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一

标题: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引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和用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计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将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一、认识面积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引入概念:解释面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据的平坦空间的大小。通过简单的图示和实物示例,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二、认识面积单位

1. 引导学生思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2. 介绍常见的面积单位:通过图示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常见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解释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将一个物体的面积从平方厘米转换为平方分米,应该如何操作?

2. 操作演示:通过具体的换算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应用练习

1.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并进行单位转换。

2. 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教室中,选择一些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测量其面积,并进行计算和比较。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可以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二

标题: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引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概念。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和用途,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计量和比较。本节课将通过实际的应用场景和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认识面积的实际应用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场景中有哪些涉及到面积的计算和比较?

2. 实际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地板面积的计算、绘画面积的估算等,让学生认识到面积的实际应用场景,并讨论面积的计算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二、认识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面积单位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和重要性。比如,通过比较不同面积单位表示的房间面积,让学生理解不同单位的大小关系。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实际应用

1.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2.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买瓷砖时的面积计算和材料估算等,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性,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应用练习

1. 练习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和比较不同场景中的面积。

2. 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家庭中,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如测量教室的面积、估算家庭房间的面积等。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也意识到面积和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1) (2) (3)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一)观察法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验证猜测:老师可以出示画好方格图,且周长相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周长(6+1)X2=14(厘米)

  周长(5+2)X2=14(厘米)

  周长(4+3)X2=14(厘米)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如果要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老师要提供怎样的学具比较合适?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学生操作。

  (4)指名汇报演示

  师: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因有个别组老师所提供的图片不同,操作中必然出现困难)。在这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正方形,或一种是长方形,一种是正方形,形状不同,无法比较。

  ②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是两种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形状相同了,大小确不同,无法比较。

  得出结果:要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二)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厘米

  (1)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拿,)师:你确定吗?有什么方法验证你拿的对不对?用测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长?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3、认识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样的小正方形?(生答)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们的身边什么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上前比一比,如比开关盒。

  4、认识平方米

  (1)猜

  师:1平方米是怎样的正方形呢?(生答)从你的学具袋里找找看?(生找不到)

  到底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能多少人?

  学生猜测、站位验证。

  (2)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师:你家房子大概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说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

  (3)想

  闭眼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学习面积单位,你会测量面积的大小了吗?测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教室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校园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永定县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

  2、改错题。(媒体出示)

  4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睛

  今天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宽啦!大约有160平方厘米。为了欢迎我姑姑还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黄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说:“吃吧!”我赶紧张开大嘴一口气吃了两块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还教表妹画了一张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画。中午,躺在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想:这个国庆节我过得真开心!

  学生读日记、帮明明改面积单位。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观察法 物体表面

  重叠法 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剪拼法 封闭图形

  测量法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

  师: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师: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还有想说的吗?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师: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引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理由。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理由

  师: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

  师: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生汇报,你量了…、、

  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怎么办?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平方米

  师: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是1米

  师:他讲得对吗?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

  思考: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理由

  放手问:从中你想到什么?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五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真真实实的感受,实实在在的体验。

  (二)说学法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来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观察身边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红旗、桌椅、书本等,让学生指出他们的表面在哪?

  (2)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便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各种规则及不规则封闭图形,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封闭图形。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和封闭图形大小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识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比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指定不需要学生的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了本部分的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六

  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而编排的。“面积”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一些,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

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目标。

  4、时间安排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本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用时5分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用时10分钟。

  (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表象。用时15分钟。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用时10分钟。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学具: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物。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教学方法是观察、实验探究法,将情景引入、直观演示等方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比如:上课开始通过情景引入创设涂色比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理解面积的意义,我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中真实地感受什么是面积,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为了让学生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正确表象,我采用活动教学法,目的是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并运用这些表象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认识了面积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后,我把探究的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理解面积单位含义,学习选用观察,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1、 激趣导入新课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由在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上进行涂色比赛引入,当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谁输?谁赢?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真切感悟平面是一个面,有大小之分的,为学生学习面积概念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体验,感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充分感知,概括面积的含义。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教学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身边物体(如:黑板,课桌,书本等)的表面在哪;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小结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二步:教学封闭图形的大小。

  通过质疑:假设我们把练习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是什么形状?引出封闭图形,并出示一组封闭图形,让学生认一认有哪些是封闭图形,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面积大一些,让学生感知到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第三步: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

  (2)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3)汇报展示。学生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标准:有的选择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既长方形和正方形混合来摆;有的选择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或同一种长方形),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拼摆、测量,所以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正方形。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

  第二步: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学习“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具体环节如下:拿,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想,看着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习“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学习“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巩固面积单位,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步: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量等环节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5、练习内化,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① 填一填

  (1)( )或( )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

  ②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约是4( )

  教室的地面约是45( )

  小明的身高是125( )

  数学课本长大约是20( )

  ③拼一拼: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一拼

  (1)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2)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6、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立足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看、摸、比、想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策略上都结合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鼓励学生拿、想、比、画、量等策略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研究面积是什么,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文章

小班优质课教案(精彩4篇)

导语:给小班一个优质的教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们的思想发育,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小班优质课教案大全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班优质课教案大全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
教案大全2018-05-09
小班优质课教案(精彩4篇)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大全2017-01-04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最新6篇】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优质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0篇),欢迎...
教案大全2013-01-01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优质6篇】

中班阅读儿歌《哥哥走》教案【优选4篇】

篇一:中班阅读儿歌《哥哥走》教案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念儿歌。2、让幼儿了解过马路的交通规则,学会自我保护。二、活动准备:“念儿歌、读童谣”幼儿用书人手一本。三、活动...
教案大全2016-04-04
中班阅读儿歌《哥哥走》教案【优选4篇】

《智取生辰纲》教案(推荐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智取生辰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取生辰纲...
教案大全2015-01-01
《智取生辰纲》教案(推荐6篇)

鸟王请客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经典3篇】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对人类的益处。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树立保护鸟的意识,不伤害鸟类。 活动准备 : 1.丰富幼儿关于各种鸟的知识。...
教案大全2013-06-05
鸟王请客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