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不信

“赏罚不信”的解释

成语拼音:
[shǎng fá bù xìn]
成语解释:
信:信用。赏赐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初见秦》:“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
成语例句: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类型:
主谓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賞罰不信
英文翻译:
Not believing in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赏罚不信”成语接龙

“赏罚不信”单字解释

:1.赏赐;奖赏:~罚分明。2.赏赐或奖赏的东西:领~。3.敬辞。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光。~脸。4.欣赏;观赏:鉴~。雅俗共~。5.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赞~。~识。

:处罚:惩~。责~。赏~分明。~他喝酒。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xìn]1.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崇奉:~仰。~徒。4.消息:~息。杳无音~。5.函件:~件。~笺。~鸽。~访。6.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7.同“芯2”。8.姓。                                       。[shēn]1.古同“伸”,舒展开。2.古同“伸”,表白。

“赏罚不信”的反义词

“赏罚不信”造句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

可见,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这一法治原则自古到今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依法治军,是“投之所往,天下莫当”的用兵要诀。

否则,“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

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

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

“赏罚不信”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