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经典6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
教学难点:
1.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好教材和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问题引入新课,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那么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加法的概念。然后通过另外一个问题引出减法的概念,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2个苹果,那么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减法的概念。
2. 讲解新知(15分钟)
通过教学课件和教具,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详细解释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运算过程,并且通过例题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进行布置。
4. 讨论和解答(10分钟)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讨论和解答。对于学生犯错的地方,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找到错误,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5. 拓展(10分钟)
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苹果,现在他还剩几个苹果?”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写出答案。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解决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1.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好教材和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问题引入新课,如:“小明有3个口袋,每个口袋里有4个苹果,那么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然后通过另外一个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除法的概念。
2. 讲解新知(15分钟)
通过教学课件和教具,向学生讲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详细解释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和运算过程,并且通过例题演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巩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进行布置。
4. 讨论和解答(10分钟)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讨论和解答。对于学生犯错的地方,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找到错误,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5. 拓展(10分钟)
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口袋,每个口袋里有4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写出答案。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图形、语言与算式表征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类型
实物操作型、小组讨论型、讲授型
教学资源与环境
PPT、CAMTASIA STUDIO软件、教室
设计理念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先复习旧知,然后从生活实际入手, 引出问题,接着提供操作提纲,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然后通过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交流与PPT的演示,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最后利用两题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得新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这样逐步推进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设计思路与特色
本节微课围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内容来进行,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分数的含义,用整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微课的教学设计在编排上分三步来展开。首先是“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题收集、提取和解读信息;接着是“分析与解答”,借助孩子们的讨论形式,把直观图分析、动手操作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展现出来,并结合孩子们之间的对话说明解决问题的两个步骤;最后是“回顾和反思”,对解答的步骤和结果进行检验与小结,并结合练习题的讲解进行实际运用。这样的设计,使得整节微课层次清晰,自然流畅,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时间: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利用PPT把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展示出来,既是对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也顺势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0-55秒
二、阅读与理解,提操作要求。结合PPT的演示逐步分析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展现,并提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的要求。 56秒-2分05秒
三、学生操作,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出来的操作要求进行实践,并尝试列式解答。然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 2分06秒-5分05秒
四、回顾与反思。利用PPT的演示把孩子们的思路整理并展现出来,再次小结解题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 5分06秒-6分00秒
五、实际运用。利用PPT讲解两道比较经典的习题。第一题是基础题,通过讲解,巩固孩子对“分数的简单应用”知识点的掌握;第二题是提高题,通过对比与分析,让孩子进一步把握本节微课的知识点。 6分01秒-9分46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出示: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学生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互动解疑
1、师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汇报
板书:3。2+11。5=
2、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
题。
2、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