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简要版教案【优选6篇】

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简要版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水的三种状态

导入: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是什么样的?我们平时是如何使用水的?

活动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

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小杯水。

2. 学生观察水的形态,并描述水的特点。

3. 学生讨论水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4. 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每种状态的特点,并将解释写在纸上。

活动二:变换水的状态

1. 学生将小杯中的水放在冰箱中冷冻。

2. 学生观察冰冻后的水,并描述其特点。

3. 学生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块的变化。

4. 学生讨论冰块融化为水的过程,并描述其特点。

活动三:模拟水的蒸发

1. 学生将小杯中的水放在暖气或太阳下,观察水的变化。

2. 学生讨论水蒸发的过程,并描述其特点。

3. 学生将蒸发后的水凝结在杯子的边缘,观察并记录。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梳理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过程。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总结写在小组讨论的纸上。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结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解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语言观察和描述水的变化。

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简要版教案 篇二

标题:水的浮力实验

导入: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个装满水的大容器,并放入一个沉重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个沉重的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

活动一:浮力实验

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浅盘和一些小物体(如纸片、小石子等)。

2. 学生在浅盘中倒入一些水,并将小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

3. 学生观察每个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表现,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二:探究浮力的原理

1. 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并总结小物体在水中浮力的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浮力的存在,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原理。

3. 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浮力的原理,并将解释写在纸上。

活动三:船的浮力实验

1. 学生利用纸片或塑料片制作一艘小船。

2. 学生将小船放入水中,观察小船在水中的浮力表现。

3. 学生讨论小船的浮力和形状设计之间的关系。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梳理浮力的原理及其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总结写在小组讨论的纸上。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探索浮力的实验,例如用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解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语言观察和描述浮力的现象。

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简要版教案 篇三

  活动名称:

  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

  活动目标:

  1、愿意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现出来,与同伴分享。

  2、对溶解现象感到好奇。

  活动准备:一次性塑料杯子、小勺子、白糖、果珍、盐等、温水

  活动过程:

  一、提供孩子每人一个透明杯子,请孩子自由倒水喝,说说水的味道是怎么样的?(淡的,没有味道)

  怎么样才能让水喝起来有味道呢?在里面加东西

  二、与幼儿共同实验操作

  加上点白糖进去,搅拌之后发现了什么?(白糖不见了,讨论一下白糖去哪里了)请孩子尝一下它的味道怎么样?水变味道了吗?再尝试加上果珍等看看有什么变化,味道又是怎么样的?

  三、总结实验结果,像糖一样的东西会溶解在水里

  四、请孩子泡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一起开心的喝喝说说。

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简要版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孩子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孩子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孩子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孩子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孩子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孩子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孩子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孩子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孩子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孩子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简要版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

  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

  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教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请你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

  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一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

  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

  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

  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

  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

  2、幼儿实验。

  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

  (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

  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什么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语言活动《奇妙的水》简要版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玩水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所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导入活动。

  二、

  1、除了喷泉这里有水,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2、那水是什么样子的呢?

  3、今天,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录音:“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我很伤心。”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每个小朋友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5、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6、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7、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8、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

  1、老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那太好了,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再帮水宝宝搬家时,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他不能住在这里,他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你在帮水宝宝搬家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谁会流动。

  四、水妈妈告诉幼儿水宝宝的小秘密(小结):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哪,你知道了吗?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章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小班教案(最新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小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小班教案 篇1  活动...
教案大全2017-06-03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小班教案(最新4篇)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优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
教案大全2018-07-02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优质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霉素的发现》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青霉素的发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教案大全2019-02-05
小学五年级语文《青霉素的发现》教案(优秀5篇)

小班安全教育防火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安全教育防火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大全2019-02-05
小班安全教育防火教案(最新6篇)

小学数学的教案【优质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数学的教案1...
教案大全2015-08-07
小学数学的教案【优质6篇】

小学美术绘画课教案【精简4篇】

美术教学教师要鼓励让勇敢的孩子自己到前面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讲自己的绘画日记,带动氛围。以下是小编搜集的小学美术绘画课教案,欢迎查看! 篇一:小学美术绘画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形状,通...
教案大全2013-05-06
小学美术绘画课教案【精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