊口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必须自己亲身在局内践行参与才行。)
@126/blog/static/35308889200872234739293/(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