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案【精简6篇】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黄河的主人》
教案类型: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黄河的主人》,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
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2. 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
3. 黄河的水文特点和资源利用;
4. 《黄河的主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介绍黄河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
Step 2:阅读课文
让学生分组阅读《黄河的主人》,并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读书笔记和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Step 3:讨论与分析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让他们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角色。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Step 4: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黄河的重要城市或景点进行研究,并制作一份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可以包括该城市或景点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等。在报告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互相评价。
Step 5:扩展阅读
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了解黄河的更多信息,如黄河的水文特点、资源利用等。
Step 6:总结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总结,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小组报告和展示;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总结,了解他们对黄河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一些重要景点,加深他们对黄河的印象;
2.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环保活动,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文学作品《黄河的主人》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又让他们了解了黄河的重要性和特点。小组活动和延伸阅读的设置,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但是,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黄河的主人》
教案类型: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黄河的主人》,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2. 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
3. 黄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影响;
4. 《黄河的主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黄河的探索欲望。
Step 2:地理知识学习
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地图等教学工具,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发源地和流经地区。帮助学生掌握黄河的基本地理知识。
Step 3:历史与文化学习
通过讲解黄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影响,让学生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是如何塑造中国古代文明的。
Step 4:阅读课文
让学生阅读《黄河的主人》并做好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以及与黄河有关的人物形象。
Step 5:讨论与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让学生表达对黄河的感受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珍惜水资源。
Step 6:环保行动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行动,如清理河岸垃圾、宣传节约用水等,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和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分析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环保行动,了解他们对黄河的理解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程度。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流域的实地考察活动,加深他们对黄河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自体验黄河的水文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地理知识学习、历史与文化学习以及阅读《黄河的主人》,使学生全面了解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通过讨论和环保行动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但是,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跨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再现,的却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课本、黑板、粉笔、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初步复习: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文包诗”的形式。(板书)。既然是文包诗,就请大家首先通过朗读到课文中找找这首诗,并请大家联系课文想想这首诗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自由读后进行交流,出示诗。
4、请学生自由朗读,请多个学生朗读。
5、请学生提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并划上横线。
6、大家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只有好好读课文,读明白了,读懂了,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的。
(二)深入学习
1、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中是谁送谁?(板书:李白 孟浩然)
2、这次送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3、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4、今天我们就要随李白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5、一对好朋友即将分离,能不能用个词来说说。(板书:依依惜别)
6、课文中谁和谁依依惜别?
7、课文中还有许多表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句子,请大家快速地读2—3节,边读边把最能体现他们之间依依惜别的句子划出来,并且可以在旁别可以写上批注。
8、谁想把刚才你划的句子读个大家听。随学生划的朗读讲解课文。
(1)学生找到第2小节,教师随之出示。
①谁能把这句读好的?指读。
②说说你在旁边都写了什么批注?
③谁也能把这句话读好的?指读
④他们都不想去提及分别的事情,因此一会儿 ,一会儿(引读)
⑤全班级一起读
(2)学生找到第3小节,教师随之出示。
①学生说到哪一句,就请多个学生朗读。
②当学生说到王勃的诗,适当给学生进行解释。
9、让学生带着依依惜别之情读好第三小节。
10、请同桌的同学分角色加上动作自由朗读第3节。
11、请学生上台表演。
12、虽然他们都依依不舍,但还是有人要走(出示第4节)
13、请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
14、学生交流:
①“依然伫立“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
②结尾的省略号可以看出李白依然站着
③“凝视“中可以看出李白依然还在看着远去小船上的朋友
④“岸边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柳树好象也在向孟浩然挥手,海鸥好象也随孟浩然而去)
15、相信大家一起读更能表达这种感情的。(齐读)
16、这个时候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
17、学生自由练读。
18、指名学生朗读。老师做些评价。
19、全班朗读。
20、本文既然为“文包诗”,那么意思都包含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拿起笔在课文汇总划出相对应的句子。
21、请学生交流。先说题目意思,再说每句诗的意思,中间给学生解释“西辞”的意思。
22、短短的一首诗仅有28个字,却把两个人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想把它背诵下来吗?让学生配乐自由背诵。
23、指名背诵。
24、全班背诵。
25、文人因为离别,还写了许多诗,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两首诗(出示《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齐读
(三)总结:这一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进一步感受了诗人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那深厚的友情。课后请同学们再收集关于送别的诗来体会。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四
一、导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今天,它依然以它磅礴的气势和滚滚的黄河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今天接着学习黄河的主人,同学们,还记得黄河的主人是谁吗?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呢?
二、出示课件:
滚滚的黄河。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你看到了什么?跟你想象中黄河的景象一样吗?
2、我看到了--------------------------的黄河。
3、师:这就是万马奔腾的黄河,这就是浊浪排空的黄河,这就是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同学们,你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二到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这就是黄河中的羊皮筏子。
2、师问: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句子,可句末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呢?
有什么地方值得惊叹的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自由讨论。
师指导:羊皮筏子在哪漂流?
“那么小,那么轻”应该怎么读?
“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你感受到了什么,能够读出这种凶险吗?
第三节中,那么小的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呢!你此时又有什么感受呢?(害怕、惊讶)
指“啊!那上面还有人呢------------------------”,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那这几个数字怎么读呢?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师过渡:更令人担心的是筏子上除了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风险更大了,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提心吊胆。
4、再出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不平凡的羊皮筏子吧!
5、朗读课文二至五节,感受一下黄河的凶险与羊皮筏子的又小又轻。
五、学习课文六至八节。
过渡:同学们,作者在描写凶险的黄河与羊皮筏子时,还说了一句: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为什么艄公跟个值得敬仰和赞颂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六到八节。化出描写乘客和艄公的语句,并在自己欣赏的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1、提生回答描写乘客的句子。
师提问:什么叫“谈笑风生”,从这一节中的哪写地方看出他们在谈笑风生?
2、拓展练习。
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可能谈些什么?讨论些什么呢?填写句子。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有的----------------------------,有的-------------------------还有的----------------------------------。
3、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滚滚的黄河上,你敢乘坐那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吗?
提生回答。并问为什么。
过渡:是啊,筏子上的艄公之所以谈笑风生,不仅是他们的大胆和勇气,更是因为他们信任艄公。
4、就在艄公谈笑风生时,艄公在干什么呢?
提生读有关语句,读了此句,你认为艄公怎样?
六、学习颁奖词。
作者写了一段赞美词来赞美艄公,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节,你觉得这样的赞美辞符合艄公吗?
提生回答。
知道朗读,出示课件。
七、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对艄公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诗行来赞美他吧。
黄河上的艄公,我敬仰你-----------------------------------------。
黄河上的艄公,------------------------------------你真了不起。
黄河上的艄公,我真想-----------------------------------------------。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感悟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
2、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配解说词,丰厚形象: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初步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段有关黄河的录像,我们一起欣赏。[投影一:播放黄河录像。]
1、有画面,有声音,如果再配上解说词,那就更具欣赏性了。一个词,一句话或几句话都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劈山砍石,势如破竹
2、谁能用课文当中的一段话来配录像呢?
(第一自然段)
导:作为解说词应当怎么说呢?学生齐读。
3、这就是九曲迴肠、奔流不息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而有人竟然成了它的主人,它是(艄公)
(1)学生写“艄公”
(2)采访学生:写“艄”字注意什么?(“舟”横不出头,变提)你为什么写得这么认真?(因为它是黄河的主人,我很敬仰他)
二、研究读2-8自然段,体会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1、学到这儿,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问——艄公凭什么成了黄河的主人?(板书“?”)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请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投影: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齐读。导:同学们,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家袁鹰一起来到滚滚的黄河边,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请自由地朗读课文。
3、自由交流。
4、学习第二自然。
(1)自由读。
(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3)引导读:小、轻、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
(4)小结:有没有吞没?(没有)还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可见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5、学习3-5自然段。
(1)过渡:刚才大家抓住“那么小、那么轻”就能体会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我们再来读一读3-5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出来。
(2)自由读。
(3)交流:物重、人多、贴着水面漂流。
(4)引读:啊!(惊讶)六个人(更惊讶)(还有作家袁鹰的担心。)
(5)小结:贴而不沉说明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6、学习第6自然段。
(1)羊皮筏子在黄河上险象环生,岸上的作者提心吊胆,而黄河的主人艄公是怎么面对的呢?和[投影出示第6自然段。]
(2)经典特写:
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你看他
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你看他
(3)有感情地朗读。
(4)说“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的反义词(漫不经心、随意、慌张)。结果会?
(5)想象羊皮筏子上乘客,谈笑风生。
(6)质疑:艄公为什么会那么沉着?
三、总结全文:
1、完成板书:艄公→黄河的主人
2、想象训练。
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气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羊皮筏子靠岸了,如果同学是乘客,老师是艄公,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礼貌、为什么爱坐?不同的身份?)
3、总结:
艄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黄河边,是黄河炼就了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因此课文在歌颂艄公,其实也在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课文中艄公成了黄河的主人,同学们在这堂课上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你们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袁鹰。课文通过描述黄河艄公撑着羊皮筏子载客在黄河上行进的情形,赞颂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成了黄河的主人。学习本课,应引导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并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题入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读懂问题。
4、初读感知全文,感受黄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初读感知全文,感受黄河的壮美。
教学过程 :
一、音乐导入:
1、欣赏音乐。[投影出示一幅黄河画面。播放《黄河船夫曲》]。 这首就是非常有名的《黄河船夫曲》,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称他为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投影出示]
竹篙 体积 凭着
磁力 吞没 整个儿
黄河滚滚浊浪排空
(2)文中四字词语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专心致志
鼓浪前进 如履平地
(3)读含有多音字的两个句子,认识多音字“系”“漂”。(相机正音)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3、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吗?
板书:艄公。
艄公是干什么的呢?黄河上艄公撑的不是船,而是? 板书“羊皮筏子”。羊皮筏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速文初探
1、过渡:那么艄公是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文中有答案,请你找一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画下来。
2、交流,指名说。[以雄浑的黄河为背景,投影出示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齐读
(2)艄公凭借的是什么呢?
过渡:是呀,在滚滚黄河,惊涛骇浪之中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来看看那奔腾不息的黄河吧。
四、细读感悟
1、感受黄河之壮美
(1)作者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呢?(出示第1小节,指名读,其他孩子边听边想,黄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同学们,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画面,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先读一读这一段。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3)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来到黄河岸边去感受一下吧!(视频演示:
黄河奔流的情景)
(4)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黄河呢?你又有怎样的心情呢?
[投影出示:]我看到了()的黄河! 我感到()! 指导朗读有感情朗读。
(5)看到这样的黄河,感觉如何?“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战”是什么意思?颤抖。
2、总结:作者初次见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是胆战心惊的,黄河上的艄公凭着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那么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我” 胆战心惊
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黄河诗歌或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