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讲述教案(精选6篇)
大班语言讲述教案 篇一
标题:通过故事讲述大班儿童的语言发展
引言:
大班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我们需要采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激发大班儿童的语言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大班儿童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 培养大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大班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 故事书籍:选择一本适合大班儿童的故事书;
2. 课件:准备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动画;
3. 玩具道具:根据故事情节准备相应的玩具道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以故事情节为线索,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他会如何解决?
2. 讲述故事: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讲述故事,并配以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词汇拓展: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重点解释和拓展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兴趣。例如,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勇敢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5. 角色扮演:将故事中的角色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6.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或口头表达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 结束: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延伸:
1.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写故事,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大班语言讲述教案 篇二
标题:游戏化教学促进大班儿童的语言发展
引言:
大班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能力,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通过游戏,让大班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大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大班儿童的听说能力;
3. 培养大班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游戏道具:根据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准备相应的游戏道具;
2. 图片或卡片:准备与游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卡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游戏道具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游戏的欲望。
2. 游戏规则介绍:简单明了地介绍游戏规则,让学生理解游戏的目标和要求。
3. 游戏进行:组织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游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语言练习: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语言练习环节,例如口头表达、回答问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5. 游戏总结:总结游戏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6. 延伸活动:根据游戏的主题或内容,进行一些延伸活动,例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延伸:
1. 可以设计更多的游戏,涵盖不同的语言学习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2. 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游戏并进行分享,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班语言讲述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有序观察图片,根据提问完整连贯的讲述故事,丰富词汇"又*又*"。
2、学习利用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
3、能注意倾听并大声地在集体中讲述。
活动准备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幼儿活动:
一、谈话导入你见过猴子吗?猴子最爱吃什么?你能学学猴子吃桃子的样子吗?
今天我带来了几幅图,说的是关于猴子的故事,让我们一一看。
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回答
二、根据图标和事件发展的顺序,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学习完整连贯的讲述故事。逐一出示图标,幼儿根据提问尝试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一)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
(二)同时出示2个图标,幼儿根据连续提问,结伴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出示图一)图上有几只老猴、多少小猴?
他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桃树?小猴看到桃树动作怎么样,心里怎么想?(丰富词汇:又大又红)谁能根据老师的提问看着图标用连贯的句子完整的讲讲这幅图片?
教师:一只老猴带了一群小猴来到河边,看见河对岸有棵桃树,树上结满了有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可高兴了,都想吃桃子,馋的直流口水,他们都想快点过河,个个急得抓耳挠腮!(出示图二)河上有什么?小猴们是怎么过河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小猴子是抢着过河的?谁能和好朋友学学他们的动作?可以用什么词说说他们的动作呢?(丰富词汇:又推又挤。)谁能根据老师的提问看着图标用连贯的句子完整的讲讲这幅图片?
教师:小猴们都想先吃到桃子,他们又推又挤,谁都不谦让,抢着过河,一只小猴差点掉进河里。老猴子急得大喊:"别挤了、这样会掉进河里的!"小猴子会听老猴子的话吗?请你猜猜故事会怎样发展?
(出示图三)小猴听了老猴的话吗?现在是怎么过河的?老猴又说了什么呢?谁能根据老师的2个提问用连贯的句子完整的讲讲这幅图片?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丰富词汇:又快又稳)教师:小猴听了老猴的话,大家排好队,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河,老猴子说:"这样真好走的又快又稳。"(出示图四)小猴子是怎么爬上树的?他们吃到了什么样的桃子?心里会怎么想?(丰富词汇:又香又甜)谁能根据老师的提问看着图标用连贯的句子完整的讲讲这幅图片?
教师:小猴们一个接一个的爬上了树,吃到了又香又甜的桃子,心里高兴极了!
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尝试讲述。
观察图片、尝试用动作表现词汇。
幼儿学习利用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完整讲述图片。
幼儿学习利用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完整讲述图片。
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
根据要求和同伴共同讲述,注意倾听。
三、仔细观察图片,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故事。
(一)结伴选择一幅图讲述故事。
(二)接龙完整讲述故事。
(三)为故事字
(四)独自观察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请你和好朋友一起选择一幅图片用我们学到的看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完整的讲讲这个图片,要仔细听好朋友哪里说的最好,互相学习。
请每组小朋友选一个代表来讲讲你们的图片,4个人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记住要用上好听的词。
谁能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它起个合适的名字?请你找一个客人老师,把这个故事完整连贯的讲给他听。
自己讲述并注意倾听同伴讲述。
运用接龙的方法完整讲述故事。
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师讲述方法并鼓励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能遵守秩序。
你们喜欢那幅图中的小猴子,为什么?
今天我们看图讲述故事用的是看图标的提示观察事件发展顺序的方法,下次你再看图讲述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试一试,这样会帮你又快又好的讲故事。
明确讲述方法,学习迁移经验。
大班语言讲述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主动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言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能仔细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图片的关联性进行排列顺序,并陈述理由。即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学习运用适当的动词清楚地讲述故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图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排序并能讲述故事。
活动难点:学会运用适当的动词来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交流自己看过的《猫和老鼠》片,组织幼儿讨论:猫和老鼠它们谁最聪明?(为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2、物资准备:
(1)示范图五幅,幼儿人手一套小图片,(帮助幼儿能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
(2) 大塑料袋一个,积木若干块(方便幼儿进行操作从而体验 的情节)
(3)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鱼杆一只(为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时提供)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老鼠》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事先在活动室内藏有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图片,请幼儿扮演小猫来把老鼠图片找出来,导入语:“今天,符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我们教室里藏有许多的老鼠图片,看看哪只一小猫最先捉到“老鼠”。引导幼儿观察手中的图片,并请持相同图片的幼儿坐在一组。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并引导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图片。
二、分组讲述图片。
请各组幼儿逐一讲述图片,引导幼儿运用适当的动词讲述故事。
请每组观察一幅图(教师出示5幅大挂图),先是各组进行观察互相讨论交流,然后派一名代表讲述该图片的内容。(体现了小组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教师这时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运用语言,鼓励幼儿配上动作进行讲述。
例如请第一组讲述图二(猫伸手捉老鼠)提问:猫在做什么?它是怎么抓老鼠的?它捉到老鼠了吗?为什么?这时幼儿会运用各种词汇来表达,教师要肯定幼儿的讲述,同时还要丰富幼儿的词汇,如动词:伸、踮、缩成一团。还可以通过演习来体验情景,利用道具大塑料带当瓶子,请一名幼儿钻进大塑料带里扮演老鼠进行实践操手,当猫伸手即将提到老鼠时,老鼠缩成一团不让猫捉到。这样幼儿可以形象直观地理解故事。
请第二组讲述图1(老鼠误入瓶中),提问:老鼠为什么在瓶子里?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事情?该环节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请第三组讲述图4(老鼠得救了)提问:老鼠是怎样救它的朋友的?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呢?启发幼儿动脑筋,发散幼儿思维。学习动词:蹲、钻、扒翻、伸等。
请第四组讲述图5(老鼠不见了),提问:猫看不见老鼠,它的心情是怎样的?着重引导幼儿讲述猫的心情,请幼儿模仿迷惑、失望的表情。
请第五组讲述图3(猫抓不到老鼠),提问:猫伸手捉不到老鼠,老鼠会怎样?着重引导幼儿理解表现老鼠得意的表情。
三、排序图片,陈述理由。
请幼儿根据一定的故事情节对5幅图进行排序。
通过以上讲述图片的实施,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师:“这个故事的名称叫《聪明的小耗子》,你认为这五幅图应该怎样排呢?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排序,只要他能说出理由就好!“该幼儿这样排序好吗?你赞同谁的观点呢?为什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要体现小耗子的聪明,结局是老鼠被猫捉到了,还是逃走了?那么故事的开始应该是怎样的?(老鼠偷吃东西钻到瓶子里出不来了)猫是怎样捉老鼠,在它的手够不着时它想到了什么办法?这是的老鼠会做些什么?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排序、推理,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即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2-1-4-5-3。提醒幼儿讲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要素。该步骤主要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时教师采用了欣赏激励法,鼓励幼儿大胆思考,主动发言。
四、讲故事。
请个别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五、故事表演。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进行现场表演猫捉老鼠,好吗?请表演能力强的幼儿表演,讲述能力强的幼儿讲故事,边讲边演,让幼儿在欢乐的表演游戏中结束活动。为活动起着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幼儿从始至终对活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能过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故事里的对话,发展了语言,启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并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整个活动主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
大班语言讲述教案 篇五
一、教案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运用动觉、听觉和视觉感知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
2、引导幼儿通过鸭子找朋友的对话和主要情节的描述,发展幼儿语言的完整性,丰富相应的动词:走、跳、游。
3、培养幼儿安心地听别人讲述,并能在集体面前大声表述.
二、教案准备
1、幼儿用书画面"小鸭和朋友"。
2、幼儿已会玩音乐"小动物洗澡"。
三、教案过程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通过动、听觉,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老师领着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轻、重,分别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进行表演,边表演边念白:我是青蛙。跳跳跳,我是小鸡。走走走……。
(2)通过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老师出示画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老师可以这样提问:谁来到小河边?它找了谁和它一起游泳?小鸭怎样邀请朋友的?找到朋友后它心里高兴吗?
2、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老师采用问答式引导幼儿集体讲述。当幼儿答不上来时。老师可采用让动物在画面上动起来的办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迁移前面活动中的动作,帮助幼儿身临其境地表述出鸭子如何邀请朋友游泳的内容.
(2)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述,老师以鼓励的口吻和插话的方式帮其完整、大声地表述。
3、教师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老师以平行提问的方式完整地讲述画面内容:小鸭来到小河边,找朋友下河游泳。它找了小鸡(小兔,小青蛙).对它说:小鸡(小兔.小青蛙)你和我一起游好吗?小鸡(小兔)说:我只会走(我只会跳),不会游。最后找到了小青蛙说:你和我一起游好吗?青蛙高兴地说:我们一起游吧!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的讲述经验,教师提供范例,用形象的、重复出现的、不同语气的语言向幼儿展示如何讲述的思路.
4、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将画面上的小鸡、小兔、青蛙插图换下,摆上小鸟、小猫、乌龟的形象,引导幼儿运用刚才教师提供的讲述经验讲述画面,可基本套用教师讲的语言和结构,只是替换其中形象.这一教案过程可由老师与幼儿共同完成,主要以幼儿讲述为主.当幼儿有难处时,老师小声插入帮助幼儿完整地表述出主要内容。
大班语言讲述教案 篇六
一、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的关系排列顺序,并讲述理由。
2.学习运用"惊慌""喝醉"等词句,讲述角色的动作、表情与心理活动。
3.能安静倾听同伴发言。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贪嘴的猫》图片4幅,醉猫手偶一个。
2.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根据图片的关系排列顺序展开联想和讲述。
2.活动难点:能用一定的词句、连贯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角色的动态、表情,根据事情发生的前后经过排列图片,并进行讲述。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这张图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2)老鼠不是很怕猫吗?怎么敢在猫的眼皮底下窜来窜去,还敢偷吃鱼和鸡蛋呢?
(3)猫怎么会睡着的呢?猜一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4)猫喝醉了,躺在地上打呼噜,睡得又香又熟。那么,这瓶酒又是从哪里来的?是谁放在那儿的呢?为什么?
2.观察图二
(1) 这张图应排在哪里?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
(2) 老鼠为什么在桌上放酒和鱼呢?
3.观察图一
(1) 这张图应排在哪里,为什么?
(2) 洞外的老鼠被猫抓住了,洞里的老鼠心里觉得怎样?从哪里看出它们很惊慌?它们可能在商量什么?
小结:一群小老鼠经常从墙洞里钻出来偷东西吃。可是,主人养了一只大花猫,老鼠一不小心就会被猫给捉住。这天,大花猫又抓住了一只老鼠,躲在洞里的老鼠看见了非常惊慌,它们说:"这可不行,咱们可不能在这等死,要马上动脑筋想办法对付大花猫。"(3) 它们想办法对付猫,猫会上当吗?
4.观察图三排图:这张图应排在哪里,为什么?(申诉理由)启发提问:
(1)猫看到一大瓶酒和鱼会高兴地说什么?它是怎样喝酒、吃鱼的?
(2)猫喝着酒,啃着鱼骨头。这时候,墙洞里的老鼠心里会怎么想?为什么发笑?
(3)猫怎么会上老鼠的当?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5.按顺序编讲故事。
这四幅图讲得是贪嘴的猫上老鼠的当的故事。请小朋友把这件事的开始、经过和结果,连起来编个故事,并把猫和鼠是怎么想、怎么讲、怎么做的,用已经学过的好听的词句编到故事中去。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互相提示及编讲。
(2)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述。
(3) 教师评价--鼓励用词恰当,编讲时有情节、有对话、有心理活动的幼儿。
6.教师示范讲述。
五、评价要素
1.能否理解图片内容找出其中的前后关系进行排图。
2.能否对角色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进行联想,并用连贯的、好听的词句编讲故事。
六、活动建议
可把图片放置于语言区中,供幼儿进区时练习排图讲述。
活动反思: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因此不必在内容上花过多工夫,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到作者是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的性格古怪时,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起来。在此可以通过师生分工朗读,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用事例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在体会猫的特点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动;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写猫的可爱时,“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这样饱含情感的语句比比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