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吃瓜》中班语言教案(经典4篇)
《瓜瓜吃瓜》中班语言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认识水果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2. 能够正确地说出水果的名称。
3. 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兴趣和喜爱。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 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拿出一个苹果,让幼儿观察并问:“这是什么?”引导幼儿回答:“苹果”。然后继续拿出其他水果,让幼儿观察并回答。引导幼儿认识水果的名称。
2. 学习(15分钟)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苹果的轮廓,并写上“苹果”两个字。然后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写法,并一起大声读出“苹果”。接着,重复同样的步骤,让幼儿认识其他水果的名称并学习写法。
3. 游戏(15分钟)
老师将水果图片或实物放在桌子上,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拿出一个水果并对幼儿说:“瓜瓜,瓜瓜,你猜我手里是什么水果?”幼儿睁开眼睛猜一猜。然后老师拿出水果给幼儿看,并让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接着,轮到下一个幼儿猜。
4. 巩固(10分钟)
老师拿出苹果,并问:“这是什么?”幼儿回答:“苹果”。然后,老师再拿出其他水果,让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接着,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分别拿出不同的水果,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5. 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幼儿多吃水果,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瓜瓜吃瓜》中班语言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鸟等。
2. 能够正确地说出动物的名称。
3.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喜爱。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动物:猫、狗、鸟、鱼等。
2. 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拿出一张猫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问:“这是什么?”引导幼儿回答:“猫”。然后继续拿出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回答。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名称。
2. 学习(15分钟)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猫的轮廓,并写上“猫”两个字。然后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写法,并一起大声读出“猫”。接着,重复同样的步骤,让幼儿认识其他动物的名称并学习写法。
3. 游戏(15分钟)
老师将动物图片或实物放在桌子上,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拿出一个动物并对幼儿说:“瓜瓜,瓜瓜,你猜我手里是什么动物?”幼儿睁开眼睛猜一猜。然后老师拿出动物给幼儿看,并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接着,轮到下一个幼儿猜。
4. 巩固(10分钟)
老师拿出猫,并问:“这是什么?”幼儿回答:“猫”。然后,老师再拿出其他动物,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接着,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分别拿出不同的动物,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5. 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幼儿多了解动物,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
《瓜瓜吃瓜》中班语言教案 篇三
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不乱扔瓜皮果壳,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以及生活卫生习惯。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瓜瓜吃瓜》
准备:
图书一本
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呀?对!这是一只西瓜,告诉你们,有个小朋友的名字叫瓜瓜,为什么叫瓜瓜呢?你没想不想知道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出示图片,老婆婆摔交的图片)问:图上有谁?她怎么拉?怎么会这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1、你听到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2、人民为什么叫他瓜瓜?
3、瓜瓜他是怎样吃西瓜的?吃完西瓜后他又是怎样做的?
4、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三、教师再次完整地讲述一遍。(边看图边讲故事)提问:
1、瓜瓜有没有吃到外婆的西瓜?为什么?
2、后来,外婆摔了一跤后,瓜瓜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四、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五、讨论:
1、你喜欢瓜瓜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瓜瓜,你会怎样做?
3、出示有关这方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是对的?谁是错的.?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教育幼儿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瓜瓜吃瓜》中班语言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能讲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不乱扔瓜皮果壳,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以及生活卫生习惯。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呀?对!这是一只西瓜,告诉你们,有个小朋友的名字叫瓜瓜,为什么叫瓜瓜呢?你没想不想知道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出示图片,老婆婆摔交的图片)问:图上有谁?她怎么拉?怎么会这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1、你听到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2、人民为什么叫他瓜瓜?
3、瓜瓜他是怎样吃西瓜的?吃完西瓜后他又是怎样做的?
4、结果发生了什么事?
三、教师再次完整地讲述一遍。(边看图边讲故事)提问:
1、瓜瓜有没有吃到外婆的西瓜?为什么?
2、后来,外婆摔了一跤后,瓜瓜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四、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五、讨论:
1、你喜欢瓜瓜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瓜瓜,你会怎样做?
3、出示有关这方面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谁是对的?谁是错的?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教育幼儿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活动反思:
每人每天都会“生产”很多的垃圾,怎样处理这些垃圾,是孩子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所以选用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及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动手、动脑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