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骇雉伏

“麇骇雉伏”的解释

成语拼音:
[jūn hài zhì fú]
成语解释:
形容惊怕躲藏。
成语出处:
《新唐书·秦宗权》:“自关中薄青齐,南缭荆郢,北亘卫滑,皆麇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
成语例句:
是否常用: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状语;用于惊慌害怕等
结构类型:
联合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麕駭雉伏
英文翻译:
Extraordinary pheasant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麇骇雉伏”成语接龙

“麇骇雉伏”单字解释

:[jūn]古书上指獐子。[qún]成群:~集。~至。

:惊吓;震惊:惊涛~浪。~人听闻。

:1.鸟,外形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美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有光泽,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飞。种类很多,都是珍禽,如血雉、长尾雉等。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2.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叫一雉。

: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此起彼~。3.隐藏:潜~。~击。昼~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麇骇雉伏”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