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经典6篇)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
引言:幼儿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而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5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5,并掌握其数量关系。
2. 掌握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1-5的数字卡片。
2. 加法和减法示意图。
3. 计算器。
4. 数学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
1. 数字认知与数量关系
(1)先通过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1-5,并进行数量排序,让幼儿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通过示意图,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如1+1=2,2+1=3,3+1=4,4+1=5。
(3)利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体验加法运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数量关系的认识。
2. 加法运算
(1)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加法的运算规律,如1+1=2,2+1=3,3+1=4,4+1=5。
(2)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让幼儿互相出题,答题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减法运算
(1)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减法的运算规律,如5-1=4,4-1=3,3-1=2,2-1=1。
(2)利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体验减法运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减法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通过《5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幼儿在观察数字和实际操作中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思维。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提高了幼儿对加减法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巩固数字的认知和数量关系,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 篇二
标题:通过《5以内的加减法》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引言:幼儿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而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5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培养大班幼儿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5,并掌握其数量关系。
2. 掌握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准备
1. 1-5的数字卡片。
2. 加法和减法示意图。
3. 数学练习册。
4. 数学游戏道具。
三、教学过程
1. 数字认知与数量关系
(1)通过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1-5,并进行数量排序,让幼儿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2)通过示意图,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如1+1=2,2+1=3,3+1=4,4+1=5。
(3)利用数学游戏道具进行互动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字的变化和数量的增减。
2. 加法运算
(1)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加法的运算规律,如1+1=2,2+1=3,3+1=4,4+1=5。
(2)利用数学练习册进行练习,让幼儿亲自动手解题,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减法运算
(1)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减法的运算规律,如5-1=4,4-1=3,3-1=2,2-1=1。
(2)利用数学游戏道具进行互动游戏,让幼儿体验减法的过程,提高他们对减法的理解和兴趣。
四、教学反思
通过《5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幼儿在观察数字和实际操作中培养了自己的数学兴趣。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巩固数字的认知和数量关系,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 篇三
活动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
三、出示直观教具
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最快”游戏
六、书写算式
七、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
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
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进。
《5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