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二语文教案【精彩3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二语文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诗经中的美丽风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诗歌,培养学生对美丽风景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作诗歌表达对美丽风景的感受。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经中的诗歌内容和意境;
2. 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美丽风景的感受。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诗经相关教材和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美丽风景的魅力。
2. 老师提问:你们平时喜欢欣赏什么样的美丽风景?为什么?
二、学习诗经中的诗歌(15分钟)
1. 老师介绍诗经的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诗经中的诗歌是古代人民对美丽风景的赞美和表达。
2. 老师选择一首诗歌,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和意境,学生跟读。
三、诗歌欣赏与分析(20分钟)
1. 老师播放不同风格的诗经诗歌音频,让学生欣赏并体会每首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创作诗歌(20分钟)
1. 老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春天的美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力写一首诗歌表达对春天美丽风景的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老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回答问题:“诗经中的诗歌有哪些特点?你觉得诗歌表达美丽风景的方式有哪些?”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老师进行点评和表扬。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让学生继续欣赏和研究诗经中的诗歌,写一篇读后感。
2. 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经中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了他们对美丽风景的感知能力。通过创作诗歌,学生也得到了自我表达的机会,提升了语文素养和创造力。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创作过程还比较简单,下次可以适当延长创作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二语文教案 篇三
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用心听、用心感受声音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闭上眼睛,停止一切活动,使教室里保持绝对安静)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你有何感想?(恐惧、害怕、失落……)是的,有的人平时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起,让我们回到有声的世界。现在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拼,请同学们拿出笔,依次记录下你听到的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恩,很棒!大家都有敏锐的听力。而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讲了声音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关注声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声音。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美点追踪:
这篇课文富有诗情画意,很美!但是,你知道美在哪儿吗?
1、现在请同学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2、合作探究:课文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画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只要学生喜欢某一句话并有自己的理由即可,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1)课文的语言美体现在:
①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②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③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④第二人称的运用,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2)内容别致: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觉迟钝,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妙的声音。作者用充满诗请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让我们伴随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的声音陪伴下,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标题设置悬念,诱人猜想,对读者寄予无限的期翼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4)1-3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富有诗意却细微得难以察觉。
4-7风吹声;动物声;水声――习以为常,不被留意。
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强调用“心”听,于无声之处听惊雷。
(5)结尾没有作一般的总结或引申,而是建议做几个声音游戏,在游戏中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归纳总结: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语言、意蕴、结构。
四、质疑问难:
对课文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拓展延伸:
生活感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被忽视的声音,请各位同学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把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告诉大家,并简单谈谈原因和感受。
六、归结全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滋有味。
七、作业布置:
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