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精选5篇)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一

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好直角三角形的解题方法对于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和应用题目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教案将详细介绍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几个要素:直角边、斜边、两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

1.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所需求的角度或边长。

2. 根据所需求的角度或边长,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

3. 代入已知条件和所选择的三角函数,列方程,并解方程。

4. 根据所求的解,判断解的合理性,并作图验证。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实例

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cm,求直角边的长。

解:根据已知条件,我们需要求直角边的长,选择正弦函数进行计算。

设直角边长为x,则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sinA = 直角边/斜边

sinA = x/10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x = 10sinA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A的度数为30°,代入计算得到:x = 10sin30° = 5cm

所以直角边的长为5cm。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6cm,一锐角的度数为45°,求斜边的长。

解:根据已知条件,我们需要求斜边的长,选择余弦函数进行计算。

设斜边长为y,则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cosA = 直角边/斜边

cosA = 6/y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y = 6/cosA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A的度数为45°,代入计算得到:y = 6/cos45° = 6/√2 = 3√2 cm

所以斜边的长为3√2 cm。

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直角三角形的解题方法不仅仅在数学中有应用,还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测量斜边和一个锐角的大小来确定建筑物的高度;在导航系统中,我们需要通过测量船只或飞机的角度和速度来确定其位置等等。

通过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我们要重视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和解题方法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二

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本篇教案将介绍通过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

勾股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定理,它表明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 + b2 = c2,其中a和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

1.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所需求的角度或边长。

2.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

3. 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4. 根据所求的解,判断解的合理性,并作图验证。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实例

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3cm,另一条直角边长为4cm,求斜边的长。

解: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列方程:32 + 42 = c2

9 + 16 = c2

25 = c2

根据方程求解,可以得到c=5

所以斜边的长为5cm。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cm,一条直角边长为6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解: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列方程:62 + b2 = 102

36 + b2 = 100

b2 = 100 - 36

b2 = 64

根据方程求解,可以得到b=8

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8cm。

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仅在数学中有应用,还在很多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测量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时,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在解决航海、航空和导航等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确定位置和距离等。

通过学习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我们要重视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和勾股定理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三

  教材与学情: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在学生熟练掌

握了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对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这会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信息论原理:

  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作为已有信息,通过复习(输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贮存);再通过例题讲解,达到信息处理;通过总结归纳,使信息优化;通过变式练习,使信息强化并能灵活运用;通过布置作业,使信息得到反馈。

  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

  ⑴懂得常见名词(如仰角、俯角)的意义

  ⑵能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⑶能利用已有知识,通过直接解三角形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⒊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信息优化策略:

  ⑴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神经兴奋,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⑵在归纳、变换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⑶重视学法指导,以加速教学效绩信息的顺利体现。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具(一个锐角三角形,可变换图2-图7)

  高潮设计:

  1、例1、例2图形基本相同,但解法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通过旋转、翻折等变换,使学生对问题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输入并贮存信息

  1.提问:如图,在Rt△ABC中,∠C=90°。

  ⑴三边a、b、c有什么关系?

  ⑵两锐角∠A、∠B有怎样的关系?

  ⑶边与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提问:解直角三角形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由投影给出,便于学生贮存信息

  二、实例讲解,处理信息:

  例1.(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同顶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 前进20为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60°,求山高AB。

  ⑴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⑵分析:求AB可以解Rt△ABD和

  Rt△ABC,但两三角形中都不具备直接条件,但由于∠ADB=2∠C,很容易发现AD=CD=20米,故可以解Rt△ABD,求得AB。

  ⑶解题过程,学生练习。

  ⑷思考:假如∠ADB=45°,能否直接来解一个三角形呢?请看例2。

  例2.(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前进20米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高AB。

  分析:

  ⑴在Rt△ABC和Rt△ABD中,都没有两个已知元素,故不能直接解一个三角形来求出AB。

  ⑵考虑到AB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均不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但CD=BC=BD,启以学生设AB=X,通过 列方程来解,然后板书解题过程。

  解:设山高AB=x米

  在Rt△ADB中,∠B=90°∠ADB=45°

  ∵BD=AB=x(米)

  在Rt△ABC中,tgC=AB/BC

  ∴BC=AB/tgC=√3(米)

  ∵CD=BC-BD

  ∴√3x-x=20 解得 x=(10√3+10)米

  答:山高AB是(10√3+10)米

  三、归纳总结,优化信息

  例2的图开完全一样,如图,均已知∠1、∠2及CD,例1中 ∠2=2∠1 求AB,则需解Rt△ABD例2中∠2≠2∠1求AB,则利用CD=BC-BD,列方程来解。

  四、变式训练,强化信息

  (投影)练习1:如图,山上有铁塔CD为m米,从地上一点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塔底D的仰角为β,求山高BD。

  练习2:如图,海岸上有A、B两点相距120米,由A、B两点观测海上一保轮船C,得∠CAB=60°∠CBA=75°,求轮船C到海岸AB的距离。

  练习3:在塔PQ的正西方向A点测得顶端P的

  仰角为30°,在塔的正南方向B点处,测得顶端P的仰角为45°且AB=60米,求塔高PQ。

  教师待学生解题完毕后,进行讲评,并利用教具揭示各题实质:

  ⑴将基本图形4旋转90°,即得图5;将基本图形4中的Rt△ABD翻折180°,即可得图6;将基本图形4中Rt△ABD绕AB旋转90°,即可得图7的立体图形。

  ⑵引导学生归纳三个练习题的等量关系:

  练习1的等量关系是AB=AB;练习2的.等量关系是AD+BD=AB;练习3的等量关系是AQ2+BQ2=AB2

  五、作业布置,反馈信息

  《几何》第三册P57第10题,P58第4题。

  板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例1已知:………例2已知:………小结:………

  求:………求:………

  解:………解:………

  练习1已知:………练习2已知:………练习3已知:………

  求:………求:………求:………

  解:………解:………解:………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2)三边之间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整体感知

  教材在继锐角三角函数后安排解直角三角形,目的是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对其加以复习巩固.同时,本课又为以后的应用举例打下基础,因此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本课——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综上所述,解直角三角形一课在本章中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一课.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我们已掌握Rt△ABC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

  例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287.4,∠B=42°6′,解这个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

  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

  例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选出最好方法,教师板书.

  4.巩固练习

  解直角三角形是解实际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为此,教材配备了练习针对各种条件,使学生熟练解直角三角形,并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说明:解直角三角形计算上比较繁锁,条件好的学校允许用计算器.但无论是否使用计算器,都必须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些题目,不要马马虎虎,努力防止出错,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

  2.出示图表,请学生完成

  abcAB

  1√√

  2√√

  3√b=acotA√

  4√b=atanB√

  5√√

  6a=btanA√√

  7a=bcotB√√

  8a=csinAb=ccosA√√

  9a=ccosBb=csinB√√

  10不可求不可求不可求√√

  注:上表中“√”表示已知。

  四、布置作业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坡度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解决有关坡度的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坡度的有关术语。

  3.疑点:对于坡度i表示成1∶m的形式学生易疏忽,教学中应着重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例 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

  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 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

  同学们因为你称他们为工程师而骄傲,满腔热情,但一见问题又手足失措,因为连题中的术语坡度、坡角等他们都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想学的心情,及时点拨。

  通过前面例题的教学,学生已基本了解解实际应用题的方法,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但此题中提到的坡度与坡角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同时这两个概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又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坡度与坡角的意义。

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优选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教案大全2012-05-02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优选6篇)

《江凡》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江凡》教案1《江凡》原文江凡十岁那年,爸爸妈妈到...
教案大全2015-09-09
《江凡》教案(优选6篇)

幼儿中班手工课教案案例【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中班手工课教案案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中班手工课教案案例 篇1  活动...
教案大全2015-06-06
幼儿中班手工课教案案例【精选6篇】

小班语言嘟巴变了教案(精选3篇)

设计思路:幼儿最近的主题是《可爱的动物》,因此我设计了这堂《嘟巴醒了》的语言课,目的就是想要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因为我认为幼儿的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孩子大都都是独生子女,...
教案大全2017-04-02
小班语言嘟巴变了教案(精选3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精彩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
教案大全2017-08-04
八年级数学教案【精彩6篇】

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优质3篇】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 1997每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振 奋国威的事件的。(板...
教案大全2016-04-04
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