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推荐5篇】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科学上册所涉及的生物、物质与能量、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生物方面:植物的种类与特征、动物的种类与特征、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
2. 物质与能量方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能量的种类和转换等。
3. 天文地理方面: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天体的运动、地理环境与生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生物、物质与能量、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3. 图表与示意图法:通过图表和示意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现象。
五、教学过程安排
1. 教学第一周:介绍生物的种类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实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第二周: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培育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和变化。
3. 教学第三周: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溶解、燃烧和反应等基本性质。
4. 教学第四周:进行物质变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5. 教学第五周:介绍能量的种类和转换,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规律。
6. 教学第六周:进行简单的能量转换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能量转换的过程和结果。
7. 教学第七周:介绍地球的形状和运动,通过模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球形和自转、公转等基本概念。
8. 教学第八周:进行地球运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9. 教学第九周:介绍天体的运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规律。
10. 教学第十周:进行天体运动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拟天体的运动。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观察、实验报告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科学上册所涉及的生物、物质与能量、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生物方面:植物的种类与特征、动物的种类与特征、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
2. 物质与能量方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能量的种类和转换等。
3. 天文地理方面: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天体的运动、地理环境与生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生物、物质与能量、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3. 图表与示意图法:通过图表和示意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现象。
五、教学过程安排
1. 教学第一周:介绍生物的种类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实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第二周: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培育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和变化。
3. 教学第三周: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溶解、燃烧和反应等基本性质。
4. 教学第四周:进行物质变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5. 教学第五周:介绍能量的种类和转换,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规律。
6. 教学第六周:进行简单的能量转换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能量转换的过程和结果。
7. 教学第七周:介绍地球的形状和运动,通过模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球形和自转、公转等基本概念。
8. 教学第八周:进行地球运动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9. 教学第九周:介绍天体的运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规律。
10. 教学第十周:进行天体运动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拟天体的运动。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观察、实验报告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边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找出变化规律。
2、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或实验结果;愿意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的完成设计任务。
3、能描述天气变化及它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区别;知道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4、能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基本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措施
1、对个别学生(突出的优秀生、学习困难生、落课的学生)加强辅导。
2、注意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3、要灵活恰当地选择运用教法,有效地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要讲求效果。
6、作业或单元测验要求做到及时批改,信息及时反馈,作业数量、难易程度要正确控制。
6、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7、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四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吃什么》单元从吃饭入手,由食物到营养,在延伸到饮食与健康,通过对食物进行分类、检测并进行营养搭配,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服务与人类,生活处处皆科学;《水里有什么》单元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引领,让学生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在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寻问题的答案,对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基本的方法、步骤,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植物的生活》单元以身边常见的植物为观察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精心做科学。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植物的内部结构进行猜想与假设,再通过直接与间接的科学实验,认识植物身体的构造功能。通过对植物生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直接与间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掌握从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部构造的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有较深的了解;《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热的传递》单元以“热”为载体,展开观察、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质中传递的方法,验证太阳能热水器所选用的材料、摆放的位置与热的关系,体会到利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探究方法,具备独立做科学的能力;《研究与实践》单元,选用与本册研究密切相关的“食物”与“太阳能”知识,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1、我们的食物
2、我们的营养
3、饮食与健康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4、水变咸了
5、怎样加快溶解
6、做一杯饮料
7、水里有什么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8、植物的身体
9、植物的根
10、植物的叶(一)
11、植物的叶(二)
12、植物的茎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力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5、小火箭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7、水流有力量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
18、杯子变热了
19、水变热了
20、它们会生热吗
21、谁热得快
22、太阳能热水器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学期教材共由五个单元组成:
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声音,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求: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掌握到的科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例如使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测量得到的信息绘制图表等。
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实,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学探究
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的科学观察训练。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好奇、爱问问、爱想象。
2、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学习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利;能运用各种方法记录与表达自己的事实。
(三)、科学知识
1、了解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围绕“溶解”的主题,运用对比思想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进行溶解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扩展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3、认识天气的最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
4、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不同磁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5、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别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分乐音和噪音。
四、本册的重点`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的实验操。作能设计一个对比实验,验证声音在液体中可以传播。
教学难点是:
学生能按要求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的实验操作,以简单的方法对风进行观测、记录。
五、教具学具的准备:(见实验课计划)
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师尽可能提供时间、空间,创造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累和掌握某一科学事物的有关知识和观察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重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加强学生对事实收集和表达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要求学生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有关的现象。
3、在观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并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
七、本册教学内容的课时及课时计划:
本册教学共有30课时,上课21课时,机动课9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