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敌如虎
“畏敌如虎”的解释
- 成语拼音:
- [wèi dí rú hǔ]
- 成语解释:
-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 成语出处:
- 明·徐光启《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自然人贾勇,何至如今畏敌如虎,视营伍如蹈阱乎?”
- 成语例句:
- 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
- 贬义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怯战
- 结构类型:
- 动宾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畏敵如虎
- 英文翻译:
- fear the enemy as if he were a tiger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畏敌如虎”成语接龙
“畏敌如虎”单字解释
畏:1.怕:不~艰险。英勇无~。2.敬服:令人~服。后生可~。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人。~军。2.敌人:仇~。残~。分清~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寡不~众。4.(力量)相等的:匹~。势均力~。
如:1.适合;依照:~意。~愿。~期。~数。2.如同:爱厂~家。十年~一日。~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他。百闻不~一见。与其那样,不~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厕。7.姓。8.如果:~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也。侃侃~也。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露出凶相:~起脸。4.姓。5.同“唬”。
“畏敌如虎”的反义词
勇冠三军 英勇无畏
“畏敌如虎”的近义词
畏之如虎
“畏敌如虎”造句
蒋鼎文和汤恩伯对统帅部的命令是阳奉阴违,又畏敌如虎,怎么可能主动出击!
其实要说这次俺答乱京,一大半是因仇鸾这狗贼畏敌如虎而起。
轻兵冒进的错误他或许会犯,可要说他张玉灵畏敌如虎,我头一个不信。
畏敌如虎的情况因为袭破大寨,以及刚才的旗开得胜,加上清骑的束手束脚,明军得以放开手脚来大闹一场,明军更是人人如虎,对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为此,明军在与清军的战斗都是处于下风的,畏敌如虎的风气一时之间在整个明军中蔓延。
但宋王朝的主要执政者却畏敌如虎,一味退让,极力主张求和。
远方大同镇主力明军屯扎之处,王朴正站着,他不敢乱动,他畏敌如虎。
本来以为姜智会畏惧退缩,皇甫材都已想好了,只要姜智退缩,就要借姜智畏敌如虎的事情做文章,也许这事就能够搞得姜智提前失去县令之位。
你还知道你有罪?你过去在朝中结交朋党攻轩异己不说,更严重的是畏敌如虎,一味求和,不知抗敌。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女真人彻底汉化以后,已经没有了百年前崛起时候的血性,军中游惰,军前怠慢,畏敌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