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大班教案(精选5篇)
《一去二三里》大班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语: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儿童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这首歌曲既能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又能帮助孩子学习数数,了解距离的概念。本教案旨在通过活动和游戏,帮助大班幼儿巩固数字概念和培养音乐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正确地数到十,并能够倒数。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喜欢唱歌。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互动和交流。
二、教学准备:
1. 放映设备和音响设备。
2. 《一去二三里》的录音或歌曲视频。
3. 数字卡片和距离标志物。
4.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放映《一去二三里》的歌曲视频,让幼儿们先听一遍。然后和幼儿们一起唱歌,帮助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数字认知
给每个幼儿发放数字卡片,让他们按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引导幼儿们一起数数,从一数到十。接着,让幼儿们尝试倒数,从十倒数到一。通过这个活动,巩固幼儿们的数字概念。
3. 角色扮演
将教室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放置一个距离标志物,比如小树或石头。让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比如爬山队员、旅行者等。然后,按顺序让每个小组的角色扮演者依次走过不同的距离,其他小组成员通过观察标志物的数量,猜测他们走了多远的距离。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们感受到距离的概念。
4. 小组活动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距离标志物和一条绳子。让每个小组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用绳子测量出他们与标志物之间的距离。最后,让每个小组根据测量的距离判断他们离标志物的距离是近还是远。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们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5. 游戏时间
引导幼儿们一起玩一个跳绳游戏。每个幼儿轮流跳过绳子,其他幼儿根据跳过的次数,猜测他们跳了多少下。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巩固数字概念。
6. 结束活动
放映《一去二三里》的歌曲视频,让幼儿们跟着唱歌。然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他们对数字和距离概念的理解。
《一去二三里》大班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语: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教案旨在通过歌曲欣赏和创作,帮助大班幼儿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正确地唱出《一去二三里》这首歌曲。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喜欢唱歌。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创作歌词和编曲,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二、教学准备:
1. 放映设备和音响设备。
2. 《一去二三里》的录音或歌曲视频。
3. 乐器和打击乐器。
4. 创作歌词的素材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放映《一去二三里》的歌曲视频,让幼儿们先听一遍。然后,和幼儿们一起唱歌,帮助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音乐欣赏
播放《一去二三里》的不同版本,引导幼儿们仔细听歌,感受不同版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然后,和幼儿们一起讨论,他们觉得哪个版本更好听,为什么。
3. 创作歌词
给每个幼儿发放创作歌词的素材和工具,比如图片、颜色纸和彩笔。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创作属于自己的《一去二三里》歌词。鼓励幼儿们大胆表达,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进行涂鸦。
4. 编曲表演
给每个小组发放乐器和打击乐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创作歌词,编曲并表演出来。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比赛,评选出最具创意和表达力的小组。
5. 合唱演出
组织全班幼儿一起合唱《一去二三里》。可以让幼儿们自由发挥,在合唱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动作和舞蹈。通过合唱演出,展示幼儿们的音乐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6. 结束活动
放映《一去二三里》的歌曲视频,让幼儿们跟着唱歌。然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他们继续发展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一去二三里》大班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一去二三里》大班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1、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至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3、分组学习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课后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
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去二三里》大班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情景,发现古诗蕴含的数字规律。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课件动画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师: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教师出示电子大书,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小山村)请大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的内容比较多,引导由近处往远处看)
鼓励幼儿说出看到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古诗。
师:宋朝诗人邵康节,看到这幅美丽的景色也赞叹不已,于是写下了一首诗来赞美它。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逐句给幼儿解释古诗大意。重点理解词汇“烟村”“亭台”。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三、绘画活动。
请幼儿根据古诗的大意,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画下来。
请幼儿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应变
可以先复习《我们一起跳房子》等含有数字的儿歌,然后再引入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多接触一些含数字类的古诗。例如:郑板桥的《咏雪诗》。
区角活动
语言区:制作可以插入文字的古诗图片或图书,即让幼儿在适当位置插入1至10,然后念故事。
环境创设
将幼儿画好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有中国古代小镇特色的地方游玩,让幼儿增长见识、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