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最新3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 篇一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认识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欣赏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
2. 欣赏流行音乐作品,如泰勒·斯威夫特的《Shake It Off》等。
3. 欣赏传统音乐作品,如中国古典音乐《二泉映月》等。
4. 欣赏民族音乐作品,如非洲鼓乐等。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析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仔细欣赏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受和评价。
4. 学习欣赏技巧:教授学生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技巧,如注意旋律、节奏、乐器运用等。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欣赏,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演讲。
6. 分享和展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音乐作品,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感受。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分享展示环节的表现。
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 篇二
课程名称:音乐合唱——学唱经典童谣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经典童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让学生了解经典童谣的背景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经典童谣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学唱经典童谣,如《小星星》、《捉泥鳅》等。
2. 基本音乐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3. 经典童谣的背景知识,如创作背景、作曲家等。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经典童谣的录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唱童谣:教授学生经典童谣的歌词和曲调,分段学唱,并进行整体练习。
3. 学习音乐知识: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阶、节奏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唱童谣。
4. 学习童谣的背景知识:讲解童谣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等,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童谣的知识。
5.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练习童谣,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6. 演出和分享: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练习的童谣,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的合唱表演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学生对童谣背景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五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 篇三
教材简析
歌曲《嘎达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长篇叙事体的颂歌,由安波记谱译配,于上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东蒙北部。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鲷民歌的特点,结构严谨,曲调豪放流畅,深情感人,节奏沉着有力。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还背改编为器乐曲和管弦乐交响诗。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根据民歌改编的,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是一首叙事歌曲。这首歌曲原为民间的分节歌,后用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旋律纯朴、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的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歌曲为2/4拍,e小调,二段体结构。
歌曲《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练。歌曲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拍困难、不拍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能够辨别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风格。本课继续唱好两个声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挥边唱边划拍。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积极参与音乐剧的编创活动,主动担任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长》其中一个声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示边唱边划拍。并能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划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一课歌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
1. 设问导入:你看到“足迹”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记忆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谁?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谁?
2.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3.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4.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并讨论: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歌曲分为几句?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设问: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问题)。
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延伸: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
板书设计:男低音
马头琴-蒙古族
第2课时
一、演唱歌曲《嘎达梅林》的第一段歌词。
二、学唱《雨花石》
1.简介插图,讲解故事。
2.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体会音乐的特点。
5.分乐句学唱曲谱。(前四乐句、后四乐句)
(1)教师分部分范唱乐句。
(2)教师弹奏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3)师加入装饰音范唱,生模唱。
(4)跟着老师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6.二拍子指挥图示
(1)师弹奏简单的二拍子歌曲,请学生按照强弱的不同拍击。
(2)跟随音乐依照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
(3)按指挥图示,一边演唱歌曲旋律,一边做划拍练习。
7.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讨论歌词表达的意义。
(3)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填唱歌词。
(4)设问: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跟着伴奏,充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结:小小的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却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学习。
唱一唱:课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板书设计:二拍子指挥图示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雨花石》。
二、个别抽查背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1.电影故事导入:体弱多病的女教师王双玲在接了一个乱班之后,兢兢业业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岗位上辛勤耕耘。她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2.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复听,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学唱歌谱
(1)视唱齐唱部分,找出乐句的规律(节奏相同)。
(2)分声部视唱合唱部分。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一声部旋律。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二声部旋律。
说说这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
(3)分小组合唱两个声部旋律。
5.学唱歌词
(1)设问:你怎样长大?
(2)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词,歌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长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不怕风沙、不拍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
知识扩充:到网上搜索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看一看
,挑出你喜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背唱《雨花石》。
二、个别讲故事,并评价。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聆听独唱版歌曲,说一说,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跟着唱一唱,学唱会一到两段歌曲。
5.聆听合唱版歌曲,讨论: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6.复听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加深对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编创与活动
1.聆听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说一说每一段落的情绪、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组讨论,进行音乐剧的编创设计。
3.讨论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场景。提示: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设计、分配角色。
5.根据插图提示,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编创表演动作。边唱边相互配合,表演音乐剧。
6.分组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和改进。
五、小结: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诱敌就歼,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这种崇高品德。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唱一唱:怀着崇敬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曲。
板书设计:力度-强弱
速度-快慢
角色
教学反思 通过这几首歌曲的学习,使孩子们从革命历史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把聆听的三首歌曲,也作为学唱歌曲来进行教学,教会孩子们能够唱会一到两段,让他们在歌声中,感悟革命历史,谨记革命传统。我还让孩子们在课后写一篇“唱后感”,抒发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怀念之情和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