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案【精彩6篇】
《给予树》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给予树》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教育类绘本,它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给予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是给予、为什么要给予以及给予的重要性。
这本绘本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却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故事中的小男孩发现了一棵特殊的树,这棵树能够给予他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水果、鲜花、树叶等等。小男孩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棵树是他的朋友,他可以从这棵树身上得到一切他需要的东西。
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小男孩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他开始变得自私,只想从树身上得到更多的东西,而不再关心树的感受。他将树的果实摘光,将树的枝叶剥落。最终,当小男孩长大成人时,他将树砍倒,用树木建造一个船,离开了树。
这个故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给予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而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我们应该在给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给予不应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是应该出于一颗善良和仁爱的心。
通过这本绘本,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传递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给予?为什么要给予?如何给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给予的理解和体验。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互助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给予的喜悦和快乐。
总的来说,这本《给予树》的教案,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到给予的重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让我们一起用这本绘本,为孩子们的成长添上一片温暖的阳光吧!
《给予树》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给予树》这本绘本是一本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它以简单明了的文字和生动有趣的插图,向孩子们传递了关于给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这本绘本,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给予的重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品质。
在这本绘本中,小男孩和树之间的友谊是一个非常温暖而感人的故事。小男孩从小到大,一直依靠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从树上摘下水果吃,用树的枝叶做玩具,甚至将树砍倒建造船只。而树一直默默地给予,从不计较回报。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给予的道理。他们会明白,给予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情感上的奉献。他们会意识到,给予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它源于我们内心对他人的关爱和关心。同时,孩子们也会明白,给予是一种双向的行为,我们在给予的同时也会得到满足和快乐。
这本绘本的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给予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给予的乐趣和快乐。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给予的行动中,让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之,《给予树》这本绘本的教案,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它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让我们一起用这本绘本,为孩子们的成长添上一片美好的色彩吧!
《给予树》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 金吉娅 妈妈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生气
激动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给予树》教案 篇四
观课议课是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是探索、诊断、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语文教研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青年教师将观课、学课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曾经无数次醉心于名、特、优教师的独具匠心的设计,痴迷于大家富丽堂皇的课堂气象。总以为,大家就是这样的,是高不可攀的,是可望而不可及。这种想法止步于听到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
《给予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在随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时,用自己原本准备为家人购买圣诞礼物的20美元,为一位陌生的希望得到救助的小姑娘完成圣诞愿望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内容浅显,但感情真挚,人物形象丰满感人。于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给笔者全新的感受——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也能上得很好。
一、精研课标,教学目标简明
按照课标要求,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第一条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条是“初步学会默读”,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第八条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1.读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他紧紧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目标予以落实,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的训练,目标达成度高。文中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是表现她金子般美好心灵的重要部分,读好这段话对理解人物、感受语言至关重要。在学生读不出金吉娅对家人的愧疚,但又认为自己做的正确的复杂的心理时,于老师适时地进行了范读。在声情并茂的范读后他问学生“从我的朗读中,你觉得金吉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有爱心,有同情心,善良,仁爱。”“我在读金吉亚的话时,仿佛就变成了只有八岁的金吉亚。家里并不宽裕,妈妈好不容易攒了一百美元,每人只能分到20美元去选购圣诞礼物,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要买四份圣诞礼物,但是我却用这二十美元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圣诞礼物。现在,我就站在母亲面前告诉她这一切。请大家把金吉亚说的话好好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她的仁爱、同情、体贴和善良。”于老师说。在学生的练习中,老师还不时提示大家注意课文中“低”“难过”等词语,“她声音很低,因为她不敢大声说,她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没有买到四份像样的礼物,所以声音低,不敢说。再想一想她是个那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你就能读好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自己想成金吉亚,还原文中的情境,非常精彩地朗读出了这段话,使读书的目标圆满达成。
2.词语教学目标高标准达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于老师的词语教学独具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于老师抓住“并不宽裕”这个并不起眼的词作为突破口展开词语教学训练。在理解“并不宽裕”的词义时于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这个词的理解程度直接制约着学生对金吉亚美好品质的理解,所以当学生说出“‘并不宽裕’就是家里不富裕,没大有钱”的认识后,于老师并没有满足学生此时对词语理解的反馈。他继续追问“书上怎么写的?从一二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里钱不多,生活不富裕?”并要求学生拿起笔,在书上圈画出哪些词句能说明“并不宽裕”的意思。学生按照于老师的要求默读课文,圈画词语。学生很快找到了“只攒了100美元”,“五个孩子分享”,“每个孩子二十美元”的句子,于老师板书下“一百美元”、“五个”、“二十”几个词。再一次让学生联系这些数字理解“并不宽裕”这个词。在最后他总结到:“同学们,好多词语的意思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就可以把它读懂。”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去理解“如愿以偿”。在教学的第三个板块,于老师根据课后习题设计了小练笔,并强调要“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如愿以偿、并不宽裕、一百、五个、二十、八岁),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只有会运用,才是真理解。可以说,于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紧紧围绕课标,简明务实。
二、精研文本,教学内容简要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的得当与否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瓶颈。我们遗憾地看到,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很多情况下是凭着“这里我要讲,我该教这里”的直觉在选择教学内容。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而不是其他内容,选择这些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的教师没有理性地追问过自己。这种下意识的选择行为导致课堂上教师该讲的内容不讲,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上转圈圈。更有甚者,会把学生原来读懂的又教糊涂了。
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于老师抓住了“一二一”就高质量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即:读好一段人物语言,理解两个词语,写好一段话。金吉娅对妈妈的那一段话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描写生动,是理解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突破口。于老师紧紧抓住这段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在学生的心和作者的心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下缩短了作者和学者心灵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于老师说,学生读不好的原因是学生看到的是字而不是感情。当我们把学生引导到作者的感情轨道上使,文本的难点瞬间攻破。通过“并不富裕”和“如愿以偿”两个词的理解,即上下贯通了文本有使表现金吉娅品质的重点词语凸显出来,可谓精巧。在写话的训练中,于老师要求用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这些词语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节点,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是揣摩人物品质的凭借。当学生恰当的使用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已内化为学生的词语。
三、精研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简练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能否设计出并有效地组织好学习活动,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人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在《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花哨的表演,繁复的环节。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常态的,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平时采用的方式:读读书,交流交流,写写话。读、说、写是学好语文的常道。关键是在这些常道中如何达到不寻常的效果,那需要教师用心地用好每一种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方式有时可以很简单。
在观课议课中我们老师要清楚观、议的要点,要思考语文到底教什么,给学生留下什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过关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开展的观课议课活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给予树》教案 篇五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手指写好的课题说)。首先,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重点词语)
师:谁愿意接受挑战,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随机指正)
生:按照教师提示个别朗读
师:能做个“拥抱”的姿势吗?课文中指谁和谁拥抱着?
生:学生做“拥抱”姿势。
师:“圣诞节”在哪一天?
生:12月25日。
师: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犹如中国的——(生:春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师:谁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给大家提个醒。
生:字形,予——矛买——卖;字音,给担即
师:我们一起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生:根据教师所指的易错内容集体读。
2.了解内容
师:看来,大家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这对于阅读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在圣诞前夕,发生了一个与小女孩金吉娅有关的故事。”谁愿意叙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或者手中教材给自己提提醒。
生1: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你能简单地概括事件。
生2: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
妈给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叙述,让人清楚地了解故
事,而且有条理性,这也是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的。
二、情境导入
(出示:金吉娅图片与小声配乐)
师:看,这就是那个令妈妈十分感动的小女孩——金吉娅,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相
信妈妈的这份感动也会同样感染着我们三年一班的每一位孩子!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纯洁的人!”
三、情境感悟
1.布置阅读要求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轻轻地画下来,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或者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接下来,大家就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读书,老师建议大家采用轻声朗读的方式,有利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组织汇报(音乐停)
从你们笔直的小胸脯,看出来你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同分享彼此的感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及时梳理:
第1自然段:姊妹之间的相互探听,体现了亲情——第2句话
妈妈对孩子的担心,体现了对孩子的爱——第3句话
(注意指导朗读)
第2自然段:妈妈将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体现对孩子的爱——第1句话
第3自然段:哥哥与姐姐之间采购礼物后的喜悦,体现了家庭的融洽——第2句话
如果直奔第4自然段,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师:你能读读这部分吗? (生读后不说了)
师评价:你的感动理由很简单,如果能结合具体词句来体会就更好了。谁接着谈谈:
1句.从“到处逛逛”和“漂亮的礼物”体会到金吉娅对家人的体贴
2句.“援助中心”的理解
师:知道援助是什么意思吗?
生:帮助。
师:那么你能想一想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你的生活经历以及你在书本上、影视上看到的,想一想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生1: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
师:是啊,所以我国有流浪人员收容机构,专门帮助他们。
生2: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师:对失学儿童的援助我国有著名的工程——希望工程。
生3:卖火柴的小女孩需要援助。
生4:受灾的人们需要帮助。
(如果学生没有谈到这句话,可以适机处理:文中两次提到“援助中心”,它是干什么的呢?)
3、4、5句重点词:“一直盼望”体会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不知道他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他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你能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她可能是一个孤儿,晚上一个人很孤单。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一直盼望她什么都没有
师:你很会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她生活在很偏僻的地方,没有伙伴。
师:圣诞节快到了,这个小女孩寄给“援助中心”一张卡片(放
音乐、小女孩、卡片)你能想象一下,她会写些什么吗?
生:(想象交际)
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也做了想象,听,她是这样写的:(播放小女孩的话)
师:孩子们,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可怜,我送给她一个(师:有同情心)
生:我把她接回家(师:有爱心)
师:小金吉娅和你们一样,把妈妈给的20美元几乎用尽,买了一个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金吉娅家很有钱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前文第1、2自然段体会)朗读这部分内容
师:家里不宽裕,却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如果你是金吉娅,当时决定帮助别人时心理怎么想的?但面对家人时,内心却是复杂的。谁再来读读。
师:这位同学读这段话的时候声音并不大,而且速度还很慢,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金吉娅心里很难过。
师: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生:因为妈妈当时还不知道她干了什么,妈妈的误会让她难过。
师:可是,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向妈妈解释了呀?
生1:她也不知道妈妈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说话的时候底气不足。(感情读)
生2:我认为是因为金吉娅的钱不够了,不能给哥哥姐姐买礼物了,所以有点难过。(感情读)
生3:在她的心里,哥哥姐姐和那个陌生的女孩一样重要,但是“忠孝不能两全”,(笑声)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这个决定的。
师:你能从中看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生1:金吉娅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2:金吉娅还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怕妈妈生气对身体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赶紧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真相.
师:(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这样!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读懂了金吉娅的心。
生:金吉娅是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子。
师:你这里所说的“美丽”指的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金黄色的打着卷儿的头发吗?
生:我觉得她的心灵和外表一样美。
师:美得和谐,美得统一。
(适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师:面对这样一个女孩,妈妈怎能不激动呢?怎能不欣慰呢?
(投影打出最后一段: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生齐读)
师:什么叫如愿以偿?
生:就是愿望实现了。
师:愿望得以实现,就叫如愿以偿。
4.深化课题
师:孩子们,现在如果请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
(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
生1:给予树是一棵挂满希望的树。
生2:给予树是一棵充满梦想的树。
生3:给予树是一棵能让人梦想成真的树。
生4:给予树是一棵挂着卡片,卡片上写着心愿的树。
师:是啊,给予树是一棵挂满了心愿的树,是一棵充满了梦想的树,是一棵神奇的树,能让孩子的梦想成真,愿望实现。
四、拓展延伸
师:那么,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
生:在援助中心。
(多媒体:在《让世界充满爱》(或《相亲相爱》)的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战争、灾害、无助的照片)
师: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的人比盼望获得洋娃娃的小女孩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孩子们,给予树到底在哪里呢?
生1:在我们的心里。
生2: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那里。
师:是啊,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