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鱼吐泡泡(优秀3篇)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鱼吐泡泡 篇一
教案主题:小鱼吐泡泡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颜色和形状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彩色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透明塑料薄膜、吸管等。
2. 小鱼吐泡泡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给幼儿展示小鱼吐泡泡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小鱼吐泡泡的兴趣。
2. 观察讨论:与幼儿一起观察小鱼吐泡泡的形状和颜色,让幼儿描述小鱼吐泡泡的特点。
3. 制作小鱼:给幼儿提供彩色纸和剪刀,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吐泡泡的形状,剪出小鱼的身体部分,并用彩色铅笔为小鱼上色。
4. 制作泡泡:给幼儿提供透明塑料薄膜和剪刀,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吐泡泡的形状,剪出泡泡的形状,并用彩色铅笔为泡泡上色。
5. 完成作品:将小鱼和泡泡用胶水粘贴在一起,让幼儿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式进行创作,可以加入其他元素,如海草、珊瑚等。
6. 分享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幼儿分享制作的过程和想法。
教学延伸:
1. 增加亲子互动: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小鱼吐泡泡,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提升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2. 制作背景:在制作小鱼吐泡泡的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制作一个海洋的背景,让他们将小鱼吐泡泡放在背景中,增加作品的立体感。
3. 制作故事:鼓励幼儿为自己的小鱼吐泡泡制作一个故事,可以让幼儿口头叙述,也可以让他们绘制故事情节并进行分享。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鱼吐泡泡 篇二
教案主题:小鱼吐泡泡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颜色和形状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彩色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透明塑料薄膜、吸管等。
2. 小鱼吐泡泡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给幼儿展示小鱼吐泡泡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小鱼吐泡泡的兴趣。
2. 观察讨论:与幼儿一起观察小鱼吐泡泡的形状和颜色,让幼儿描述小鱼吐泡泡的特点。
3. 制作小鱼:给幼儿提供彩色纸和剪刀,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吐泡泡的形状,剪出小鱼的身体部分,并用彩色铅笔为小鱼上色。
4. 制作泡泡:给幼儿提供透明塑料薄膜和剪刀,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吐泡泡的形状,剪出泡泡的形状,并用彩色铅笔为泡泡上色。
5. 完成作品:将小鱼和泡泡用胶水粘贴在一起,让幼儿按照自己想象的方式进行创作,可以加入其他元素,如海草、珊瑚等。
6. 分享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幼儿分享制作的过程和想法。
教学延伸:
1. 增加亲子互动: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小鱼吐泡泡,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提升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2. 制作背景:在制作小鱼吐泡泡的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制作一个海洋的背景,让他们将小鱼吐泡泡放在背景中,增加作品的立体感。
3. 制作故事:鼓励幼儿为自己的小鱼吐泡泡制作一个故事,可以让幼儿口头叙述,也可以让他们绘制故事情节并进行分享。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鱼吐泡泡 篇三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鱼吐泡泡
研究目的
1.了解用瓶盖印画的方法
2.学习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印画,表现圆圈泡泡
3.初步学会互相欣赏作品,喜欢美术活动
课 题
《小鱼吐泡泡》
教学简况
1.音乐导入《网小鱼》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鱼们都出来玩了,我们一起来唱歌欢迎它们吧。
2.学习瓶盖印画
(1)了
解泡泡的形状颜色教师出示小鱼吐泡泡的图,引导幼儿说出小鱼在吐泡泡。
师:看看这些泡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幼儿回答(圆形,红色、黄色、蓝色)
(2)了解用瓶盖印画
教师出示没有吐泡泡的`小鱼图片,思考怎样让小鱼吐泡泡。
(3)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后,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尝试瓶盖印画
教师说明要求:印的时候注意保持干净,瓶盖用完要放回去。
3.欣赏交流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说说图上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泡泡。
师:我们把这么漂亮的泡泡放到外面走廊上去,让别的班的小朋友也来看一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