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

“子不语怪”的解释

成语拼音:
[zǐ bù yǔ guài]
成语解释:
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成语例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搁过一阵。”
是否常用: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子不語恠
英文翻译:
Children don't talk strange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子不语怪”成语接龙

“子不语怪”单字解释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动物的卵:鱼~。蚕~。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6.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姓。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yǔ]1.话:~言。~音。汉~。外~。成~。千言万~。2.说:细~。低~。不言不~。默默不~。3.谚语;成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旗~。灯~。5.姓。[yù]告诉:不以~人。

:1.奇怪:~事。古~。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他。3.副词。非常;很:~好听的。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子不语怪”造句

子不语怪、力、乱、神”反映了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论语》还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大量的古代神话,肯定就被孔子这位文化传统的掌门人当成说不得的“怪力乱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圣人都避讳谈论鬼怪,不见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鬼怪。

也难怪夫子不语怪、力、乱、神;六合之内,存而不论。

就连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都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张俭是不会因此而认为朱三是妖孽,与王叔公一样,认为是天生异禀,生有圣人之慧,如此之类。

尤其是华夏历史记载,因为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儒生们记载历史总是可以淡化宗教及神棍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秋玲连忙把念头压下,不可能的,这世间绝不可能有这种东西,那都是杜撰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头狐狸而已。

云海观里的神像并不是很多,许多神像甚至齐云都叫不出名字来,子不语怪力神谈,齐云常年读诗书,倒也没有细细的究查这些神像是什么神灵了。

“子不语怪”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