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得利

“渔翁得利”的解释

成语拼音:
[yú wēng dé lì]
成语解释:
见“渔人得利”。
成语出处: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5回:“趁着潮州兵将赴调,我乘空袭了城池,岂不是渔翁得利?”
成语例句: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后来他又骂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翁得利。”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得便宜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近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漁翁得利
英文翻译:
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渔翁得利”成语接龙

“渔翁得利”单字解释

:1.捕鱼:~捞。~船。~翁。~业。竭泽而~。~人之利。2.谋取(不应得的东西):~利。

:1.年老的男子;老头儿:渔~。2.父亲。3.丈夫的父亲:~姑(公公和婆婆)。4.妻子的父亲:~婿(岳父和女婿)。5.姓。

:[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益。不入虎穴,焉~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六。五减一~四。3.适合:~用。~体。4.得意:自~。5.完成:饭~了。衣服还没有做~。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就这么办。~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

: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刃。~爪。2.顺利;便利:不~。成败~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弊。有~。兴~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薄~多销。本~两清。5.使有利:~国~民。毫不~己,专门~人。6.姓。

“渔翁得利”的近义词

“渔翁得利”造句

在同行之间挑拨离间,以为可以渔翁得利,却被揭穿谎言,落得里外不是人;或为竞争需要,乱说同行是非,惹来同行鱼死网破的反击,致全行业受损。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渔翁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有几个人相信他们会渔翁得利拥抱。

这种失票率,在胜负难分的选举中,有可能使共和党渔翁得利

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倒是说不定可以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先哲明训,足资做惕。

与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给其他人做了嫁衣,还不如静观其变的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小说:在大山深处。

“渔翁得利”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