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精选6篇】
《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一
《飘扬的红领巾》是一部根据萧红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剧中以红色领巾为象征,讲述了一个红领巾团的成长故事。通过观看这部剧,我深受启发,对于红领巾团的精神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剧中的红领巾团成员们都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数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因此他们成为了一家人。他们在红领巾团中学会了团结、友爱和互助的精神。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面对困难时,他们总是互相帮助、激励和支持。这种团结的力量让我感动不已。红领巾团的孩子们明白,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剧中,红领巾团的成员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们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剧中的孩子们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除了团结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剧中还强调了红领巾团的民主和平等观念。在红领巾团中,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他们通过集体讨论和民主投票来决定团内的事务。这种民主和平等的观念让我深感敬佩。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被尊重和重视,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听取和采纳。
通过观看《飘扬的红领巾》,我深刻理解到红领巾团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行动。红领巾团的精神是团结、友爱、互助、追求卓越、民主和平等。这些价值观不仅适用于红领巾团,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有通过团结一心,追求卓越,保持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二
《飘扬的红领巾》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视剧,它讲述了一群红领巾团的孩子们在战乱年代中成长的故事。通过观看这部剧,我深深被红领巾团的精神所感动。
剧中的红领巾团成员们都是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的孩子,他们在红领巾团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温暖。红领巾团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是一个大家庭。孩子们相互扶持,互相鼓励,一起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他们的团结和友爱精神让我感到十分震撼和感动。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和坚韧的力量。
剧中的红领巾团成员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进步。他们明白只有通过知识和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战乱年代,他们的学习环境并不理想,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剧中的孩子们告诉我,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除了团结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剧中还强调了红领巾团的民主和平等观念。在红领巾团中,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尊重和重视。他们通过集体讨论和民主投票来决定团内的事务。这种民主和平等的观念让我深感敬佩。在红领巾团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每个人都被尊重和重视。
通过观看《飘扬的红领巾》,我明白了红领巾团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行动。红领巾团的精神是团结、友爱、互助、追求卓越、民主和平等。这些价值观不仅适用于红领巾团,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有通过团结一心,追求卓越,保持民主和平等的观念,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三
7月10日晚19:30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风车”栏目《飘扬的红领巾》的第3期《今天我“上班”》。
这期节目由“知心姐姐”卢勤主讲,介绍了湖南大学附属小学组织了一千多名学生“今天我陪爸爸妈妈上一天班”的活动。
其中,张顺祺陪妈妈上班。他爸爸出国不在家,家里所有的事都是妈妈一人干。妈妈是护士,这天又上连班,2个小时妈妈都吧、顾不上喝水,一边量血压一边量体温,还给病人打针,忙前忙后,张顺祺就帮妈妈做医疗知识宣传员。丁俊杰陪爷爷上班,因为爸爸妈妈出差。爷爷开校车,这天下雨,早6:30分,他好爷爷一起刷车,爷爷满手好胳膊都是泡疹,非常疼,可爷爷每天都要跑2个社区,出12趟车,跑70多公里,拉100多人,风雨无阻。李宛珈陪爸爸上班。爸爸是名交通警察。这天正是惊蛰时节,忽然春雷一响,下起了漂泊大雨,爸爸在雨里来回指挥,他转身120次,挥手244次,每天重复着。
这次活动,使丁俊杰由原先的“大舌头”变的阳光快乐,李宛珈由“娇气包”变的善解人意,学会自立。我观看了以后,也知道并深深地了解了爸爸妈妈的辛苦,我决心帮他们扫地、擦桌子、擦地、摘菜、洗碗,做我能做的事情,让他们下班回家后休息休息,我们自己要努力学习,炼好本领,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做社会有用的人!
《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四
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是她;理解父母,关爱他人是她;具有爱心也是她。她就是《飘扬的红领巾》讲述的爱心故事中的主人公——张玉玲。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一个偏远山区陇穷村里,有大大小小60多个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一次,张玉玲也是其中的一员。她从小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随着爷爷奶奶年龄的增大,身体越来越不好,懂事的张玉玲主动地分担一些家务。
张玉玲承受着失去爱心的缺失,但还是能够努力学一习一,想着自己的理想——一医生奋进,她的一精一神值得我们学一习一,她是我们优秀的榜样。经过她的努力,20××年6月,张玉玲被选为广东代表,参加全国第六次少代会,并且也是农村留守儿童代表。
在20××年春天,陇穷村大旱,张玉玲组织一个小小送水队,为陇穷村的所有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当她看到村里92岁的孤寡老奶奶艰难的提水时,她带领她的红领巾小分队到老奶奶家为她提供全能服务,老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现在,她已经是一位初一学生了。她还是像一位大姐姐一样,有时间带着村里的留守儿童爬到山顶上大声呼喊:爸爸妈妈,我想你了,我爱你们!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喊,他们流着泪把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喊出来,相信心有灵犀的父母能感受到他们的对爱的渴求。
这是大山里的呼唤!感慨万千的我早已泪水满眶。张玉玲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还能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而我们呢,天天在父母身边,享受着父母的百般呵护,却未把幸福叫醒,还讨厌父母的唠叨,看看张玉玲,我们简直是掉在福窝里了,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让我们共同呼吁:关注留守儿童,把幸福叫醒,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家庭的一温一馨,感受到爸爸、妈妈那份独特的爱!
《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五
“飘扬的红领巾”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四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浙江一所小学里开展了“手拉手”的活动。这所小学四年级一班的29名同学与玉树的一所小学的29名同学结对子。浙江小学的同学写信给玉树小学的同学。几天后,玉树地区发生了地震。浙江小学的同学们听说后,心里都非
常害怕,怕和他们结对的同学不在了。时间不长,玉树那边的小学有了回信,浙江小学的同学们高兴极了,但他们都没有发现这封信是在玉树地震以前寄出的。老师含着眼泪告诉了他们。在搜救人员的努力下,最终结对的29名同学全部被救出。
在一座大山之中,有一群留守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到城里打工去了。有一个留守儿童,她也很想念爸爸、妈妈。她想到了一个发泄的办法,就组织小伙伴到山顶,冲着爸爸、妈妈打工的方向大声呼唤。她组织小伙伴为村子里的老人服务,帮助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
有三个小朋友,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上班很轻松,但是他们参加过“陪父母上一天班”活动后,就觉得父母的工作都很辛苦。回家后,他们替父母分担很多的家务,分担他们的辛苦。
看了这几个故事,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远在千里之外不曾见过面的同学因一次灾害,使他们的心紧紧相连。从高兴到害怕再到惊喜,使浙江小学的同学们经历了人生的悲喜,玉树的同学们也因千里之外的那份关爱而温暖着。大山深处的那份呼唤,远在他乡的父母可曾听见。留守儿童并不孤单,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转换成了一份爱心奉献给了社会。体谅父母工作中的辛苦,而更加懂得孝敬父母,这不正是美德吗?所有的故事不正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具有的品德吗?关心、关爱、互助、孝敬······
《飘扬的红领巾》观后感 篇六
今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叫《飘扬的红领巾》,讲一个13岁的留守女孩张玉玲的故事,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张玉玲的家在广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她的爸爸妈妈为了挣钱养家去外地打工了,平时很少回来,张玉玲成了留守儿童。有一次,张玉玲太想念爸爸妈妈了,就带领村里面的几个留守儿童去附近的山上大喊:“爸爸,妈妈,我们好想你呀!”这群孩子喊呀喊呀,喊完了,他们却悄悄地哭起来,伤心极了,失望地下了山。
有一年,张玉玲的家乡发生了旱灾,张玉玲就组织了一个“送水队”,无条件地给人们送水,他们都要走上一段很长的山路,很辛苦。还有一次,她看到一个92岁的孤寡老人艰难地提着一桶水,就想帮助老人,从此以后,这位老奶奶的饮水就不成问题了。老奶奶去世的时候穿的新衣服还是张玉玲掏钱买的。
张玉玲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有一次张玉玲的奶奶的腿病又发作了,她的爷爷正好在地里劳动。按照这里的土方法,只要在手上划几道口子,再把淤血挤出来就行了,张玉玲前两刀都划错了,第三刀才切对,张玉玲不忍心看到奶奶的手这样,便哭了起来。
我看了也忍不住流泪,虽然我也知道要孝顺父母,可是张玉玲做得好,我要好好向她学习,在行动上孝顺父母和长辈。