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3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杨炯及其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理解诗人通过描述北固亭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来表达对逝去岁月和友谊的怀念;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品味古典诗歌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2. 理解并学会欣赏古典诗歌;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准备:
1. 课堂教学PPT;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文;
3. 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杨炯及其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与分析(15分钟)
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全文,并帮助他们理解诗中的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诗歌赏析(20分钟)
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重对关键词的解释和理解。让学生分析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技巧。
4. 学习写作(15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诗意的语言,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写一篇短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词汇。
5. 课堂讨论(20分钟)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提供互相评价的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理好,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典诗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古典诗歌相关的展览或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古典文学的了解。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书面作品;
3. 学生的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杨炯及其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理解诗人通过描绘北固亭的景物和描述自己的情感来表达对逝去岁月和友谊的怀念;
3.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2. 理解并学会欣赏古典诗歌;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准备:
1. 课堂教学PPT;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文;
3. 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杨炯及其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与分析(15分钟)
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全文,并帮助他们理解诗中的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诗歌赏析(20分钟)
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重对关键词的解释和理解。让学生分析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技巧。
4. 学习写作(15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诗意的语言,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写一篇短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词汇。
5. 课堂讨论(20分钟)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提供互相评价的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理好,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分享。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典诗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古典诗歌相关的展览或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古典文学的了解。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书面作品;
3. 学生的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篇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选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以下是cnfla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嗄辏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5笔泵晒乓厌绕穑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5诙年?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三、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
思考: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阅读下片,分析层次。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4、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六、归纳全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七、学生齐读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