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摸狗
“偷鸡摸狗”的解释
- 成语拼音:
- [tōu jī mō gǒu]
- 成语解释:
- 指小偷小摸。也指乱搞男女关系。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 成语例句:
- 成日家偷鸡摸狗,腥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语
- 感情褒贬:
- 贬义成语
- 成语词性: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结构类型:
- 联合式成语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语
- 标准拼音:
- 繁体字形:
- 婾鶏摸狗
- 英文翻译:
- do things stealthily
- 成语故事:
- 成语接龙:
- “偷鸡摸狗”成语接龙
“偷鸡摸狗”单字解释
偷:1.暗中拿别人财物:~窃。2.瞒着人:~听。3.苟且;敷衍:~生。~安。4.抽出(时间):忙里~闲。~空(kòng)儿。5.偷东西的人:小~儿。6.“媮”,另音yú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摸:1.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我~了~他的脸,觉得有点儿发烧。2.用手探取:~鱼。他在口袋里~了半天,~出一张纸条来。3.试着了解;试着做:~底。逐渐~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4.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到床边开亮了灯。~了半夜才到家。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偷鸡摸狗”的反义词
光明正大 安分守己
“偷鸡摸狗”的近义词
不干不净 偷猫盗狗 偷鸡盗狗 小偷小摸 惹草拈花 拔葵啖枣 摸鸡偷狗 红杏出墙
“偷鸡摸狗”造句
偷鸡摸狗,屋里藏满别人财物的人有祸了。
他在村里尽干些偷鸡摸狗的事。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却是偷鸡摸狗,寡廉鲜耻!
这个孩子从小就爱偷鸡摸狗,要不严加管教,将来准得毁掉。
此人一惯偷鸡摸狗,行同狗彘,谁能看得起他呢?
他这个人是大法不犯,但时常干些偷鸡摸狗之事。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裡却是偷鸡摸狗,寡廉鲜耻!
这个镇上有几个游手好闲的二溜子,平时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经过公安干警的耐心劝解,最终改邪归正。
这些家伙表面上正儿八经的,私下里却偷鸡摸狗男盗女娼,啥坏事都干得出。
奶奶经常教导我说,要走正道,偷鸡摸狗、邪门歪道的事可干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