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6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数字的奥秘——认识整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整数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整数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 整数的定义和特点。
2. 整数的正负概念。
3.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整数的正负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展示工具。
2. 整数卡片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出示一组整数卡片,如-3、0、5、-2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理解这些数字。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Step 2 整数的定义和特点
1. 教师向学生解释整数的定义: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整数的特点:整数可以表示有方向的数值,正整数表示右移,负整数表示左移。
Step 3 整数的正负概念
1. 教师出示一组整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正数和负数,并解释其含义。
2. 教师利用数轴展示整数的正负概念,让学生理解整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Step 4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练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
Step 5 小结与拓展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整数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整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数字的奥秘——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 小数的定义和特点。
2. 小数点的位置和作用。
3.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小数点的位置和作用的理解和运用。
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展示工具。
2. 小数卡片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出示一组小数卡片,如0.5、0.25、1.75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理解这些数字。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Step 2 小数的定义和特点
1. 教师向学生解释小数的定义:小数是由整数和小数点组成的数。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特点:小数可以表示比整数更精确的数值,小数点的位置决定了数值的大小。
Step 3 小数点的位置和作用
1. 教师出示一组小数卡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小数点,并解释其含义。
2. 教师利用数轴展示小数点的位置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小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Step 4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练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Step 5 小结与拓展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小数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 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确定10米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测出100米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 10米 100米 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
4、教师小结:1千米=1000米或1=1000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 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培养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点:
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难点:
确立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流程:
课前回顾
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情境引入
探究1: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
“雉兔同笼”题: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雉兔各几何?
(1)画图法
用表示头,先画35个头
将所有头都看作鸡的,用表示腿,画出了70只腿
还剩24只腿,在每个头上在加两只腿,共12个头加了两只腿
四条腿的是兔子(12只),两条腿的是鸡(23只)
(2)一元一次方程法:
鸡头+兔头=35
鸡脚+兔脚=94
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据题意得:
2x+4(35-x)=94
比算术法容易理解
想一想: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二元一次方程,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3)二元一次方程法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鸡、兔共有头35个,
下有九十四足的意思是鸡、兔共有脚94只.
(2)如设鸡有x只,兔有y只,那么鸡兔共有(x+y)只;
鸡足有2x只;兔足有4y只.
解:设笼中有鸡x只,有兔y只,由题意可得:
鸡兔合计头xy35足2x4y94
解此方程组得:
练习1:
1.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甲数的二倍与乙数的一半的和是15”,列出方程为_2x+05y=15
2.小刚有5角硬币和1元硬币各若干枚,币值共有六元五角,设5角有x枚,1元有y枚,列出方程为05x+y=65.
三、合作探究
探究2: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
题目大意:用绳子测水井深度,如果将绳子折成三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5尺;如果将绳子折成四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1尺。问绳长、井深各是多少尺?
找出等量关系:
解:设绳长x尺,井深y尺,则由题意得
x=48
将x=48y=11。
所以绳长4811尺。
想一想:找出一种更简单的创新解法吗?
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更简单的方法:
找出等量关系:
(井深+5)×3=绳长
(井深+1
解:设绳长x尺,井深y尺,则由题意得
3(y+5)=x
4(y+1)=x
x=48
y=11
所以绳长48尺,井深11尺。
练习2:甲、乙两人赛跑,若乙先跑10米,甲跑5秒即可追上乙;若乙先跑2秒,则甲跑4秒就可追上乙.设甲速为x米/秒,乙速为y米/秒,则可列方程组为(B).
归纳:
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审清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设:设未知数.
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
答:检验所求出未知数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
四、自主思考
探究3: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作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中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纸盒。现在仓库里有1000张正方形纸板和2000张长方形纸板,问两种纸盒各做多少只,恰好使库存的纸板用完?
解:设做竖式纸盒X个,横式纸盒y个。根据题意,得
x+2y=1000
4x+3y=2000
解这个方程组得x=200
y=400
答:设做竖式纸盒200个,横式纸盒400个,恰好使库存的纸板用完。
练习3:上题中如果改为库存正方形纸板500,长方形纸板1001张,那么,能否做成若干只竖式纸盒和若干只横式纸盒后,恰好把库存纸板用完?
解:设做竖式纸盒x个,做横式纸盒y个,根据题意
y不是自然数,不合题意,所以不可能做成若干个纸盒,恰好不库存的纸板用完.
归纳:
五、达标测评
1.解下列应用题
(1)买一些4分和8分的邮票,共花6元8角,已知8分的邮票比4分的邮票多40张,那么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解:设4分邮票x张,8分邮票y张,由题意得:
4x+8y=6800①
y-x=40②
所以,4分邮票540张,8分邮票580张
(2)一项工程,如果全是晴天,15天可以完成,倘若下雨,雨天一天只能完成晴天
的工作量。现在知道在施工期间雨天比晴天多3天。问这项工程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分析:由于工作总量未知,我们将其设为单位1
晴天一天可完成
雨天一天可完成
解:设晴天x天,雨天y天,工作总量为单位1,由题意得:
总天数:7+10=17
所以,共17天可完成任务
六、应用提高
学校买铅笔、圆珠笔和钢笔共232支,共花了300元。其中铅笔数量是圆珠笔的4倍。已知铅笔每支0.60元,圆珠笔每支2.7元,钢笔每支6.3元。问三种笔各有多少支?
分析:铅笔数量+圆珠笔数量+钢笔数量=232
铅笔数量=圆珠笔数量×4
铅笔价格+圆珠笔价格+钢笔价格=300
解:设铅笔x支,圆珠笔y支,钢笔z支,根据题意,可得三元一次方程组:
将②代入①和③中,得二元一次方程组
4y+y+z=232④
0.6×4y+2.7x+6.3z=300⑤
解得
所以,铅笔175支,圆珠笔44支,钢笔12支
七、体验收获
1.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解决以绳测井问题
3.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七、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习题第2、3题。
x+y=35
2x+4y=94
x=23
y=12
绳长的三分之一-井深=5
绳长的四分之一-井深=1
-y=5①
①-②,得
-y=1②
-y=5①
-y=5①
-y=5①
X=540
Y=580
y-x=3②
x=7
y=10
x+y+z=232①
x=4y②
0.6x+2.7y+6.3z=300③
X=176
Y=44
Z=1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4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们愿意向小蜜蜂学习吗?学习它们的勤奋团结吗?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数学闯关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拥有数学才能得到的小标志最多。你们有信心取得胜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争分夺秒做闯关练习,好吗?
【设计意图: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学习形式,充满趣味的主体情境,将数学的工具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游戏对低年级学生的吸引力,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将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二、开展闯关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整堂课以“闯关”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闯关中巩固知识。同时渗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关
(1)自主练习1。
谈话:比比看哪个组完成地有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计算、填空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谁能保证自己计算准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养成做完题随时验算的好习惯。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继续渗透培养学生的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必答题的形式出现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这种累计积分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第二关
补充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350-146=204,用( )来验算。
A.146+204=350
B.350-204=146
C.204-146=58
2、258+132=390,用( )来验算。
A.390-132=258
B.132+258=390
C.390-258=132
D.258-132=126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集体订正。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知识的不同展现方式,同时以丰富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继续用小组累计积分的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第三关
1、书自主练习3
请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回答:先将182和247相加,在用它俩的和与440比较。
提问:怎样能避免计算有误?
学生可能回答:仔细算,验算。
【设计意图:充分发掘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再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更加仔细观察图画,发现有关的数学信息,促进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2、书自主练习6
提问: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可以怎样搭配?
学生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因此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答案。
提问:那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3、书自主练习7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解决问题并写下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的进行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4、小游戏:书自主练习5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小组合作联系,比一比哪一组摆的算式多。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闯关练习有层次的递进。以必答题的形式出现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巩固。同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出现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得更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