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经典6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篇一

标题:《沁园春雪》优秀教案:激发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概述:

本教案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沁园春雪》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代表作品《沁园春雪》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冬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冬天的感受,并引发对于冬天的文学描写的思考。

2. 学习文本:让学生阅读《沁园春雪》,并回答以下问题:

a.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b.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c. 小说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描写?

3. 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 小说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有什么作用?

b. 小说通过描写雪来表达了什么主题?

c.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有哪些象征意义?

4.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分享和解读,鼓励他们多读多思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五、延伸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读后感,通过展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沁园春雪》文本;

2. 冬天景色插图;

3. 学生自选的文学作品。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沁园春雪》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篇二

标题:《沁园春雪》优秀教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概述:

本教案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沁园春雪》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代表作品《沁园春雪》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代表作品的介绍,引发学生对鲁迅思想的思考,并提出对于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文本:让学生阅读《沁园春雪》,并回答以下问题:

a.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b.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c. 小说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描写?

3. 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有哪些象征意义?

b. 小说通过描写雪来表达了什么主题?

c. 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些观点值得批判和思考?

4. 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辩论和讨论,引导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辩论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思维能力。

五、延伸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阅读并撰写读后感,通过展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沁园春雪》文本;

2. 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介绍;

3. 学生自选的文学作品。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沁园春雪》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并通过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和辩论,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掌握学习诗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

  2、学习诗歌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3、感受诗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学法指导】

  1、将作者用文字所描绘出来的的景物形象化,在头脑中转变成一幅幅图画。

  2、反复朗读,在读中悟,读中感,读中生情。

  【课前热身】

  1、选词填空:

  ⑴(饶、娆、挠)分外妖()美丽富()不屈不()

  ⑵(娇、矫、骄)戒()戒躁()小玲珑步履()健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数见不鲜()妖娆()莽莽()谦逊()数九寒冬()风骚()分别()可汗()不计其数()

  3、动手查资料:

  对于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这首词的呢?请将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向同学们展示。

  4、反复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交流预习情况,并让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三、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节奏、字音。并尽力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2、听范读,并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呢?

  四、研读上阕

  1、哪些句子总写北方的雪景?这些句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写景时

,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分别用了哪两个字?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引起?它统摄的句子是哪几句?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5、词的上阕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下阕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于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个字作了评价,是哪个字?这个字有什么具体含义?(分小组讨论)

  3、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六、研读探究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你更喜欢哪个时代的他们呢?是“往矣”的,还是“今朝”的?

  七、揣摩运用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1、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投影:

  1、正音:

  分娆逊数汗

  2、解词:

  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2、整体感知:

  ⑴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⑵齐读一遍。

  ⑶教师讲解: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3、重点学习与训练:

  ⑴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⑵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⑸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4、梳理、总结、扩展:

  ⑴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⑵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教学意图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资料略)

  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三、配乐朗诵

  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哪些内容?

  2、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新时代的人民群众。

  五、分角色指导朗读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全文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 篇六

  一、导学目标

  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的背诵全词;

  2、掌握上下阕所写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重点)

  3、学会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揣摩,并能体会其作用。(难点)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一)基本知识学习

  1、识记文常,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以及文章注释中注音的字词。

  3、反复朗读全词,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主要采用那些表达方式?

  (2)作者欣赏这幅图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从词的上阙中哪个字能看出来?

  (3)上阙中的有虚写的景色也有实写的景色,请你把它在文中勾画出来。

  (4)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5)下阕中哪句话是过渡句?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价?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6)本词的主旨句是那句?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二)重难点突破

  词的下阙部分作者评论历代的帝王,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和“只识”三个词语,请问它们有什么含义?

  点拨:“略输”、“稍逊”两个词语一方面表明了毛泽东对秦皇汉武

  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而

  “只识”一词则表现了毛泽东对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的之情。

  (三)学法指导

  学习本词,应该先弄清它的创作背景,在掌握上下阕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困惑所在:

  三、组内合作,收获共享

  (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

  (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

  (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

  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沁()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2、“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的()“雪”是词的()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课堂交流流程建议:

  导入→课前热身→介绍背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揣摩关键词句→小结练兵

  (二)交流点拨

  可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词各部分的内容;再细读课文,分上下两阙进行讲解分析;最后三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当然也可以把揣摩关键语句放到细读课文时进行交流。

  六、课后练兵,体验成功

  1、“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2、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七、直击中考,幸福提升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爷爷和小树》教案(经典3篇)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教学准备:1、字卡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
教案大全2017-02-02
一年级语文《爷爷和小树》教案(经典3篇)

小班语言活动《春风》教案(精彩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教案大全2014-02-02
小班语言活动《春风》教案(精彩6篇)

语言活动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言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
教案大全2014-05-03
语言活动教案(最新6篇)

句子语法教案【优质3篇】

句子语法教案 精选104句1. 反问——增强语气,引人思考。2. 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xxx3. 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4.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5....
教案大全2019-01-09
句子语法教案【优质3篇】

线描画《自行车》大班美术教案(优选3篇)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画自行车。 2、运用紧密排列绘画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准备 1、涂色:自行车 2、图片:自行车;自行车的影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自行车的影子 (感知不同...
教案大全2013-06-06
线描画《自行车》大班美术教案(优选3篇)

《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小班主题教案(实用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小班主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
教案大全2015-03-03
《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小班主题教案(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