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精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数学教学《栽蒜苗》教案

引言:动手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本教案以《栽蒜苗》为例,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蒜苗的种植方法,并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

(2)掌握数学中的测量单位“厘米”的概念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蒜苗的生长过程,探究数学知识。

(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蒜苗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

(2)掌握数学中的测量单位“厘米”的概念和用法。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如何将实际操作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蒜苗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蒜苗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与数学的关系。

2.操作实验: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盆土和一颗蒜苗。

(2)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挖坑、放入蒜苗、浇水等。

(3)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记录每天的高度变化。

3.数学拓展:

(1)引导学生观察蒜苗的高度变化,使用尺子测量每天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蒜苗的生长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测量单位“厘米”。

(3)让学生计算蒜苗每天的增长速度,并进行比较。

4.反思总结: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复习数学中的测量单位“厘米”。

五、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比如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测量物体的长度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数学教学《栽蒜苗》教案

引言: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教案以《栽蒜苗》为例,通过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蒜苗的种植方法,并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

(2)掌握数学中的测量单位“厘米”的概念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蒜苗的生长过程,探究数学知识。

(2)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思考蒜苗的生长规律和数学中的测量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蒜苗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蒜苗的生长规律和数学中的测量单位。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如何将实际操作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蒜苗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引导学生观察蒜苗的外形、颜色等特点,思考蒜苗的生长规律。

2.操作实验: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盆土和一颗蒜苗。

(2)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实验操作,包括挖坑、放入蒜苗、浇水等。

(3)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记录每天的高度变化。

3.观察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蒜苗的高度变化,思考蒜苗的生长规律和数学中的测量单位。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蒜苗的生长速度、变化规律等数学问题。

4.数学拓展:

(1)引导学生使用尺子测量蒜苗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2)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计算蒜苗每天的增长速度,并进行比较。

5.反思总结: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复习数学中的测量单位“厘米”。

五、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思考,比如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思考数学中的测量单位的应用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课前准备

  提前14~20天让学生在家栽种一盘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前14天的数据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事先板书好课题:栽蒜苗。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你们的数据并进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在你观察蒜苗的这些天里,你有哪些体会或者发现吗?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1)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长高度,并把每个小组成员的蒜苗第十四天生长情况记录在统计表内。

  (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其中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组汇报填表情况,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

  (2)通过寻找所有小组成员中谁栽的蒜苗第十四天最高,谁其次,有什么办法能更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来呢?引出统计图,体现统计图的必要性。

  提出要求:你们小组打算怎么来绘制这幅统计图,绘制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把遇到的困难记录到课堂练习本上。

  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3)讨论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法。

  学生会遇到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问题,每个小组通过组内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方法,把统计图完成,师巡视进行适当的辅导。

  (4)实物投影仪展示其中两或三个一格表示不同厘米数的小组的统计图。

  展示时,让展示的学生说说一格表示这个厘米数有什么原因,有什么好处。引导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确定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有什么诀窍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3.进一步了解统计图。

  每个小组看着自己小组的统计图,说说自己小组哪个同学的蒜苗在第十四天时长得最高,谁第二,其次呢?你发现了统计图的什么优点了吗?

  突出统计图的直观、简便,凸现绘制统计图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统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知道那些有用到它们的吗?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6页“试一试”及“练一练”。

  1.试一试。

  这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图形或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先让学生通过数据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再在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96~98页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分步演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这么快就掌握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想不想从这样的统计图中看看自己的蒜苗的生长趋势呀?下面同学们就在老师发的这张练习卡上用你自己记录的数据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指生汇报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折线统计图看起来更精确,更美观。

  三、实际应用,拓展新知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98页2、99页3题。

  四、反思巩固,发散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相处,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不知道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或还有什么疑问呢?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实践作业:生活中的哪些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刚才大家介绍的数学信息,选择你喜欢的收集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数学是无穷的科学,数学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我们学过的知道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与数学知道息息相关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希望大家今后多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关文章

一年级美术《会动的小纸人》教案设计【精选3篇】

第十三课:会动的小纸人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会动的小纸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2、利用小纸人来表演节目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强化他们与人...
教案大全2011-08-04
一年级美术《会动的小纸人》教案设计【精选3篇】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教案【优秀3篇】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面积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
教案大全2015-05-07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教案【优秀3篇】

望庐山瀑布水课文教案(通用3篇)

导语:《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风景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
教案大全2017-08-03
望庐山瀑布水课文教案(通用3篇)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最新3篇】

①结合你对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的理解,说一说你对一次函数中的“一次”的理解. ②k可以是怎样的数? ③你怎样认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一个常数b的和即 Y=kx+b 定义:一般地,形 如 Y=...
教案大全2014-01-03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最新3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方位》(推荐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方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教案大全2016-04-07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方位》(推荐4篇)

花大班科学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花大班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花大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并...
教案大全2018-09-01
花大班科学教案(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