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识

“一面之识”的解释

成语拼音:
[yī miàn zhī shí]
成语解释:
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成语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成语例句:
余幄奇,我无一面之识。★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
是否常用:
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
贬义成语
成语词性:
作宾语;指一面之交
结构类型:
偏正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繁体字形:
一靣之識
英文翻译:
be casually acquainted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一面之识”成语接龙

“一面之识”单字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表示专一:~心~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头的前部;脸:~孔。~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水。这所房子~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路~。圆桌~儿。~儿磨得很光。4.当面:~谈。~洽。~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反~。片~。全~。多~手。~~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前~。外~。左~。西~。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两~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小米~。玉米~。高粱~。12.粉末:药~儿。胡椒~儿。13.面条:挂~。切~。汤~。一碗~。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倭瓜。煮的红薯很~。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的。

:1.往:由京~沪。君将何~?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shí]1.认得:~字。相~。2.知识:常~。学~。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远见卓~。[zhì]1.记住:博闻强~。2.标志;记号:款~。

“一面之识”的反义词

“一面之识”的近义词

“一面之识”造句

王文兵轻笑间,已经认定了这只有一面之识却愿意为自己干架的兄弟。

一面之识未为真,水用杖探知浅深;不畏猛虎三只眼,只怕人有两样心。

有个霍丘知县,有一面之识,差人厚馈,魏大中直发觉出来,不肯受他玷污。

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

黑暗的角落里幻出一道身影,正是与武子浩有过一面之识的藏木,此刻他一改之前的阴沉,恭敬的弯腰说道:“大人!”。

这问题或许涉及到帝国的秘密,或许与周道二人只是一面之识,因此陈将军并没回答周道的问题,而是说道,“我们出发吧!”。

那大哥熟悉这位高士么?莉跟他素味平生,无一面之识,大哥可不可以给我写一封荐书?

李自成造反的时候,曾与我有一面之识,我还赠了他一些金银。

柳侬不由分说拽着寇氏离开了暗房,雪依在心底长叹一声,虽然与宫嬷嬷只有一面之识,但是雪依相信她不会难为奶娘寇氏。

“一面之识”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