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室清野
“空室清野”的解释
- 成语拼音:
- [kōng shì qīng yě]
- 成语解释:
- 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 成语例句:
-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但也许是‘空室清野’的战略应用于文化?”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
- 中性成语
- 成语词性:
- 作谓语、定语;同“坚壁清野”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空室清野
- 英文翻译:
- leave nothing usable to the invading enemy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空室清野”成语接龙
“空室清野”单字解释
空:[kōng]1.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泛。~话。~旷。~乏。~~如也。~前绝后。凭~(无根据)。真~(没有任何东西)。2.没有结果的,白白地:~跑了一趟。~口无凭。3.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军。~气。~投。~运。[kòng]1.使空,腾出来:~一个格。~出一间房来。2.闲着,没被利用的:~白。~地。~额。~房。~缺。3.亏欠:亏~。[kǒng]古同“孔”,洞。
室:1.屋子:教~。~内。2.机关、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办事部门:调研~。会计~。3.家;家族:十~九空。宗~。4.家属或妻子:家~。继~。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波。2.清楚;明白:分~敌我。说~道理。3.查点:~仓。4.寂静:~幽。5.尽;完;一点不留:~除。6.不贪污:~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野:1.野外:旷~。~地。~火。~战。2.界限:视~。分~。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在~。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兽。~兔。~菜。~花。~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蛮。粗~。撒~。这人说话太~。6.不受约束:~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了。7.姓。
“空室清野”的近义词
坚壁清野 空舍清野
“空室清野”造句
为了防备鬼子窜入,武工队队长已动员村里空室清野。
战时,群众严密封锁消息,空室清野,使敌人看不到居民,找不到物资,煮饭喝水都发生困难。
由于抗日军民"空室清野",他们只得到一座空城。
兵工厂得到情报后,动员群众“空室清野”,组织工人和民兵,把机器设备和库存子弹运进深山谷掩藏起来。
同时,在中间地带,彻底地破坏交通道路,空室清野,诱敌至决战区域,而断其后路,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最后歼灭包围之敌。
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
但因傅作义部主力及时转移,地方群众空室清野,敌人所得无几。
村干部看见放哨人发出的信号,就立即组织村民空室清野,并由民兵掩护村民向山沟里转移[造 句 网]。
傅作义对日军的报复行动有充分思想准备,命令绥西军民空室清野,粮食、军用品埋藏地下;部队利用熟悉的地形和军民协作的条件,在运动中打击敌人。
在日军到来之前,沁源县城关及周围的百姓就有组织地撤离家园,空室清野,把日军围困在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