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推荐3篇)
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 篇一
标题:《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导语: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中,通过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 图书角: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图书角,摆放丰富多样的书籍,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角:在校园中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角,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阅读计划:帮助学生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鼓励他们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阅读笔记: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和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3. 分享阅读经验:定期组织学生之间的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借鉴、交流阅读心得,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1. 预习导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通过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多次阅读: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多次阅读,通过重复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的理解。
3. 提问引导: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4. 细节把握: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结语: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 篇二
标题:《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导语: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中,通过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话题导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2. 写作示范:教师进行写作示范,展示优秀的作文范例,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1. 写作计划:帮助学生制定每天的写作计划,鼓励他们每天坚持写作一定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 写作日记:鼓励学生每天写作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评改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三、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
1. 话题展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相关素材和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扩展话题,丰富写作内容。
2. 结构规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规范性和逻辑性。
3. 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
4. 修改订正: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订正,培养学生的自我审查和改进能力。
结语: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 篇三
武陵春初三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词《武陵春》是选自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当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水平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另外,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统一编排。单元中五首词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词的能力,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感受”“欣赏能力”对聋生来说难度偏高。针对本班聋生的语言基础薄弱、知识面相对窄的学情,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a、了解女词人李清照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b、初步学会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a、引导聋生反复诵读学会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充分发挥聋生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c、指导聋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d、鼓励聋生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体会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b、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c、在感悟中使聋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前两个目标侧重能力目标,后一个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赏析能力。对聋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以语学文”是学习语文的普遍规律。故在教学中,我采用将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适应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使用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和描述法等来为教学服务的。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口语、手语)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聋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聋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聋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聋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小组互相研讨,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且提问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及延伸的问题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聋生对整首词的理解,达到发展聋生形象思维,增强思辩能力的.目的。这几个问题是:
1、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3、李清照愁从何来?
4、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6、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7、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8、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描述法引导聋生合理想象,将词作转化为画面,让聋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这样做既对聋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又培养了聋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聋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聋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聋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聋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聋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聋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聋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聋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出示两书《诗经》《宋词今译》。这样导入从视觉上吸引聋生,营造气氛,唤醒聋生对词的喜爱之情。板书课题。
第二步、资料助读。让聋生简介词人生平、展示词人的个性名片,了解历史背景,师作补充,有助于聋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聋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的准备;教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本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课的联系。培养聋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制作人物名片,培养聋生概括能力及动手能力。由于语言障碍,聋生面对众多的资料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甄别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这个环节。
《武陵春》说课稿,
第三步、师生共同赏读。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
聋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3、聋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课件)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聋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为消除聋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先作个示例,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学习中,老师要激活聋生自主、合作、讨论,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聋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聋生体验,老师点拨。聋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老师对体验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聋生准备、教师引导。聋生品味、教师点拨。聋生对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赏析,着眼于名句、关键词,教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聋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聋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的形式,使聋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聋生学习的灵感,开阔聋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馈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3、再读整首词。
聋生总结,教师归纳。让聋生学习阅读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欣赏词的基本过程。让他们试着提出疑惑,学会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第一二题背诵并默写《武陵春》这首词;请上网搜索有关描写“愁”的诗句”为必做题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第三四题为任选题,难度较高,要求聋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的画面。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味写“愁”的技巧。因为聋生常常会说,但怕写,作业中写的任务是为了以读促写,把发展聋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聋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以简笔画一艘舴艋舟为中心,舟中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个个貌似石头的方框,每一个方框内分别写上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艺术化,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
六、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练习一、三。
3、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