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案【优选6篇】
《捉迷藏》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捉迷藏》游戏教学活动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3. 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1. 游戏规则介绍:解释游戏的基本规则,包括藏匿和寻找的方法。
2. 游戏技巧讲解:教授学生一些在游戏中提高胜率的技巧,如寻找时的观察方法和躲藏时的策略。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际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游戏规则和技巧。
4. 游戏回顾:让学生回顾游戏中的经验和教训,分享彼此的体会。
教学步骤:
1. 游戏规则介绍:简要介绍《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包括一个人数较多的学生扮演“守藏者”,其他学生扮演“躲藏者”,守藏者要尽快找到并抓住躲藏者,躲藏者要尽量躲避守藏者的追捕。
2. 游戏技巧讲解:向学生讲解一些游戏技巧,如观察躲藏者时要注意细节,找到他们藏身的地方;躲藏者要选择合适的藏身地点,避开守藏者的视线。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包括一名守藏者和若干名躲藏者。让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游戏,守藏者尽快找到并抓住躲藏者。每轮游戏后调换守藏者和躲藏者的角色,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角色。
4. 游戏回顾:让学生回顾游戏中的经验和教训,分享彼此的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在游戏中的表现。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寻找和躲藏的技巧、团队合作意识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教案扩展:
1. 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游戏规则,进行创新和变化。
2.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游戏中的道德和公平性问题,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思辨能力。
3. 可以将《捉迷藏》游戏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如地理知识、数学计算等。
《捉迷藏》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捉迷藏》游戏的团队拓展活动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通过《捉迷藏》游戏,增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反应速度。
3. 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1. 游戏规则介绍:解释《捉迷藏》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目标,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团队分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分别有守藏者和躲藏者,同时也要设立团队领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以促进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3. 游戏策略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游戏中的策略和技巧,如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协作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4. 团队比赛:组织团队之间的比赛,看哪个团队能够更快地找到躲藏者或更长时间地躲藏不被发现。比赛结束后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步骤:
1. 游戏规则介绍:简要介绍《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和目标,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团队分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分别有守藏者和躲藏者。同时,指定一个团队领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他们负责协调团队成员的行动和沟通。
3. 游戏策略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游戏中的策略和技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可以组织小组间的讨论,分享彼此的策略和经验。
4. 团队比赛:组织团队之间的比赛,看哪个团队能够更快地找到躲藏者或更长时间地躲藏不被发现。比赛结束后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分享比赛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和沟通中的表现,包括领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发挥、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等。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团队拓展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教案扩展:
1.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团队合作的建议。
3. 可以将《捉迷藏》游戏与其他团队拓展活动结合,如绳结游戏、盲目传球等。
《捉迷藏》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空气的特性。
2、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 到处都有空气。
活动准备:
塑料袋,气球,空气字卡,皮球。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了解空气的特性。
1、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是什么?(塑料袋)
2、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用这个塑料袋给小朋友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变变变”。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知道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
小结:塑料袋变得大大的,鼓鼓的,是因为它里面装的是空气。出示字卡(空气)。
3、了解空气的特性。
小朋友那空气娃娃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A、老师放空气,让幼儿仔细看,用鼻子闻。师:你们看到闻到了吗?幼儿:没有。
B、老师再次放空气,让幼儿用手摸一摸,抓一抓空气……
结:空气是看不见,闻不到,抓不住,摸不着的。
二、通过玩《捉迷藏》的游戏,知道到处都是空气。
1、感知身体里有空气。我们来吹气球,看看气球能不能鼓起来?说明我们的肚子里有空气。
2、物体里有空气。出示皮球,老师发现皮球里有空气。皮球里有空气,就能跳得高,我们来拍一拍皮球。
3、我们周围都是空气。
我们来找一找空气娃娃藏在哪里?
通过问答:“空气娃娃你在哪里?”A、我在森林里找小动物玩。B、我在大山里找小草玩。C、我在田野里找庄稼玩。D我在教室里和小朋友玩。
4、捉空气。
空气娃娃来到中七班教室和小朋友一起玩,老师想让小朋友用塑料袋把空气娃娃捉住,好不好?让幼儿玩捉空气放空气游戏。
小结:原来,我们的身边都是空气,皮球、大树、小草、小动物和我们大家都生活在空气里。
三、通过说儿歌,复习巩固空气特性。
看不见,闻不到,抓不住,摸不着,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都需要。
四、结束语:
我们大家都需要空气娃娃,空气娃娃还有许多的本领,以后老师再慢慢告诉你们。
《捉迷藏》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2、熟悉3/4拍节奏,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加深对四季各自特征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2、认识3/4拍节奏特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让我们随一段好听的音乐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吧!(播放乐曲《捉迷藏》)。
2、再次欣赏
请同学随音乐用动作表现三拍子的特点。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随音乐(再次感受歌曲,感受三拍子的特点)。
4、教师播放《捉迷藏》音乐,让学生小组讨论本首歌曲应该选择什么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好听吗?听出老师唱的内容了吗?没关系,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
2、再次听范唱
3、揭示课题,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是怎样捉迷藏的
4、教师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 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中是谁在捉迷藏?)
教师引导学生按节奏说歌词(解决节奏难点)
5、接龙游戏,读前半部分歌词
6、用“LU”模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7、教师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有感情的演唱
8、学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9、歌曲处理
在唱熟练以后,采用稍快、活泼的方式演唱,要注意学生的咬字吐字清晰。同时注意用轻巧的声音、圆润饱满的发音来演唱。
三、创造表现
1、歌曲都会唱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把我们学过的歌曲展示给大家呢?(小组讨论)
2、选择合适的乐器及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请同学们自己创编节奏型,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到讲台上展示。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让我们伴随着着欢快的音乐,一起走出教室跟大自然去捉迷藏吧!
《捉迷藏》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
捉迷藏的游戏和数学里的“左”、“右”方位就像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很难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而通过设计大班数学活动《捉迷藏》,巧妙地将捉迷藏游戏和“左”、“右”的方位知识蕴藏在美妙的绘本故事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且丰富,合理而有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找到记忆小动物位置的方法。
2.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乐于参与观察和记忆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记忆,找到小动物的位置。
难点: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操作卡片若干、展示板。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拼图、对对碰等记忆游戏,且能够区分自身的左右。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视频,引出捉迷藏的游戏话题。
(1)欣赏视频,设疑: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你做过这个游戏吗?
(2)有9只小动物朋友,想和我们一起做捉迷藏游戏,设疑:谁想来试一试?
2.通过出示小动物图片,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
(1)出示一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是谁?它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2)出示四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们分别是谁?狮子的左边藏着谁?狮子的右边藏着谁?老虎藏在什么位置?猪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3)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图片,设疑:你知道它是谁吗?狗藏在袋鼠的什么位置?兔子藏在河马的什么位置?犀牛藏在猪的什么位置?绵羊藏在猪的什么位置?。
3.通过捉迷藏游戏,找到记忆动物位置的方法。
第一次游戏:根据颜色找出所藏的动物
(1)一只动物藏起来,设疑:谁藏起来了?为什么是河马?河马是什么颜色?
(2)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想所藏动物及其所藏的颜色。设疑:又有谁藏起来了?为什么你能猜到是它呢?
(3)出示图片,设疑:还有谁藏起来了?它可能藏在哪里呢?
(4)师幼小结:绿色的河马藏在绿叶里,橙色的老虎、袋鼠和绵羊藏在柿子堆里,棕色的狮子和狗藏在咖啡汁里。
第二次游戏:根据眼睛特征找出所藏的动物
(1)出示黑夜中的小动物,设疑: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玩累了,该睡觉了,可是它们的小眼睛都睁着。原来小动物们都不想睡觉,你能在黑夜里找到他们,并请他们回家睡觉吗?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袋鼠的上边是谁?兔子的左边是谁?犀牛的右边是谁?老虎的下面是谁?
(3)师幼小结:原来不同的小动物,它的眼睛是不同的,我们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
4.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增强观察力和记忆力。
(1)出示幼儿操作卡片,设疑: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如果可以,请准确地找到他们的位置。
(2)展示操作卡片,师幼交流、评价。
活动总结
1.把捉迷藏的游戏和数学里的“左”、“右”方位有机结合,小动物们轮流躲藏着,又变换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幼儿立刻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动物,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之后的活动中,我可以选取更多地小动物,如12只动物朋友,再和幼儿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层层递进的游戏环节,把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幼儿能观察、记忆小动物的位置,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而且,每次游戏,他们猜对了都很兴奋。由易到难的游戏,帮助幼儿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在区分自身左右的原有经验基础上,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捉迷藏》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尝试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常见的水果,提高观察能力。
2、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准备:
1、已有经验:幼儿对常见水果的名称、形状、颜色等有初浅的认识。
2、材料准备:
(1)教师用具:用多张页面遮挡苹果、梨、香蕉的图书、实物水果:苹果(红黄绿)
(2)幼儿操作材料(黑色纸做成的苹果、梨、香蕉;透明塑封纸做成的苹果、梨、香蕉;红、黄、绿的KT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帮助孩子整理已有经验
1、小朋友你吃过些什么水果呢?那水果是什么样子的呢?还吃过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结:哦,我们认识这么多水果,知道红红的苹果、弯弯的香蕉、……
二、帮水果宝宝找家
1、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水果,一起看看是谁呀?(苹果、梨、香蕉)。他们的影子已经悄悄地躲到了我们后面的小口袋里,请你把它请出来,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手里的是什么水果的影子?
2、提问:你手里的是什么水果的影子?你怎么知道是宝宝的影子?
(香蕉宝宝在哪里?谁也是苹果的举起来。和他一样的水果宝宝举起来。)
3、哦,影子宝宝们玩累了,想回家。好,请你把它们送回家。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集中交流:你刚才给哪个水果影子找朋友了?为它找了什么水果朋友?为什么?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找对朋友?
5、小结:原来我们是根据不同的形状找到了苹果、梨、香蕉的家。苹果的形状是圆圆的。梨的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香蕉的形状是长长的、弯弯的。
三、帮水果宝宝找衣服
1、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水果宝宝的影子。水果宝宝还想和你们玩一次,你们准备好了吗?
2、看,水果宝宝们又来了,咦,它们身上的衣服怎么不见了呀,我这里有红色、黄色、绿色的板,请你们想一想苹果、梨子、香蕉都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你觉得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就贴到什么颜色的板上。
3、我把板放到后面,等会儿请你们选一盆水果帮水果宝宝们去找衣服。好现在开始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为苹果、梨、香蕉找到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4、集中交流:看看有没有帮水果宝宝们找到自己的衣服?
(1)我们一起来看看红颜色的板,水果宝宝们都穿对衣服了吗?
梨子是什么颜色的衣服?香蕉是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我请几个宝宝来帮他们找衣服。嗯,现在对了吗?
(2)我们一起来看看黄颜色的板,水果宝宝们都穿对衣服了吗?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衣服?苹果宝宝有没有黄颜色的衣服?(出示一个黄苹果,看看这是什么?苹果)原来苹果也有黄色的衣服呢。)
(3)我们一起来看看绿颜色的板,水果宝宝们都穿对衣服了吗?那你还在哪里看见过绿颜色的苹果?出示看看这是什么?苹果,原来苹果还有绿色的衣服呢。
5、小结: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同一种水果也会有不同的颜色。就像苹果,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三种不同颜色的衣服
四、寻找躲在门后的水果
1、你们一会儿就帮宝宝们找到了我们衣服,水果宝宝们还没有玩够呢?他们又躲起来了,这次可有点难度哦。
2、这次他们躲在门背后,只露出一点点,我们来猜猜后面躲的到底是谁?
3、幼儿观察判断,谁躲在门后
(1)你从哪里看出来是苹果、梨、香蕉?哦,你们都确定是苹果吗?我们一起打开门看看。哇,真的是苹果呀。你们真能干,从颜色就可以猜出是苹果宝宝。
(2)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门背后藏了谁?
都是黄色的。梨子和香蕉都是黄色的,从颜色看我也猜不出来,那我们再开一扇小门看一看,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呢?你们都确定是梨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我们一起打开门看看。哇,真的是梨呀。你们真能干,从形状上猜出是梨子。
4、小结:有的水果单看颜色就能猜出来,有的水果除了看颜色还要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才能猜出来
延伸:
小朋友们真厉害,我们只露出一点点还是被你们认出来了。下次我们好要请其他水果宝宝来和你们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