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彩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

三、教学内容

1. 计算与应用

1.1 加法运算

-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两位数相加,进位运算;

- 三位数相加,进位运算;

- 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2 减法运算

-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两位数减法,退位运算;

- 三位数减法,退位运算;

- 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3 乘法运算

-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

-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4 除法运算

-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除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

-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5 计算器的使用

-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 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 师生共同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

2. 讲解与示范

-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进位、退位和口诀表的使用方法。

-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操练与巩固

-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练习。

- 个人练习: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

4. 归纳与总结

-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讨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展示与评价

- 学生展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肯定和建议。

6. 课堂作业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题目。

-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

7. 课堂反思

-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图形、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图形特征;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测量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图形、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图形特征。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内容

1. 图形与特征

1.1 点、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和区别;

1.2 二维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1.3 三维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2. 面积与计算

2.1 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2 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2.3 运用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体积与计算

3.1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2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3.3 运用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 图形测量和计算

4.1 使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

4.2 使用量杯测量容积;

4.3 进行简单的图形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 师生共同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2. 讲解与示范

-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点、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和区别。

-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二维和三维图形。

-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操练与巩固

-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描述练习。

- 个人练习: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

4. 归纳与总结

-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讨论图形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展示与评价

- 学生展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肯定和建议。

6. 课堂作业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题目。

-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图形的测量和计算。

7. 课堂反思

-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复习年月日相关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3、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

  导学案

  自主预习整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我们认识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了24时计时法,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

  年12个月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月大月:( )( )( )( )( )( )( )31天

  小月:( )( )( )( ) 30天

  二月:平年( )天 闰年( )天

  日1日=( )时

  时1时=( )分

  分1分=( )秒

  3、做一做P114页第6题,说说怎样想的?

  (1)、3年=( )个月 24个月=( )年

  (2)、 7月有( )天 15时是下午( )时

  (3)、 展览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 )小时。

  交流合作

  1、说一说时间单位的知识。

  2、议一议有关时间知识的要点。

  3、你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经验。

  4、你会计算起止时间和经过的时间吗?怎么算?

  展示提升小组抢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忆?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反馈测评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第6 题:

  小华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放学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长时间?

  (1)先求上午在校时间:

  (2)再求下午在校时间:

  (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时间:

  2、出示钟面:

  (1)现在是几时几分?

  (2)17:00开往长沙的火车现在开始检票了,还有多少分钟开车?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如果你耽误了时间,会怎样?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握时间,时时处处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 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 胡里山 曾厝安小学 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2主题图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约有20xx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设计说明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已有的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学生的疑惑作铺垫。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20xx年、20xx年的年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说一说记忆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

  3、观察教材76页主题图,说一说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以特别的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为下面的新知教学作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观察20xx年、20xx年的年历。(课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一年中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一年有12个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

  3、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大月、小月的天数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4、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课件演示)

  ①伸出左手,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头。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处开始数起,第一个凸起处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着以此类推数到七月,转回来,从数一月的地方接着数八月,一直数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②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2)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一般指农历十二月,在这里代表公历十二月。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用歌诀帮助记忆,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起来。

  5、知识拓展: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师:每年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播放录音:大月、小月的由来)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人为规定的)

  设计意图: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回溯历史,既解疑释惑,又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数学学习渗透着浓浓的数学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与国王的名字(奥古斯都)印证八月的演变,令学生折服

相关文章

《看一看》数学教案【经典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看一看》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教案大全2012-04-04
《看一看》数学教案【经典4篇】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谁是那根线》(优质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谁是那根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活动目标:1、探究几种线的特性...
教案大全2015-09-08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谁是那根线》(优质3篇)

小学心理与健康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与健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案大全2014-09-03
小学心理与健康教案(通用6篇)

《秋天的菊花》中班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菊花》中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
教案大全2015-05-06
《秋天的菊花》中班教案【精选6篇】

《它是谁》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它是谁》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它是谁》教案 篇1  目标  1、喜欢参加活动...
教案大全2014-05-08
《它是谁》教案【经典6篇】

《逛水果店》小班教案【实用3篇】

设计意图: 水果店的主题活动内容我们一共预定了四次游戏,这次游戏是最后一次。针对前几次的游戏活动情况:幼儿对水果店的经验缺乏,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较弱。 特设计了以巩固水果店老板与顾客间的角色意识,大胆模...
教案大全2019-04-02
《逛水果店》小班教案【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